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你永遠不知道,你是不是下一個

2022年07月01日18:48:13 熱門 1923

我們在生活中不乏會接到一些來歷不明的電話,一些電話可能僅僅只是撥打人打錯了電話,但也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會在各種渠道獲得你的電話號碼,專門打你的電話獲取你的信任對你進行詐騙。當然也有一些惡意來自於網絡平台。

詐騙!你永遠不知道,你是不是下一個 - 天天要聞

STOP

接下來我們一起看一看這些可能會對你造成詐騙的套路吧。


一、網戀詐騙

這種詐騙方式一般以網絡的方式,對方會偽裝成漂亮的小姐姐或帥氣的小哥哥通過各種平台和APP添加你為好友,並將自己包裝成單身、多金、深情的人設,從而吸引你上鉤,與你確定戀愛關係。

當你一旦相信對方的人設後,對方就會自然而然地開始向你借錢,或者編造「親人看病或去世」「人在外地沒路費」等急需用錢的理由。最終,你在不遺餘力獻出所有後,被對方拉黑。更有甚者可能接受不住這種負面的壓力與情感因此付出生命的代價。

案例:2015年9月至2018年12月間,楊某在微信上偽裝成女性「潘朵兒」,通過微信「附近的人」功能與王某某(已死亡)認識後,以和王某某談戀愛、結婚名義交往,期間又偽裝成「潘朵兒」弟弟「小海」、閨蜜「佳佳」進一步獲取王某某的信任,先後編造了生病、請領導吃飯等各種理由,騙得王某某人民幣共計66萬餘元,被其揮霍一空。王某某因本案於2019年1月投河自殺身亡。楊某於案發前僅歸還被害人人民幣9000元。常州市武進區人民法院認為,楊某的行為構成詐騙罪,且數額特別巨大,並造成王某某自殺,屬有其他特別嚴重的情節。判處楊某有期徒刑十四年,並處罰金人民幣十萬元。

詐騙!你永遠不知道,你是不是下一個 - 天天要聞

網戀詐騙

二、刷單詐騙

這種方式的詐騙人員會在各個網站平台上面發佈一些虛假信息,通常打着"高薪""輕鬆"的口號吸引你的目光,更有甚者會在"居家媽媽""在校學生"等針對性人群上進行誘導。一旦你主動進行聯繫,詐騙分子會告知你,只要在網上拍下指定的商品並付款就能獲得不菲的傭金。又或是誘導你下載某些任務APP,在短視頻平台上對任務要求的博主或指定視頻進行關注與點贊,如若是想提高收益須充值不同檔位的"VIP"提高任務單價。

當你開始「工作後」,如果你運氣好,他們先會給你一些甜頭,在第一單甚至第二單的時候按照約定支付貨款和傭金,騙取你的信任。

但是最終的目的還是讓你加大投入,讓你「多刷多賺」,在你支付上千元乃至上萬元後,他們會用各種理由拒絕支付給你貨款和傭金,並將你拉黑,讓你血本無歸。

案例:受害人蔣某某於3月底因網友介紹在抖音上兼職刷單被人詐騙12萬餘元。據了解,3月28日中午10時許,蔣某某(女)被陌生QQ好友邀請進入「招財進寶11」QQ群,群內消息稱在指定抖音號點贊可得小額返利。於是蔣某某通過對方發送的網絡鏈接下載了一個叫「心和」的APP,並通過完成抖音點贊任務共得到255.8元返利。次日14時許,蔣某某接到新任務稱在「心和」APP的發現專欄捐獻積分可獲得雙倍積分,1積分等於1元,於是蔣某某在對方的引導下充值了3000元,隨後對方又以各種理由及誘惑讓蔣某某充值,當充值一定數額後,APP提示不能刷單了,要想刷單得繼續充錢,並且充值後才能拿到之前的積分和返利,就這樣蔣某某前後充值了27筆共計121629元

詐騙!你永遠不知道,你是不是下一個 - 天天要聞

刷單詐騙

三、貸款詐騙

隨着現在的生活水平的提升,買房,買車,甚至買電腦,買手機都有着分期付款的選項 ,而這類詐騙一般會通過電話、短訊的形式告知你之前分期貸款出現了問題,亦或是在你需要用錢的時候"正好"接到貸款的陌生電話或是在某些彈窗廣告中發現了貸款APP的廣告。

如果你沒有多加核實,一心想着儘快借錢的話,那麼你就落入了他們的圈套。一旦你將自己的個人信息、賬號密碼、驗證碼等填寫上去,對方就會知道這些信息並使用這些信息轉走你卡內的餘額。或是以你銀行卡被凍結的名義讓你聯繫客服並對你進行詐騙。最後讓你血本無歸。

