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中國古代文化常識你知道么?

2022年07月02日05:33:03 熱門 1706

學科網小編提示

高考改革,中國傳統文化成為高考重點內容,那麼大家要小心了,這些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要了解一下,有備無患哦!

更多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請登錄學科網手機版搜索,隨時隨地想看就看。

這些中國古代文化常識你知道么? - 天天要聞

學科網手機版搜索中國古代文化常識

一.地理山川

1.陰陽(陰:山北水南,陽光不易照到之處;陽:山南水北)

2.江河(古代」江」專指長江,」河」專指黃河)

3.關內、關外(漢朝前,」關」特指函谷關;明清時以至現在稱東北三省為」關外」。

4.山東、山西(」山」特指崤山,後來有時指太行山。

5.古今地名(大都–北京大梁、汴梁、東京、汴京–開封京口–鎮江金陵、建業建康、江寧、石頭誠–南京臨安、錢塘–杭州姑蘇、吳郡–蘇州淮上、江都、維揚–揚州會稽–紹興長安–西安奉天–瀋陽直沽–天津)

6.五嶽(東嶽泰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

二.地名

要注要注意古代方位、地名和現代不同的地方。

(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東、南、西、北)。

(2)八荒:人為東、東南、南、西南、西北、北、東北八個方向。茺為荒遠之地。八荒指遠離中原的地方。

(3)九州:古代分天下為九州,即兗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荊州、楊州、梁州、雍州

(4)山東:指崤山以東。

(5)江南:泛指長江以南。

(6)江左:即長江以東。

(7)江表:長江以外,指江南。

(8)河北、河南、泛指中原之地,即黃河流域一帶。

(9)五嶽:東嶽泰山、南嶽衡山,西嶽恆山,中嶽嵩山。

(10)南京又名建業、建意古代方位、地名的廉潔和現代不同的地方。

(11)開封又名大梁、汴州、東京。

三.官名

古代職官情況異常複雜,而且各朝都有變化,可以中央、地方兩方面大致掌握。

中央官職:皇帝下有丞相或稱宰相佐理國政,統領百官。中央一般設六部分管政務,即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弄部、工部,部長官稱尚書,副職為侍郎。

地方官職:大政區稱郡、州或稱省,長官分別稱郡守、太守(或刺史)、巡撫。

基層政權稱縣,縣官稱縣令或知縣,間乎大政區和縣之間高州(或府),長官稱知州(知府)。

四.紀年

紀年有:

(1)按王公即位年次紀年(如:趙惠文王十六年),

(2)干支紀年法(如: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圍攻兩廣督署之役為最),

(3)年號紀年法(如:德右二年二月十九日),

(4)年號干支兼用(如:咸豐庚申,英法聯軍自海入侵)。季節,一季三個月順次稱孟、仲,季,如盆春(一月),仲春(二月),季春(三月)。每月的特殊日子有特定稱呼,第一天叫」朔」,最後一天叫」晦」,十五叫」望」,十六叫」既望」。一晝夜分十二時辰,用十二地支稱呼,每時辰兩小時。每夜分五更9鼓)每更兩小時。此外,雞鳴指早上三、四點,日出時叫旦、晨、朝,黃昏,人定即亥時相當晚上9-11時。夕、暮、黃錯,人定即亥時相當晚上9-11時。

五.古代節日及有關習俗

元旦

正月初一,亦稱元日,有祭神貼桃符的習俗。相傳東海度朔山大桃樹下有神荼、鬱壘二神,能食百鬼。古人用桃木畫二神像,懸掛在門口來驅鬼。五代開始在符上寫聯語,後來演變成春聯。王安石有《元日》詩:」千門萬戶瞳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上元

正月十五,亦稱元宵、元夕、元夜。古代習俗在上元夜張燈為戲,所以又稱燈節。宋朱淑真《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社日

農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漢以前只有春社,漢以後開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後,秋社在秋分前後。社日這一天,鄉鄰們在土地廟集會,準備酒肉祭神,然後宴飲。王家《社日詩》」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寒食

