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0日,晶報封面和A06版刊登「徵集令」,面向全球徵集「我與留醫部的故事」。「留醫部」是一句粵語,成為深圳市人民醫院的代名詞沿用至今。時任深圳市人民醫院院長的邱晨與許多老領導、老同事,以及享受過「留醫部」醫療服務的市民們,通過晶報的採訪,一起拾起了時光長河中關於「留醫部」的珍貴記憶,全方位、立體地展示了深圳市人民醫院建院70多年來所發生的巨變。
作為最後一代知青,1978年,邱晨憑藉著自己的勤奮和努力考入湘雅醫學院,畢業後留校工作,在長沙一帆風順而成為業務骨幹。帶着對美好生活的嚮往,1992年邱晨隻身來到深圳,開始書寫了與「留醫部」的故事。
與死神博弈,把病人從死亡線上拉回來,這是作為醫生的邱晨最為驕傲的事情。有人說邱晨是呼吸專業「專家中的專家」,但邱晨對此付諸一笑,「無論什麼樣的專家,作為醫生,最深刻的成就感還是來自於對生命的挽救,來自於患者對你的認可。」
從1996年擔任呼吸內科副主任起,邱晨同時走上了管理之路,管理學、法律、財務……都成了他要涉獵的領域。直至當上院長,發展戰略、實施方略、管理創新,都讓他頗費心思。
為破解醫患溝通這個難題,2015年9月,深圳市公立醫院管理中心與晶報聯合主辦了深圳市市屬公立醫院「院長對話日」活動。邱晨就是第一期的嘉賓之一。此後,2017年和2018年的「院長對話日」活動,都能看到邱晨的身影。
「競爭,說到底是『拼人』,人才建設才是最關鍵的。」在活動中,邱晨多次談到了人才培養的重要性,「一家好醫院也一定是學術氛圍濃厚的,在我看來,好『鐵匠』不但鐵要打得好還會寫論文總結『打鐵』的經驗。醫生也是如此,不善於做科研總結的醫生只能是有經驗的『醫匠』而已。」
2020年,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深圳市人民醫院聯合晶報面向全球徵集「我與留醫部的故事」,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為了理清「留醫部」建院70多年來的歷史沿革,邱晨與深圳報業集團副總編輯、晶報總編輯胡洪俠專程率隊前往寶安區檔案館查閱相關文獻檔案。經過細緻查閱,他們在一份1964年4月6日的寶安縣委文件中查到相關記載,證實當時寶安縣人民醫院確實是在廣東省委的指示下,遷入位於「留醫部」現址的寶安縣委新樓辦公。
歷經75載,在每一位「留醫部」人的執着追求下,「留醫部」創造了深圳市醫療領域眾多的「第一次」,為飽受疾病煎熬的患者送去福音。邱晨表示,未來,國家將更加重視民生,尤其是醫療衛生事業。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民小康。因此,未來還有更多、更重要的任務需要「留醫部」人去努力完成。「深圳已有了華為,有了騰訊,也一定會有與之相匹配的人民醫院!」邱晨如是說。
記者:林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