案例:李先生在刷短視頻時看到一條推薦貸款服務的視頻,正在籌劃貸款買房的李先生下載了這款APP,並根據軟件頁面填寫了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銀行卡號等信息。 當李先生點擊申請貸款時,軟件頁面顯示李先生銀行卡賬號錯誤資金被凍結。當李先生詢問APP客服後,詐騙人員發來一條另一個APP的鏈接,並聲稱有其他客服人員會對接賬戶凍結事宜。李先生下載後,軟件內的詐騙人員表示李先生賬戶異常,需要轉賬到客服所提供的銀行賬號,並許諾第二天會將李先生所轉的錢全部返還。在李先生向客服指定賬號轉賬後,詐騙人員又以李先生轉賬步驟錯誤等理由,讓李先生繼續往指定賬戶上轉賬。就這樣,李先生先後7次往詐騙人員指定的賬戶上轉賬68萬元

詐騙!你永遠不知道,你是不是下一個 - 天天要聞

貸款詐騙

四、冒充客服詐騙

冒充客服詐騙的種類非常多樣,有冒充網店客服稱網購商品存在質量問題需退款的,有冒充快遞客服稱快遞丟件需賠償的,有冒充平台客服稱不小心為顧客開通了代理、會員需取消的(否則會扣費和影響徵信)。

騙錢的方式也非常多樣,常見的有:1.設置釣魚網站誘騙受害者填寫銀行卡號、密碼和驗證碼,然後將錢轉走或消費掉;2.利用受害者對支付寶備用金的不了解,為其申請備用金後以多退了款為由要求退回;3.假稱受害者的流水不夠或未認證導致退款不成功,誘騙其以刷流水的形式將錢轉到指定賬戶;4.誘騙受害者開啟QQ分享屏幕,或者下載雲視訊、網易會議等APP,開啟視頻會議,偷窺受害者的銀行卡密碼、驗證碼等進行轉賬……

案例:6月10日張女士接到一條快遞客服短訊,短訊告知她購買的商品在郵寄過程中損壞,還跟她核對快遞單號等有關信息,要進行賠付,但是需添加對方微信。添加後,對方開始引導她進行刷單返現,說這樣幾單下來,就能把她在淘寶消費的錢都賺回來。張女士信以為真,結果被騙了38萬。同日李先生接到自稱是快遞公司的客服電話,說他購買的物品丟失可以賠償。李先生把支付寶賬號告訴對方後,沒會兒支付寶進賬了,但數額不對,給多了。這時,對方電話來了,稱因為操作失誤,客服把應該轉給別人的錢,轉給了李先生,希望李先生能把多餘的部分退到一個賬號里。結果,李先生支付寶里的24000元都被轉走了。

詐騙!你永遠不知道,你是不是下一個 - 天天要聞

冒充客服詐騙

五、冒充公檢法詐騙

詐騙分子通過非法渠道獲取事主姓名、身份證號碼、地址等個人信息,以此獲取事主的初步信任,對事主進行「洗腦」。

為了讓騙局更加真實,詐騙分子會向事主發送虛假「警官證」、警號,甚至穿上假的「制服」和事主視頻。同時,還會發送虛假「通緝令」「逮捕證」等法律文書,利用事主的恐慌心理,進一步騙取信任。

詐騙分子會假裝要事主到某某公安局接受調查,但是設置的時間根本趕不到,誘騙事主通過網絡配合「公安機關」調查。自證「清白」的辦法一般是將錢款轉到所謂的「安全賬戶」「清查賬戶」進行清查,或者下載所謂的「資金清算」軟件(實際是遠程控制軟件),將錢款轉走。

案例:6月15日小芬(化名)接到號碼為+8539128170522的電話,對方自稱是榆林市某公安局民警,電話中對方稱有人用其身份信息辦理銀行卡並涉嫌洗錢,涉案資金高達300多萬元,還給其發了一張拘捕令圖片,讓其配合清查其銀行卡賬戶資金,如果不配合就會派人對其進行抓捕並沒收其全部財產。小芳聽了這個消息非常害怕,為了洗清嫌疑,就按照對方指示通過手機銀行給對方提供的銀行卡轉賬1筆8600元

詐騙!你永遠不知道,你是不是下一個 - 天天要聞

冒充公檢法詐騙

六、「殺豬盤」詐騙

詐騙分子通過社交軟件、相親網站等添加好友後,通過建立人社和噓寒問暖等PUA手段,逐漸確立戀愛關係,取得受害者信任。

待到關係穩定後,騙子通過讓受害者代為打理賬戶的形式,慫恿受害者在其自製的虛假平台投資、參與賭博或者購買股票、外匯、期貨等,大多數人都會試着小額投入幾筆,騙子會通過操控後台,讓受害者小賺幾筆,嘗嘗甜頭。