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後一百零五天,有時是一百零六天。相傳起源於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介之推在綿上之山隱居,晉文公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樹而死。晉文公便下令這一天禁火寒食,以後演變為寒食節。每逢寒食節,人們要禁火三日。元鎮《連昌宮詞》:」初過寒食一百六,店社無煙宮柳綠。」

清明

清明節的習俗主要是踏青和掃墓。杜牧有《清明》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上巳

原定於三月上旬的一個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以後,這個節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早先,人們到水邊去遊玩采蘭,以驅除邪氣。後來,演變成水邊宴飲,郊外春遊的節日。杜甫有《麗人行》詩:」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端午

五月初五,又稱」端陽」、」重五」,」端」是」初」的意思。據說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人們爭渡去救屈原,後來演變成划龍舟的傳統。人們還投粽子到江里,以保護屈原的遺體,又有了吃粽子的傳統。唐以後端午成為大節日,朝廷有賞賜。杜甫有《端午日賜衣》:」端午被恩榮。」

七夕

農曆七月七日。民間傳說此日夜間牛郎織女鵲橋相會,婦女們結綵樓,陳酒脯瓜果於庭中,以乞巧。和凝《宮詞》:」闌珊星斗綴朱光,七夕宮嬪乞巧忙。」

中元鬼節

農曆七月十三或十四,每家就會請祖先,燒自己做的紙錢。傳說十五祖先要到陰府開東洋大會

中秋[NextPage]

八月十五日。八月十五在秋季的正中,所以叫中秋。此時秋高氣爽,月光最美,為賞月佳節。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韋莊《送秀才歸荊溪》:」八月中秋月正圓,送君吟上木蘭船。」

重陽

九月初九。又稱重九。古人認為九是陽數,日月都逢九,稱為重陽。古人認為此日帶茱萸囊登山飲菊花酒可以免禍,於是便有了這一天登高飲酒的習慣。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臘日

臘是祭祀名,歲末祭眾神叫臘(所以十二月叫臘月)。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臘日,村人擊細腰鼓,作金剛力士來驅逐瘟疫。杜甫有《臘日》詩:」臘日年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

除夕

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除是除舊布新。一年的最後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蘇軾有《守歲》:」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

六.禮儀習俗

1.年齡稱謂

襁褓:嬰兒。孩提:2~3歲的兒童。

總角:幼年兒童。豆蔻年華13歲女子。

及笄:15歲女子。冠、加冠、弱冠:20歲男子。

而立:30歲。不惑:40歲。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50歲。花甲、平頭甲子:60歲。耆:60歲。

古稀:70歲。耋:70~80歲。

耄:80~90歲。期頤:100歲。

2.避諱

封建社會對君主和尊長的名字,避免直接說出和寫出,用改字、缺筆、空字,用同義詞等方法加以迴避。如」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人風」即」民風」。

(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稱:薨、崩、百歲、千秋、晏駕、山陵崩等。

(2)父母之死稱:見背、孤露、棄養等。

(3)佛道徒之死稱:涅檠、圓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現也用於稱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4)一般人的死稱:亡故、長眠、長逝、過世、謝世、壽終、殞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終等。

3.謙辭和敬辭

(1)謙稱

竊:私下、私自。愚:不聰明。鄙:學識淺薄。敝: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家:對別人稱在自己的輩分高或年紀大的親屬,如家父。舍:用以謙稱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親屬,如寒舍、舍妹。

官吏謙稱:下官、末官、小吏。讀書人謙稱:後學、小生、晚生、晚學、不才、不佞、不肖等

其他謙稱:在下,晚輩或地位低下的人謙稱;小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謙稱;小子,子弟晚輩對父兄尊長的自謙。

其他謙辭:

過譽:謙辭,過分稱讚

賞臉:客套話,用於請對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贈品

斗膽:形容大膽(多用作謙詞)

