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有個「小重慶」,為什麼我們一無所知?

2022年07月02日20:04:02 熱門 1413


浙江有個「小重慶」,為什麼我們一無所知? - 天天要聞

浙江有個「小重慶」,為什麼我們一無所知? - 天天要聞

▲ 慶元蘭溪橋。攝影/周勇


-風物君語-

咦?浙江西南角,有個「小重慶」

說起浙江,我們總是將目光聚焦在她的平原和濱海。以杭州為起點,不停地向西南移動,你將看到她鮮為人知的另一面——群山起伏、層巒疊嶂的浙江

浙江多山。她「七山一水兩分田」的地理格局中,杭州等大城市所在的平原,面積只佔兩成,而山地卻佔了全省陸地的七成。

浙江的地勢就是中國地勢縮影:這裡總體西高東低,浙西南隆起最高處,猶如「浙江屋脊」。海拔最高的地帶,幾乎集中於西南角的慶元縣和龍泉市,又以慶元為甚。龍泉區域還有相對平坦的龍泉溪河谷,而慶元縣境內則幾乎都是山。

浙江有個「小重慶」,為什麼我們一無所知? - 天天要聞

▲ 從「江南水鄉」到「浙南山鄉」。製圖/Paprika


慶元,這個位於浙江的縣,三面被福建合圍,只有一面朝向本省。她也是全省距省會路程最遠的縣,高高地坐落在「浙江屋脊」——洞宮山脈之上。


浙江有個「小重慶」,為什麼我們一無所知? - 天天要聞

▲ 慶元五大堡鄉西川古村落。圖/圖蟲·創意


浙江西南角,望不盡的山山山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有著名的「三江源」浙江屋脊慶元也有個縮小版的「三江源」,甌江、閩江、福安江的源頭從浙江省,也是包郵區的第二高峰百山祖發源,向北、西南、東南發散,形成樹枝狀水系。

慶元雖沒有大江,但每個鄉鎮、村落都有屬於自己的「母親溪」,全縣大小溪流有926條之多。


浙江有個「小重慶」,為什麼我們一無所知? - 天天要聞

▲ 慶元縣的母親河——松源溪。攝影/周勇


慶元河流水質之好,冠絕整個東部地區。2019年生態環境部發佈第一季度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境質量排名中,發源於慶元縣百山祖北麓小溪(沒錯,正式名稱就叫這個)名列第六,全國水質最好的十條河流中,這是唯一位於東部的一條

驅車進入慶元,經竹口溪流經的峽谷,山勢彷彿一下子豎了起來。車沿着竹口溪一路蜿蜒向南,峽谷就像一條撕扯開的裂縫。公路貼着峭壁穿行,隨處可見的激流險灘。


浙江有個「小重慶」,為什麼我們一無所知? - 天天要聞

▲ 三井溪,號稱「浙南九寨溝」。攝影/周勇


海拔落差巨大,在這裡形成了江浙難得一見的山地景觀:「徘徊行曲千盤嶺,道路坎坷霧迷障。」

南北走向的洞宮山脈和東西走向的仙霞嶺在此遭遇,構成了浙江最大、最高的山脈。地殼猛地隆起後,兩條山脈夾角處以南就是今天的慶元地區。

海拔1929米的江浙第一高峰黃茅尖、海拔1856米的第二高峰百山祖均位於附近,周圍還簇擁着20多座海拔超過1500米的山峰

浙江有個「小重慶」,為什麼我們一無所知? - 天天要聞

▲ 霧漫百山祖。攝影/吳天明


眼前的風景,除了墨綠還是墨綠。在經濟高度發達的浙江,你很難想像,這裡還有一處森林覆蓋率高達86%的「綠富美」地帶

因為山多林密、人口稀疏,這裡建縣較晚。南宋之前,慶元還是龍泉縣的一個鄉。說起來,「慶元」的得名還有着「皇家」血統——南宋慶元三年,公元1197年,朝廷析原龍泉縣松源鄉等地置慶元縣,以南宋寧宗皇帝年號「慶元」命名。


浙江有個「小重慶」,為什麼我們一無所知? - 天天要聞

▲ 百山祖冷杉,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攝影/鄭建斌


墨綠蔥蘢的「浙江屋脊」,具有極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這裡棲息着獸、鳥、昆蟲、兩棲動物2000多種,種子植物有1462種,真菌230種

