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台股波動較大,大盤指數從2月底的17500點開始下滑,到了6月29日,收在了15240.13點的低位,作為台島的主要企業,全球芯片製造巨頭台積電的股價也持續下跌,從2月底到6月底,已經下跌了兩成。對於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美國著名投行高盛集團發佈了客戶報告,報告中提出了「台海風險指數」和「台海風險晴雨表」,兩種指數都在近三個月內飆升,反映出台海風險指數升至10年最高。不過美國機構在報告中繼續拱火,表示未來台海地區的緊張局勢未來還將攀升,最危險的時刻還未到來,等到中國大陸對台政策徹底明朗化之後,才能見真章。
按照高盛集團的分析報告來看,台股近幾年波動不斷,受多方面因素影響。自從新冠疫情在全球範圍內擴散以來,受到疫情的波動影響,台島的出口業和觀光業都受到較大影響。但進入2022年以來,隨着疫情防控趨穩,近期台灣的出口量正在增加,使得經濟發展速度明顯加快。但是2月24日俄烏衝突打響後,台股出現了重大反轉,短短三個月內下跌了2300點左右,導致市場信心受挫,就連台積電這樣的龍頭企業也損失較大。對於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高盛集團認為有多方面因素,其中主要包括全球經濟危機,俄烏衝突持續和台海危機深化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全球經濟危機。自從新冠疫情在全球範圍內擴散以來,世界各國經濟都受到了影響。尤其是在進出口貿易領域,隨着疫情影響,消費市場乏力。根據6月24日英國國家統計局發佈的相關消息,在過去一個月內,英國國內超過90%的民眾生活成本明顯上升。為此,有60%的民眾繼續減少生活開支,還有51%的民眾選擇節省使用天然氣。英國消費市場的乏力其實是全球消費市場乏力的一個縮影,台灣長期以來以消費和出口為帶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全球消費市場乏力,影響出口。而島內的消費市場也比較低迷,全球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因素是台股波動不斷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二個原因是俄烏衝突。自從2月24日俄烏衝突爆發以來,以美國和歐盟開始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將俄羅斯幾家主要銀行踢出了SWIFT貨幣結算體系,直接導致俄羅斯的石油出口受到影響。俄羅斯作為全球最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國,出口量的減少導致全球油價和天然氣價格持續上漲。台灣在石油資源方面也高度依賴進口,在很大程度上也導致了明顯的物價上漲和物流費用漲價。
而且俄烏衝突還導致了全球糧食漲價,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是全球主要的小麥出口國。雖然小麥漲價的勢頭並沒有第一時間波及稻米等其他農作物,但從全球糧食價格的總體走勢來看,全球所有國家都受到了影響,根據共同社在6月5日援引世界銀行發佈的評估數據,全球糧價每上漲1%,將會導致1000萬人每天的生活費不足1.9美元,吃不飽的人口會明顯增加。
俄烏衝突除了在經濟層面產生較大影響外,在國際地緣格局方面也產生了深遠影響。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的態度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外界起初認為美國會出兵干預,但從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近幾個月的決定來看,北約多次強調,北約不會直接出兵幫助烏克蘭作戰,但會堅持對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北約的態度給不少對美國長期抱有幻想的人提了一個醒,關鍵時刻指望美國大兵趕來幫忙的想法是天方夜譚。對此,台灣內部也有不少人開始理性地思考,美國是否會真的「保護」台灣。拜登訪日期間提到的所謂「協防台島」的說法是否真的可信,以及美國在相關地區問題上的真實態度。
第三個原因是台海危機加劇。這方面的主要表現是美國多次出動軍用飛機和艦船在海峽活動,頻率超過往年同期。6月28日上午,美國海軍的一架EP-3E電子偵察機和一架RC-135W電子偵察機出現在台灣海峽南口,以及黃海、東海區域。外界認為美軍一次出動兩架主力偵察機,其目的在於搜索周邊海域的電磁信號。其中EP-3E是美軍主力偵察機,能在萬米高空上探測600-800公里外的電磁波,能對導彈飛行情況進行監測分析,因此美軍這兩架偵察機可以說是來者不善。
實際上就在此事發生的前幾天,6月24日,美軍出動一架P-8A「海神」反潛巡邏機飛越了台灣海峽。對於此次行動,美軍印太司令部公開表示,此舉是為了「履行美國對自由開放印太地區的承諾」。P-8A反潛巡邏機不僅能偵搜信號,而且還能探測水下潛艇的蹤跡,對他國潛艇構成較大威脅。美國在短短一個月內,多次出動偵察機和反潛機抵近大國周邊,在海峽地區刷存在感,導致地區局勢快速升溫。
島內情況複雜,海峽地區局勢日趨趨緊,但高盛集團的分析報告總體上認為:雖然「台海風險指數」和「台海風險晴雨表」兩個新指數均在三個月內飆升,但實際上並未達到最危險的狀態。對於接下來的局勢走向,則可能要結合全球的地緣鬥爭格局走向來進行分析,尤其是要結合未來一兩年內相關政策是否會發生調整來判斷。
對於目前海峽地區的緊張局勢,外界已經開始產生擔憂。由於俄烏衝突有擴大化的傾向,以及俄烏衝突給全球帶來的衝擊,外界普遍意識到,地區衝突已經不能像過去那樣只放到某一個地區範圍內去思考,而是必須採用全球眼光去分析看待。這一點在涉及地緣衝突的地區尤其凸顯。因此俄烏衝突的一系列連鎖反應提醒外界,如果台灣海峽出現意外情況,不只是戰場上的較量,更是經濟領域、能源領域、外交領域和糧食安全領域的博弈。中美兩國一旦發生衝突,對全球經濟、能源、糧食以及安全形勢帶來的衝擊將遠大於俄烏衝突,台灣經濟學家蔡明芳斷定:「中國是一個進出口貿易大國,經不起戰爭的折騰,未來幾年內,中國不會發起武統」。
不過美國機構和台灣專家全都刻意迴避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台海地區局勢緊張的根本原因不在中國身上,台海局勢緊張的罪魁禍首是美台勾連,美國政府屢次在台灣問題上違背承諾、民進黨當局否定「九二共識」。中國人當然希望兩岸實現和平統一,但是為了維護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中國在台灣問題上不惜一戰,並且不惜任何代價!武統針對的並非台灣人民,而是要給予「台獨」勢力和外部干涉勢力迎頭痛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