(2)敬稱

枉駕:有勞大駕。惠賜:指對方給以了好處。

對對方或對方親屬的尊稱:令,美好的意思,用於稱呼對方的親屬,如令愛、令尊、令堂等;尊,用來稱與對方有關的人或物,如尊上、尊府、尊駕、尊命等;賢,用於稱平輩或晚輩,如賢弟、賢郎等;仁,表示愛重,如稱平輩友人中必自己年長的仁兄,稱地位高的為仁公;稱年老的為丈,如丈人。

稱呼前加「先」表示已死,用於敬稱地位高的人或年長的人,如先帝、先父、先賢等。

其他敬辭:惠,表示對方的行為對自己是一種恩惠,如惠贈、惠存、惠允等;借,表示自己要依靠對方的力量,如借光,客套話,用於請別人給自己方便或向人詢問,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垂,表示長輩或上級對自己的行為,如垂詢(表示別人對自己的詢問)、垂愛(稱對方對自己的愛護,多用於書信)等;久違:客套話,好久沒見

久仰:客套話,仰慕已久(初次見面時說)問鼎:指謀圖奪取政權(中性詞)

伉麗:(書)夫妻,如伉麗之情泰山、泰水:岳父、岳母

勞步:敬辭,用於謝別人來訪勞駕:客套話,用於請別人做事或讓路

賞臉:客套話,用於請對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贈品

台端:敬辭,舊時稱對方,(多用於機關、團體等給個人的函件)台甫:敬辭,舊時用於問人的表字

台駕:敬辭,舊稱對方台鑒:舊時書信套語,用在開頭的稱呼之後,表示請對方看信。

托福:客套話,依賴別人的富氣使自己幸運。

鼎力:敬辭,大力(表示請託或感謝時用)

光顧:敬辭,商家多用以歡迎顧客光臨:敬辭,稱賓客來到

貴庚:敬辭,問人年齡貴恙:敬辭,稱對方的病

海涵:敬辭,大度包容(多用於請人特別原諒時)

麾下:將帥的部下,也作敬辭,稱將帥閣下:敬辭,稱對方,多用於外交場合[NextPage]

候光:敬辭,等候光臨候教:敬辭,等候指教

4.特殊稱謂

(1)百姓的稱謂。常見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蒼生、黎元、氓等、草民。

(2)職業的稱謂。對一些以技藝為職業的人,稱呼時常在其名前面加一個表示他的職業的字眼,讓人一看就知道這人的職業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廚師,表明職業。《師說》中的「師襄」和《群英會蔣干中計》中提到的「師曠」,「師」,意為樂師,表明職業。《柳敬亭傳》中的「優孟」,是指名叫「孟」的藝人。「優」,亦稱優伶、伶人,古代用以稱以樂舞戲謔為職業的藝人,後亦稱戲曲演員。

(3)不同的朋友關係之間的稱謂。貧賤而地位低下時結交的朋友叫「貧賤之交」;情誼契合、親如兄弟的朋友叫「金蘭之交」;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叫「刎頸之交」;在遇到磨難時結成的朋友叫「患難之交」;情投意合、友誼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從小一塊兒長大的異性好朋友叫「竹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輩分不同、年齡相差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於身份、形跡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貴賤的變化而改變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車笠交」;在道義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見過面的朋友)。

七.科舉職官以及任免

1、科舉:鄉試(錄取者稱為」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

會試(錄取者稱為」貢生」,第一名稱為」會元」)

殿試(錄取者稱為」進士」,第一名稱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

2、官職任免

拜:授給官職。除:免去舊職任新職。出:出任。升:提陞官職。

遷:調動官職陞官。革:革除官職。罷:罷免、停職。免:免除官職。

黜:廢黜、貶退。謫:降職遠調。削:革職罷官。廢:罷免或廢黜。

退:⑴撤銷或降低官職;⑵自己辭職。斥:屏棄不用。

去:去職,被調離。左遷:降低官職調動。

擢:提拔、選拔。授:封給官職。

八.人名稱謂

(1)人名>古人有名、字、號,當大官的死後有謚號,皇帝死後有廟號。如歐陽修,字永叔,號六一居士,謚文忠。名和字間一般有聯繫,如諸葛亮字孔明,孔明就是很亮的意思;也有反義的,如韓愈字退之,退之就和愈相反。