重重山嶺之中,掩映着如畫一樣的竹口鎮。隨着一座叫後坑橋的廊橋出現,鎮子也就不遠了。這座由台樓閣、拱券門、美人靠、小花窗組成的木拱廊橋形似一把木梳,溪流則像美女飄逸的秀髮,廊橋倒映在水面上彷彿一隻無形的手,在不停地梳理着秀髮。

浙江有個「小重慶」,為什麼我們一無所知? - 天天要聞

▲ 有山的地方就有溪流,有溪流的地方就有廊橋。製圖/Paprika


一座座古橋、一個個村落,構成了美妙的「廊橋流水人家」畫卷。這些如夢如幻的古廊橋,是讓外界認識慶元的最好窗口。

歡迎來到「中國廊橋第一縣」

1995年上映的電影《廊橋遺夢讓上有屋檐、下有橋樑的廊橋成為一種美好意象。中國建築學家劉傑等發現並提出,世界上最多、最美的廊橋不在歐美,而是在中國浙江省南部和福建省北部,這一帶分佈着世界最多的廊橋


浙江有個「小重慶」,為什麼我們一無所知? - 天天要聞

▲ 中國廊橋看浙閩,浙江廊橋看慶元。製圖/Paprika、王躍


位居浙南的慶元,依舊保存有近百座古廊橋,是全國廊橋數量最多的縣。平均下來,總面積1898平方公里的慶元,大約每19平方公里就有一座廊橋


浙江有個「小重慶」,為什麼我們一無所知? - 天天要聞

▲古地圖上,廊橋是慶元最醒目的地標。製圖/Paprika


在慶元行走,你總會與廊橋不期而遇——它們,或橫跨於險灘,或鑲嵌於青山,或靜卧於村落,或屹立於街市。

公元1024年,北宋天聖二年,在慶元(時為龍泉縣管轄)大濟村,一群工匠熱火朝天地重修一座古舊的木橋。隨着橋板、風雨板、大梁、廊屋搭建完畢,一座上屋下橋的木構橋樑橫跨在溪水之上。這座長11米、寬4.5米的木橋未用一釘一鉚,全靠椽、桁緊密銜接——這就是建築學家所說的木拱廊橋

浙江有個「小重慶」,為什麼我們一無所知? - 天天要聞

▲ 有明確紀年的雙門橋,是木拱廊橋活化石。繪圖/孫大仙工作室、Paprika


此橋原名臨清橋,出資造橋的是當地大族吳氏。這一年有吳氏兩兄弟同時考中進士,為激勵後人進取,族人將橋改名為雙門橋,取「雙門進士」之意。按照族譜記載,吳氏於公元1004遷來之前村中就有臨清橋(即今雙門橋)、莆田橋兩座廊橋。

浙江有個「小重慶」,為什麼我們一無所知? - 天天要聞

▲ 大濟村雙門橋,古風依舊。攝影/王建平


這麼說,這兩座宋代廊橋比《清明上河圖》中著名的汴水虹橋還早100多年

所有廊橋類型中,木拱廊橋的營造技藝最複雜,是我國古橋樑研究的活化石,是世界橋樑史上的絕品,其拱架由數百根直木穿插、編織、別壓、咬合而成,利用建築力學科學地解決了大幅度拱跨受力難題。

浙江有個「小重慶」,為什麼我們一無所知? - 天天要聞

▲ 一張圖,解讀「編木為拱」的秘密。製圖/Paprika,底圖供圖/張寶華


慶元境內,至今還保存着21座木拱廊橋,以及眾多木平梁、石拱等不同類型的廊橋。慶元廊橋還有多個「之最」:有廊屋最長的單孔木拱廊橋黃水長橋,有全國史料記載最早的木拱廊橋雙門橋與莆田橋,有全國古廊橋分佈最密集的村莊月山村

