昨天晚上,你幾點睡的?
熬夜,在我們的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說是最熟悉的常客之一了。工作壓力、電子產品、生活習慣……五花八門的理由,把熬夜塑造成了現代人生活的標誌之一。
不過關於「熬夜」的危害真的不是簡單的說說而已。
一
《奇葩說》第五季半決賽上,辯手邱晨自曝2018年3月得了甲狀腺惡性腫瘤外加淋巴結轉移,話音未落,氣氛降到冰點,異常凝重。
節目現場她還微笑着安慰大家說,這是癌症裏面最輕的了,它的十年存活率非常高,幾乎是所有癌症裏面最高的。
邱晨自爆,她的作息特別不健康,跟死亡打過交道後,她才認真感受到:「死亡」才是對生命最精準的教育,它會逼我們去改變那些自以為是的陋習——熬夜。
得病後,她很快地也很容易接受了早睡早起這件事。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人們從談癌變色,到今天已經見怪不怪。如果不是親身經歷,誰會願意聽信那句老話:早睡早起身體好?
邱晨是不幸的,年紀輕輕就患上了癌症;但是,她也是幸運的,因為她還有「改過」的機會。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能從癌症死裡逃生。
二
大家還記得復旦年輕女教師于娟嗎?雖然她已經去世數年,但她在罹患乳腺癌的生命最後時段寫下的《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這篇文章依然值得每個人認真閱讀。
挪威留學的于娟出生於1978年,上海復旦大學青年教師,2009年12月確診患乳腺癌後,寫下一年多病中日記。
于娟在日記中反思各種生活細節,並發出「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你會發現,任何的加班(長期熬夜等於慢性自殺),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雲。」
與疾病、死亡作對抗,是一場無比漫長的長跑,而熬夜無疑是「最佳」的催化劑。
希望所有人都能明白,長期熬夜到凌晨然後再補覺,並不能減少對身體的傷害。
三
可能大家都會覺得,患癌的原因多種多樣,很難說明睡眠與患癌就有直接的聯繫,但事實證明,長期睡眠不足,的確會對身體造成各種「破壞」。
整體來講,睡眠不足不只是單純的睡眠問題,還會牽涉到全身健康。睡眠不足會影響人的精神狀態,如產生焦慮、抑鬱、暴躁、孤僻等不良情緒,而這些情緒是癌症性格的典型表現,癌症性格是腫瘤發生的「催化劑」。
並且,人體免疫因子大多在睡覺時形成,長期晚睡、熬夜會導致免疫力降低,出現疲勞、精神不振,易感冒也會不期而至。
同時,長期睡眠不足還會導致多種疾病的發生,如糖尿病、高血壓等。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如果經常晚睡、熬夜,會大大增加患糖尿病的幾率。就像種子遇到適當的環境一樣,很快會生根發芽。
長期熬夜人群患各類突發性心腦血管疾病的幾率也很高,很容易導致猝死。
四
即便是這樣,熬夜還是成了當代年輕人的新風尚,用當下流行語說,我們熬的不是夜,是自由。和熬夜一樣,嗜睡或者少睡也被認為對健康有害。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藥學院和美國癌症學會花了六年時間對100萬名年齡介於30歲到102歲的研究對象進行調查。
研究發現結果如下圖:
圖片顯示:成年人睡眠時間在6.5—7.4小時之間,死亡率最低,而少於4.5小時或高於9.4小時,死亡率明顯增高。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會問了:我們到底要睡多久,才能保證健康的睡眠?據專家介紹,國內目前沒有具體數據統計,但睡眠時間過長會影響健康。
一般而言,每天睡6~8小時為宜。睡眠超過9小時的中老年人,會導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中風。
另外,睡眠時間過長,還會降低新陳代謝的速度,影響體內堆積的廢物排出。如果長期睡眠不足,覺得怎麼也睡不夠,應該改變的不是睡眠時間,而是睡眠周期,可以選擇晚上早點睡。
溫馨提示
良好的睡眠有利於健康,有條件的話一定要睡好,但在很多情況下,睡眠是難以保證的,如哺乳期的媽媽、從事特殊職業的人等,這時,也不要過於糾結睡眠這個問題,熬夜後要注意鍛煉身體、多喝水,注意營養均衡,以增強免疫力。
吉林日報社出品
策劃:姜忠孝
作者:曉睿
編輯:馬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