(2)一般稱謂。直稱姓名,用於自稱,稱輕視的人或客觀介紹。稱字、號、齋名、謚號表示禮貌發尊敬。還有稱官爵名,稱籍貫(如康有為稱康南海)。有幾項邊稱的,一般是先烈是先官名,次籍貫,後姓名,如」余在史館,聞翰林(官名)天台(籍貫)陶先生言博雞者之事」,」馬副使(官名)鳴錄(名)。」

(3)謙稱。王侯自稱孤、寡人,大臣自稱臣,一般人自稱仆、不地、不佞、愚等,女子自稱妾。晚輩自稱小子。

九.文化典籍

諸子散文–《論語》、《老子》、《墨子》、《孟子》、《莊子》、《荀子》、《韓非子》。

風騷–《詩經》和《楚辭》的並稱。(《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開創了中國詩歌的現實主義傳統。《離騷》開創了我國詩歌的浪漫主義傳統。)

四書五經–「四書」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四部書。」五經」指《易》、《尚書》、《詩》、《禮》、《春秋》五部儒家的經典。

六藝經傳–指《詩》《書》《禮》《易》《樂》《春秋》六種經書。

六義–「風」」雅」」頌」」賦」」比」」興」。六藝:禮、樂、射、御、數、術

《呂氏春秋》–先秦雜家代表著作,又名《呂覽》,系戰國時秦國丞相呂不韋集合門客編成。

《左傳》–《春秋左氏傳》的簡稱,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

《戰國策》–國別體史書,是戰國時遊說之士的策謀和言論的彙編,系西漢劉向編訂。

《史記》–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世說新語》–我國第一部筆記小說集。

《說文解字》–我國第一部字典。「樂府雙璧」–《孔雀東南飛》和《木蘭詩》

三言二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

三吏三別–《石壕吏》《潼關吏》《新安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十.歲時曆法

1.干支紀年法(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十二年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如:辛未三月。

2.年號紀年(從漢武帝開始,皇帝即位要設立年號)如崇禎十四年。

3.紀月常用序數(用」孟」」仲」」季」分別表示一季中的三個月。陰曆每月初一稱」朔」,十五稱」望」,十六叫」既望」,月末一天稱」晦」。

4.干支紀日如:元豐六月丁丑。

5.用十二地支紀時

十二時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

時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現代時段23-11-33-55-77-99-1111-1313-1515-1717-1919-2121-23

十一.九卿三公

卿和公都是官職名稱。據歷史記載,西周時期周王朝及諸侯都有卿,分上中下三級。戰國時期,不少國家沿用。上卿是當時最高的官職。

九卿之說始於秦漢,指的是太常、光祿勛、衛尉、廷尉、太僕、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九個官職。

具體一點來說,太常掌管宗廟祭祀與禮儀;光祿勛掌管宮廷的守衛和護從;衛尉負責宮門警衛工作;太僕掌管皇帝的車馬;廷尉是最高司法之官,掌管刑獄、案件的審理等;大鴻臚又叫典客或大行令,負責外交及民族事務;宗正負責管理皇室、宗族的事務;大司農又名治粟內史或大農令,掌管谷貨、租稅、賦役、財政等;少府掌山海池澤之稅,以供養皇帝。到北魏時期,在正卿之下還設少卿,歷代相沿,直到清末才廢止。

三公之說也起始很早,周時以司馬、司徒、司空為三公,西漢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馬)、御使大夫(大司空)為三公。到東漢時,名稱有所改變,指太尉、司徒、司馬。三公又叫」三司」,共同負責軍政事務。

十二.古詩文集命名例談

中學語文課本中涉及到很多古代詩文集,這些詩文集的命名除了姓子式(如《孟子》、《孫子》、《列子》)、姓名式(如《岑參集》、《陸遊集》)、表字式(如《李太白全集》)、別號式(如《白香山詩集》、《東坡全集》)外,還有其他一些命名方式,如:

