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街景】在現在所知加拿大的土地上,最早(關於華人的)記錄為1788年。當時,英國叛變的船長(James Meares)僱傭七十多名澳門華工,並將他們安頓在當時是太平洋沿岸歐洲前哨站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溫哥華島的Nootka Sound。
【唐人街街景】然而,關於這一群早期華人下落和可能的後裔的相關文件和信息並沒有留下來。1858年,一批華人移民到不列顛北美。當時多數華人在某種程度上是一些「旅居者」,他們都想在不列顛北美工作一段時間後回到自己的故鄉。
【唐人街街景】他們大部分都是來自廣東省的社會下層的農民。多數來到不列顛哥倫比亞作為普通勞工工作,僱傭者僅僅支付他們一些憑單(Voucher),因此實際上他們被勞工輸入的公司所囚制。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內部的淘金熱隨後也吸引了一大批華人來到該地區。
【華人婚紗照】19世紀很多來自福建和廣東的華工幫助建設了加拿大太平洋鐵路。比起非華人勞工,這些勞工更易接受歧視性的工時制度,低工資及危險的工作環境(比如開山爆破),以養活留在故鄉的家人。
【學生畢業照】華工願意忍耐低工資和惡劣工作環境的行為激怒了一些非華人的勞工,他們認為華工搞亂了勞工市場。1885年華人移民法案的通過,授權加拿大政府開始向移民加拿大的華人收取人頭稅。當時華人是唯一一個被迫繳納該稅的少數族裔。
【華人演出照】1923年,威廉·萊昂·麥肯齊·金的聯邦自由黨政府通過1923年華人移民法案完全禁止了華人移民。華人自此成為加拿大唯一拒絕接納的族裔。接下來的25年,越來越多的排華法規得到通過,大部分工作不接受華人,因此很多華人開始了自己的餐館和洗衣店生意。
【華人家庭照】一些加拿大籍華人在鐵路修建好後在加拿大定居。但由於政府嚴格的限制和沉重的費用,他們無法將自己的家庭帶到加拿大,甚至他們與非華人的接觸也有官方和民間的各種限制。這使得一大批唐人街和華人社區在很多城市的不良地區建立起來。
【學生集體照】由於加拿大在二戰後簽署了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為了不與其抵觸,加拿大政府必須廢除排華法案。1947年同年,華裔加拿大人終於獲得在聯邦選舉中投票的權利。很多受過教育的中國人戰時作為難民來到加拿大。
【社團紀念照】在七十年代多倫多興起之前,該市一直是華人最多、社團最多的城市。溫哥華唐人街也是世界最為著名的中國城之一。它的規模僅次於美國舊金山唐人街,位居北美第二名。【溫哥華華人,1940年代-1950年代。資料:溫哥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