待受害者嘗到甜頭後,騙子會以賺錢買房、結婚為誘餌,稱機會難得不可錯過,慫恿受害者加大投入,甚至貸款、借錢投入。

當受害者準備提現時,客服會以「賬戶涉嫌違規操作被凍結」為由,誘騙受害者轉賬繳納解凍費、認證費、激活金等進一步詐騙。此時,「戀愛對象」還會假裝幫受害者承擔部分費用(其實只是在平台後台更改一下數據),誘騙受害者到處借錢,直到榨不出一滴油水,再拉黑跑路。

案例:李女士在某社交APP上認識了某張姓男子,一段時間後便以戀愛為目的交往。之後張某向李女士透露自己在玩一個理財APP,並且讓李女士幫他在上面操作管理賬戶,李女士操作一段時間後發現該APP能賺很多錢,遂在對方花言巧語誘惑下,李女士也開始在裏面用自己的錢充值,一開始李女士確實賺錢並成功提現了,但在前後投入了50多萬後,再也無法聯繫上張某,而且用來投資的APP也打不開,這才發現自己被騙了。

詐騙!你永遠不知道,你是不是下一個 - 天天要聞

「殺豬盤」

七、冒充熟人詐騙

詐騙分子將會偷偷潛入你所在的家長群中,將頭像、昵稱改成與真老師一致。他們會通過觀察,選在老師在上課不方便查看手機的時間段里,在群里發送虛假信息,一般都為需要繳納學習材料費或者報考補習班為理由。

為了孩子的學習成績着想,群內的家長都會在群里發送紅包或者轉賬的形式向詐騙分子提供的賬戶內轉賬。等到真正的老師反應過來時,詐騙分子早已收到錢財退群,不知去向。

而冒充孩子詐騙更加簡潔明了,他們將會添加你為好友,偽裝成你的孩子,再以需要繳納學習材料費或者報考補習班為由,要求你轉賬匯款。

案例:市民小王在家中玩手機時,在小孩幼兒園家屬微信群內看見「老師」發的信息,稱需掃碼支付698.5元的學習資料費用,小A便通過支付寶掃碼支付了698.5元。轉賬成功後,同日16時,老師在群內發來信息稱並未要求交學習資料費用,微信昵稱和微信頭像被人盜用,小A這才意識到自己被騙。後續經過查詢,班內共有11名家長被騙,共計7683.5元

詐騙!你永遠不知道,你是不是下一個 - 天天要聞

冒充熟人詐騙

如今的網絡上,各式各樣的詐騙手段層出不窮。我們在平日里一定要提高個人的防範意識,不讓詐騙分子對我們有可乘之機。

我們對這些詐騙分子一定要有"十個凡是"

1、凡是讓你刷單刷信譽賺錢的一定是詐騙

2、凡是說可以為你辦理貸款、提升額度,但是讓你先交手續費、擔保費、保證金、解凍費或刷流水的一定是詐騙

3、凡是好友在微信、QQ上稱自己或朋友、親戚遇到困難向你借錢又接口種種理由不和你直接通話的一定是詐騙

4、凡是在微信、QQ等社交工具上自稱老闆或上級要求你轉賬匯款卻不和你通話的一定是詐騙

5、凡是在微信、QQ等網絡上先與你交友戀愛,後帶你投資理財的一定是詐騙

6、凡是說你網購的商品有質量問題或包裹丟失,為你退款理賠的一定是詐騙

7、凡是自稱網購平台客服說誤將你設置成「VIP」會員,為你取消會員的一定是詐騙

8、凡是自稱公安、檢察、法院、通訊管理局或社保中心等單位的工作人員,說你涉嫌犯罪,要求把錢轉到另一個賬戶或索要銀行卡密碼、驗證碼的一定是詐騙

9、凡是以軍人、消防隊員身份聯繫你,提出購買物資需求,並告知你此類物品供貨商電話的一定是詐騙

10、凡是以老師或學生身份通過微信、QQ發來信息對家長索要補課費、培訓費、資料費的一定要撥打電話與學校進行核實

詐騙!你永遠不知道,你是不是下一個 - 天天要聞

熟人之間需要打電話確認

一句話:任何刷單的,任何官方與非官方機構與你聯繫需要金錢轉賬的、任何未對你打過電話的熟人對你借錢的和索要金錢的全都是詐騙。

是否會被詐騙與個人學歷,個人背景無任何聯繫。因為你是一個人,而詐騙團伙是一群人,你會的他們都會,你不會的他們也會。請不要抱有任何僥倖心理與對方博弈。

請警惕電話與網絡詐騙,提高個人防範意識。支持下載"國家反詐APP"。

詐騙!你永遠不知道,你是不是下一個 - 天天要聞

國家反詐中心


以上圖文材料部分來自網絡,侵刪。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