浙江有個「小重慶」,為什麼我們一無所知? - 天天要聞

▲ 俯瞰月山村全景。攝影/周勇

浙江有個「小重慶」,為什麼我們一無所知? - 天天要聞

▲ 位於慶元縣東南部的月山村,猶如一處世外桃源。這裡古代曾有10座廊橋,現存五座,名為如龍、來鳳、白雲、步蟾、稈坑。製圖/Paprika

慶元,還有有確切紀年、現存壽命最長的木拱廊橋如龍橋,有全國現存單孔跨度最大的明代木拱廊橋蘭溪橋

浙江有個「小重慶」,為什麼我們一無所知? - 天天要聞

▲ 秋日的如龍橋。攝影/葉衛舟


浙江有個「小重慶」,為什麼我們一無所知? - 天天要聞

▲ 青山掩映下的蘭溪橋。攝影/洪子根

今日的慶元已形成完備的公路交通網絡,那些古廊橋就失去了原有的交通功能。但是,慶元人並沒有放棄廊橋這份沉甸甸的文化遺產,他們依然在營造這種「疊木為拱」的古典式橋樑,依然將這裡視為神聖的「橋廟」和公共信仰空間。

浙江有個「小重慶」,為什麼我們一無所知? - 天天要聞

▲ 慶元廊橋工匠正在修復始建於明代的裊橋。攝影/王培權


「菇神」,一個專屬於慶元人的神祗

古代慶元,凡有廊橋,必有廟宇。廟宇中供奉的是鄉民膜拜的眾多偶像,其中有一個人的名字尤為顯耀。

大約800年前,一位被慶元人民尊為吳三公的人,發明了「原木砍花法」,成功栽培出世上最早的人工香菇,慶元就此成為世界香菇培植技術的發源地。吳三公也因此被抬上神壇,奉為「菇神」


浙江有個「小重慶」,為什麼我們一無所知? - 天天要聞

▲ 供奉「菇神」的西洋殿。攝影/范敏姿


慶元縣五大堡鄉西洋村,明代廊橋蘭溪橋頭,有一座叫西洋殿的廟宇,其主祀的神靈就是吳三公,因此也稱「菇神廟」。

明初慶元又迎來了另一位菇神劉伯溫劉伯溫是處州青田(今麗水市青田縣)人,在他的建議下,慶元、龍泉、景寧三地的香菇產業得到敕封,特許擁有香菇的經營專利權。


浙江有個「小重慶」,為什麼我們一無所知? - 天天要聞

▲ 食用菌基地。攝影/曾牮


慶元從那時開始,香菇產業空前繁榮,菇商走遍大半個中國,形成了以香菇種植和貿易致富的慶元菇幫。菇民十分感恩劉伯溫,於是也尊他為菇神,與吳三公同祀。

因為香菇經濟,山區縣慶元成為商賈雲集的地方,財富的聚集,也為明清以來的廊橋修建,提供了充裕的資金。現在看到的許多廊橋,是由菇民、菇商人、衣錦還鄉的官宦或報答家鄉或攀比顯富而建。

浙江有個「小重慶」,為什麼我們一無所知? - 天天要聞

▲ 慶元龍岩香菇。攝影/周勇


統計數據也表明,慶元現存的很多廊橋始建於明代,跟香菇業的繁榮密切相關。

菇民外出闖蕩之前,一定要到西洋殿朝拜吳三公,帶着神靈的保佑,背井離鄉,跋涉於浙、閩、鄂、雲、貴、川、陝等省。每逢農曆七月十六到十九日,為西洋殿「香期」,十里八鄉的慶元菇民都要來此聚集祭祀、演菇民戲、耍香菇拳、唱菇民山歌,同時洽談香菇生意、交流生產技術。


浙江有個「小重慶」,為什麼我們一無所知? - 天天要聞

▲ 西洋殿「香期」的菇民戲。攝影/徐剛強

今天的慶元縣,依然在傳承前人創造的這份基業,其年產香菇干品約10000噸,約佔全國的1/15。因為香菇產業的優勢,這裡也成為了全國最大香菇生產和批發集散地。


浙江有個「小重慶」,為什麼我們一無所知? - 天天要聞

▲ 食用菌集錦。供圖/慶元縣文廣旅體局


你未必知道慶元,但幾乎每天都在跟她打交道。除了香菇,這裡還是中國最大的鉛筆生產基地、最大的竹木製品基地之一。平時你用到的大到竹木傢具,中到竹製涼席,小到砧板、筷子,可能都來自這個地方。


最好吃的黃粿,慶元必須第一!