①封號式。古時君王常給臣子封號,封號也能作為集名。如明代劉基,字伯溫,封誠意伯,其作品集為《誠意伯文集》。北宋王安石,封荊國公,其作品集有《王荊公詩箋注》。

②謚號式。古代帝王高官死後,朝廷根據死者生前事迹給予一種褒貶善惡的稱號,叫」謚號」。」謚號」也可以命名詩文集,如宋代文學家范仲淹,死後加謚」文正公」,他的作品集命名為《范文正公集》;歐陽修謚號」文忠」,其作品集為《歐陽文忠公文集》。[NextPage]

③官爵式。西漢司馬遷曾任太史令,世稱太史公,其《史記》又稱《太史公書》;唐代詩人杜甫,曾官檢校工部員外郎,也稱杜工部,其作品亦名《杜工部集》;明初文學家宋濂,曾官翰林學士承旨,其作品集有《宋學士文集》。

④籍貫式。古代以籍貫稱人表尊敬或表自謙雅趣,並常以此作為集名。如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河東解縣人,也稱柳河東,其作品集名為《柳河東集》;宋代散文家王安石,撫州臨川人,其作品集名為《臨川先生文集》。

⑤地名式。即以任職地或隱居地地名為詩文集命名,如唐文學家杜牧別墅在樊川,故有《樊川文集》;北宋文學家沈括晚年隱居潤州」夢溪園」,故有《夢溪筆談》。

⑥書齋式。古人常自取或由他人賀取書齋名,齋名也可以作為詩文集的命名。如清代散文家姚鼐,室名」惜抱軒」,其詩文集名為《惜抱軒詩文集》;近代梁啟超,書齋名」飲冰室」,其作品集為《飲冰室合集》。

⑦年號式。以皇帝的年號作為詩文集的命名。如唐代白居易有《白氏長慶集》,因在唐穆宗長慶年間編纂而得名;蘇洵有《嘉佑集》,嘉佑是宋仁宗的年號。

⑧顯志式。以書名顯示撰文編書的目的。如北宋司馬光主編,《資治通鑒》,其目的是」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行失」,宋神宗賜名《資治通鑒》。

敬謙辭口訣:

稱對方父親為令尊,稱對方母親為令堂,稱對方哥哥為令兄,稱對方弟弟為令弟,稱對方兒子為令郎,稱對方女兒為令愛,稱對方妻子為令正,稱對方女婿為令婿.

稱自己的父親為家父,稱自己的母親為家母,稱自己的哥哥為家兄,稱自己的弟弟為舍弟,稱自己的妹妹為舍妹,稱自己的兒子為犬子.

稱自己的作品為拙作,稱自己的見解為拙見,稱自己的意見為愚見,稱別人的議論為高論,稱別人的意見為高見,稱自己的住處為寒舍,稱別人的住處為府上.

稱逝去的賢人為先賢,稱逝去的父親為先父,稱逝去的母親為先仳.

請人保存某物為惠存,請對方到己處為惠臨.

對方允許做事為惠允,對方贈予財物為惠贈,對方寄來的書信為惠書.

請人修改文章為斧正,請求對方指正為雅正,請求對方批准為指正,請人指導改正為教正.

對長輩的祝頌為福安,對平輩的祝頌為道安,對完備的祝頌為近安,對教師的祝頌為教安,對師長的祝頌為悔安,對編輯的祝頌為編安,對作者的祝頌為文安,對病人的祝頌為痊安.

初次見面說久仰,好久未見說久違.

請人幫忙說勞駕,給己方便說借光,麻煩別人說打擾.

向人祝賀說恭喜,等候客人說恭敬,陪伴客人說奉陪.

看望別人說拜訪,請人勿送說留步,請人原諒說包涵.

請人指點說賜教,請人收禮說笑納,請人擔職說屈就.

求人辦事說拜託,贊人見解說高見.

問人年齡說貴庚,問人高齡說高壽,問人姓氏說貴姓.