多年以來,我發現了一個尋找美食的秘訣:到多省交界地帶去!

慶元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她與福建壽寧、政和、松溪交界,與江西玉山縣相隔也不遠,香菇集散地的身份,又吸引了周邊省份的菇農、菇商的不斷到來,潛移默化中,將他們的文化輸入到這裡。

浙江其他地方的人到了慶元才會發現:這裡的飯菜之中,總是能找到浙江鮮、江西辣、福建香的多味組合

浙江有個「小重慶」,為什麼我們一無所知? - 天天要聞

▲ 炒黃稞。供圖/慶元縣文廣旅體局


黃粿,是浙西南一帶流行吃的美食,又以慶元最好吃。

一到年底,慶元人便開始製作黃粿,人們上山砍來一種叫柃木的灌木,燒成灰後瀝取其汁,將粳米浸泡其中,直到米色變得橙黃,再經沖凈、蒸熟、戳搗、揉壓、切條等工序製作而成。米粿用肉絲、青菜、冬筍、香菇絲等佐料爆炒,黃橙橙,亮晶晶,清香四溢,柔韌可口。

比起黃粿,慶元社粿的製作更有神聖的儀式感。

「一都饅頭二都粽,三都社粿滿村送。」這是慶元的兩句民謠,說的是每逢春社,慶元就有烙社粿的習俗。

浙江有個「小重慶」,為什麼我們一無所知? - 天天要聞

▲ 社稞,是慶元人獨有的小吃。供圖/慶元縣文廣旅體局

人們把事先泡好的秈米和糯米用石磨磨成米漿,將山上採摘而來的鼠麴草洗凈,搗碎,加入米漿之中,再加入蘑菇干、筍絲、瘦肉末、蔥等攪拌均勻,在油中烙成圓形的薄餅形狀,烙好一面,翻個身,繼續烙另一面,等到兩面都熟透便大功告成。一口咬下去,酥酥的,滿嘴噴香,非常可口。

浙江有個「小重慶」,為什麼我們一無所知? - 天天要聞

▲ 「菇城」慶元,怎能少了炒香菇?供圖/慶元縣文廣旅體局

坐擁「世界香菇發源地」桂冠,慶元的美食菜肴中,一定少不了菌菇的參與。慶元的自然環境優質,所有食材無不帶有草木的清香,再加上香菇和野生菌等佐料,可以輕易地讓慶元的味道與眾不同。

浙江有個「小重慶」,為什麼我們一無所知? - 天天要聞

▲ 灰樹花燉豬手,慶元人稱為「妙手生香」。供圖/慶元縣文廣旅體局

各種香菇和野生菌齊齊登場,以炒、燉、蒸、炸、燴等各種烹飪方法創造出了「百菇宴」,據說吃一次,就能品出200多種口味。

凡遇節氣、必有佳肴。剛剛過去的立夏,慶元農家會專門烹制立夏羹。其他如春節吃年糕、清明吃粿、四月初八吃烏飯、端午包粽子、七月半炊米饅頭等等。總之,慶元人的胃口一直圍繞着二十四節氣在轉。

浙江有個「小重慶」,為什麼我們一無所知? - 天天要聞

▲ 慶元烏米飯。供圖/慶元縣文廣旅體局


必須提醒吃貨,要體驗典型的浙江口味,慶元不是第一選擇。

這裡的飲食頗有「山城」風味:宵梅、油菜火鍋、泥鰍芋頭火鍋、酒糟肉、酒糟大腸等,多數都有點重口味——再拌上一些當地人自製的辣椒糟,如果你能吃得津津有味,那麼恭喜,你已經算得上是半個合格的慶元人了。

浙江有個「小重慶」,為什麼我們一無所知? - 天天要聞

▲ 「山城」慶元的特色油菜火鍋。供圖/慶元縣文廣旅體局


- END -

文丨老米

編輯丨大羽

圖片編輯丨DCzhang

地圖編輯 | Paprika

部分製圖 | 王躍、孫大仙工作室

封圖攝影 | 周勇


本文版權所有——頭條號:地道風物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