感謝幫助說鼎立襄助,歸還原物說奉還.

敬謙詞的誤用

(一)謙詞誤用為敬詞。這是用錯敬謙詞最普遍的一種情形:

1.《××周報》2002年7月12日有一篇文章談及《秋海棠》作者秦瘦歐先生:「1985年我搬遷新居,秦老前來作客時,特贈裱制精良的對聯一副為補壁,那對子上寫的是『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2.某大學一理工科出身的黨委書記在一次教學工作會議上請在座的一位教授發言時說:「彭教授,請你拋磚引玉,為大家先說幾句吧。」

3.有一篇《無酒有書賀猴年》的文章,談的是猴年(1992年)春節拜訪老作家秦瘦鷗一事。其中作者這麼寫道:秦老「得知我們初八前去,故早恭候在家」。

4.××出版社《北伐戰爭風雲錄》(上卷)第6頁:

李鴻章心領神會,道:「我知道老師現在的處境,您效忠皇上,愛民愛兵,但也難免遭到小人的猜疑。」

曾國藩捋着稀零零的鬍鬚,哈哈一笑道:「門生多慮了,我肝膽相照,為國為民,決無二心,只是希望你赴皖牢記朝廷的恩典,擔負起責任。」

5.某報1996年3月8日《敢遣春溫上筆端》:

評委會的成立得到了國內高水平科學家的鼎力支持。吳階平、唐敖慶、盧良恕、楊樂、何祚庥、高景德等專家紛紛頷首允諾,忝列其間。

分析:例1的「補壁」本是一個謙詞。書畫家在向別人贈送自己的作品時,往往會用「補壁」一詞以示謙,言下之意我的作品只能為你糊糊牆壁。此處作者把它用在別人身上,顯然是大錯特錯了。

例2中的這位書記先生顯然是把作為謙詞的「拋磚引玉」作為敬詞的「發表高見」混淆了。

例3的「恭候」是一個對己示謙、對人示敬的謙詞,只能用在自己身上,用在人家身上,未免顯得妄自尊大了。

例4的「門生」指(自己的)學生,緣起科舉考試及第的人對主考官的謙稱。中國人尤其是封建時代官場上的人,對於稱呼是十分講究的。如後輩常在前輩前自稱「晚生」,表示對前輩的尊重;而前輩卻不能稱後輩為「晚生」,這是禮貌。李鴻章雖系曾國藩的得意門生,但曾不會以「門生」呼之。如果李自稱「門生」,那是應該的,這是自謙。比如電影《甲午風雲》中的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在李鴻章面前常自稱「門生」,而稱李「中堂」,就是因為丁是李的同鄉,又是李的下屬,故以「門生」自謂,表示「我是您的學生」。同樣,李鴻章在曾國藩面前可自稱「門生」,曾國藩則應以李的字或號稱呼他。子黻是李鴻章的字,少荃是他的號,曾可以此稱之,以示親近。即使曾國藩實在要以老師自居,也應以「賢契」稱之。

例5的「忝」字,作為謙詞,有「玷辱」、「慚愧」之意,自己說自己「忝列其間」是表示謙虛,但用來說別人,則是對別人的不尊敬。

(二)敬詞誤作謙詞

這種情況在誤用敬謙詞的案例中所佔比例不大,但也偶有所見,如:

1.2002年1月5日在××工人文化宮舉行×××的「百竹展」,×××先生在《自序》中寫道:

少小喜畫,幸遇裱師趙炳奎先生介紹,蒙先師蘇昧塑先生不棄,收為「入室弟子」。如是三載,為人學藝,受益一生。

《漢語大辭典》「入室」詞條下寫道:語出《論語?先進》:「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邢疏:「言子路之學識深淺,譬如自外入內,得其門者,入室為深,顏淵是也;升堂次之,子路是也。」後以「入室」比喻學問或技藝得到師傳,造詣高深。杜甫《丹青引》詩:「弟子韓干早入室,亦能畫馬窮殊相。」

「入室弟子」詞條:指能得師傳,學問或技藝造詣精深者。《晉書?外戚傳?楊柯》:「雖受業門徒,非入室弟子,莫得親言。」由此可見,「入室弟子」一詞實為對別人的讚譽之詞。表達自謙之意的類似詞語是「忝列門牆」,所以正確的表達應是:「……蒙先師蘇昧塑先生不棄,使我得以忝列門牆……」。

2.儘管我第一次訪泰時曾光顧過……我先後兩次光顧,都是自助餐。

「光顧」是一個敬詞,系主人表示對客人的到來感到榮光,客人當然沒有自稱自己的「下顧」使主人感到「光彩」的道理。

(三)混淆表達主體和表達方式

1.1994年4月5日,新華社發了一條新聞,報道台灣東美大學校長章孝慈清明節在他母親章亞若桂林安葬地掃墓的消息。章孝慈是蔣經國和章亞若的兒子,因非嫡出,故從母姓,是一位學術有成就的法學教授。消息中說:

去年,章孝慈在北京參加第二屆海峽兩岸法學研討會後,曾到桂林祭奠先母。

2.作為書法家,馮大彪早在孩提時代就受儒醫——父親的熏陶,四歲便替家父研墨,在父親手把手地教點下練字。

3.記得兩年前,我曾與麗麗同室居數日,那時她也談笑風生,但其實正處在困境之中,家父的不幸謝世,男友的不辭而別,給她打擊夠大了……

4.在《張郎且莫郭郎》一文中有一句話:

丁聰所以被稱為「小丁」,大概和他的令尊被稱為「老丁」有關。

分析:例1的「先母」是對他人講到自己已謝世的母親時所用的敬詞,是自稱。

例2、例3的「家父」是對他人講到自己健在的父親時所用的謙詞,也是自稱。這三例都犯了一個同樣的錯誤:混淆了敘述者和被敘述者這兩個不同的表達主體,把第三人稱的敘述當成了第一人稱的敘述。事實上,第三人稱的敘述中是不需要也不能夠使用「家父」一類的敬謙詞的。[NextPage]

例4的「令尊」是當面稱呼他人父親時所使用的敬詞,是他稱性的人稱敬詞,應在對話中才能使用。

(四)用錯對象

電視連續劇《水滸傳》某一集中有吳用同阮小七去宋家莊拜見宋太公的情節。吳用對宋太公說:「奉公明哥之命,特來拜見令尊。」

吳用要「拜見」的「令尊」到底是誰?按字面意思,指的是受話人(即宋太公)的父親,而按情節,實際上就是指宋太公本人,這樣一來,便出現了對着「令尊」呼「令尊」的奇特現象。此處吳用正確的稱呼應是「年伯」或「伯父」,而按《水滸傳》中的慣例則最好是就使用「太公」這一現成的尊稱。

二正確而熟練地使用敬謙詞要具備三個基本條件:

1.懂得「抑己揚人」的社交通則。

2.熟悉在各種場合和不同對象身上使用的敬謙詞。

3.能準確把握每個敬謙詞的意義和用法。

1.敬謙詞中有一類構詞能力很強的語素如「尊」、「貴」、「高」、「寶」、「令」、「卑」、「鄙」、「敝」、「拙」等,以這些語素領起的敬謙詞,少則十幾條,多則幾十、上百條。掌握了這些語素,可以起到提綱挈領、事半功倍的作用。

2.這些語素有它的一般意義和相對固定的搭配方式,熟知這兩點,可以說是真正掌握這些敬謙詞了。如:(1)令:用於稱呼對方的所有親屬的敬辭。

令愛、令媛、令郎、令寵、令閣、令閫、令親、令妹、令嗣、令尊、令堂、令正等。

(2)尊:多用於稱呼跟對方有關的人,多為尊長或平輩。

尊甫、尊公、尊慈、尊眷、尊閫、尊上、尊章、尊正、尊萱等。

(3)垂:用於他人(多為尊長或上級)對自己行動的敬辭。

垂愛、垂采、垂顧、垂護、垂教、垂詢、垂憐、垂示、垂聽、垂蔭、垂宥、垂譽等。

(4)芳:稱人的敬辭。

芳庚、芳齡、芳名、芳命、芳容、芳顏、芳譽等。

(5)奉:用於自己的動作涉及對方時的敬辭。

奉白、奉稟、奉茶、奉陳、奉煩、奉還、奉教、奉賀、奉告、奉敬、奉陪、奉勸、奉讓、奉送、奉央、奉議、奉詣、奉贈、奉正等。

(6)清:用於對方的情意、儀錶、舉動等的敬辭。

清標、清塵、清范、清誨、清夢、清聽、清望、清聞、清問、清心、清訓、清顏、清譽等。

(7)家:對人稱自己的輩高或年紀大的親屬。

家父、家母、家嚴、家慈、家君、家兄、家姐等。

(8)舍:用於對人稱自己的輩份低或年紀小的親屬。

舍弟、舍妹、舍眷、舍親、舍侄等。

3.了解同一稱謂對象的不同敬謙詞,可以為使用時提供多種選擇,從而為自如地運用敬謙詞打下基礎。如稱別人的妻子的敬詞有:寶眷、德配、閣正、貴眷、貴室、鈞眷、令閣、令閫、令妻、令室、令正、令政、賢閣、賢內助、賢配、賢閫、瀛眷、尊閣、尊眷、尊閫、尊正等;稱他人兒子的敬詞有公子、少爺、令郎、令嗣、令似、少君、賢郎、賢嗣、哲嗣等。

三推究敬謙詞的本義和表敬謙意義的出發點也有助於正確使用敬謙詞。如「惠」在古代漢語中是一個表敬副詞,用以修飾後面動詞表謙敬意義,「惠贈」、「惠存」、「惠顧」等詞語在各種交際場合是用得極為普遍的,但也常常出錯:

1.一學生給老師的賀卡:師恩永難忘惠贈施老師學生×××

2.一商店廣告牌:凡在本店購貨滿三百元者,本店將惠贈一份精美的禮品。

這兩例的「惠贈」都用錯了。按社交禮儀,贈送給他人禮品,哪怕再貴重也不能自認為是對受禮一方的恩惠。出現這種錯誤,說明使用者還不懂得「惠贈」一詞的用法。推究「惠」的本義是「恩惠」、「好處」的意思,作敬詞的出發點是對己而言。因此,稱別人的光臨為「惠顧」或「惠臨」,送給別人或相片請人家保存要寫上「惠存」,而稱別人的贈送則說「惠賜」、「惠贈」或「惠貺」,稱別人寫來的書信為「惠音」、「惠函」、「惠書」或「惠郵」,人家的指點則是「惠示」或「惠教」,意為別人的光臨、贈送、書信、指點和保存自己贈送的禮品是對自己的一種恩惠。明白這一點,便不會出現上面所舉的錯誤了。

與「惠」字一樣,「辱」、「忝」等字也是表敬謙意義的一些常用詞,其本義和出發點又略有不同:

辱,與「榮」相對,本義指恥辱,謙敬意義的出發點是行為發出之人,指於對方有辱。用作謙敬詞時,表示自己是低*的,別人對我所作的行為有辱於對方,所以敬稱他人來臨為「辱臨」、「辱到」或「辱賁」,敬稱別人的饋贈為「辱賜」、「辱貺」;敬稱別人關懷為「辱照」;敬稱別人的賞識或提拔為「辱知」;敬稱別人的來信為「辱命」;有時,則可將「辱荷」、「辱蒙」連用以示謙敬。

忝,《說文解字》:「辱也」,本義指羞辱;當它用來表達謙敬時,出發點側重於自己的內心感受,所指的是自忝的行為辱沒他人,感到有愧。如「忝列門牆」指愧在師門;「忝在相知之列」指愧為知己;居官者常說「忝職」或「忝官」;主婚人謙稱自己為「忝眷」。

(m.zxxk.com轉載並發佈)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