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預警!掌握這些時間觀念,你家高中生也可以考985、211

2022年07月01日17:44:13 熱門 1305

認真看完這篇回答,你也能和我一樣拿着手機都能考985。

趕時間的同學可以直接翻到末尾,那裡有寶藏。還有幾篇超級乾貨和資料奉獻給大家。

嗯,對,高中三年我的手機一直都沒有離開過,老媽沒收過手機,可以隨便玩的那種(當然在學校沒有玩)。 一直以來,手機都被認為是高三的毒瘤,可是我覺得,很多時候並不是手機的問題,而恰恰是我們本身的問題。

乾貨預警!掌握這些時間觀念,你家高中生也可以考985、211 - 天天要聞

手機其實就是一個象徵著那些所有干擾我們學習的東西,我們都不願意承認是自己的問題,於是當我們身邊有手機時,把我們自己的懶惰、不自律,全都怪罪給手機,讓它成為負罪包。

而今天,這篇文章我想解答一個很多同學都在問我的問題,怎麼在高三管理好我們的時間。

而這篇文章,我不想像很多人一樣去給出一大堆看起來牛轟轟的建議,給你們塞一堆東西,確實,這些都已經被說爛了。

這篇文章,我想從證偽的角度去給大家剖析時間管理的底層邏輯。 好好看完這篇回答,你也能和我一樣拿着手機上985。

溫馨提示,前言有些長,掌握好下面這些東西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這篇文章。

01前言:

我之所以很喜歡從一個問題對立面的角度去寫一些文章,去指出一些不對的做法。 是因為我覺得有些概念很多方法都已經有非常多的文章寫出來了,很多文章有着非常優質的內容。

但是我覺得最缺少的一點就是很多人直接拿着這些方法去實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會非常容易陷入一個又一個的泥坑中無法自拔。

總結一下,就是非常容易產生盲目的自嗨,效率低下還傻傻的不自知。


乾貨預警!掌握這些時間觀念,你家高中生也可以考985、211 - 天天要聞

這篇文章中,可以當做一個方法文去看,因為我覺得乾貨很多,對大家的幫助也肯定會很大,也可以當做一個避雷文去看,結合著其他答主的方法文去看,你會對這個概念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 雖然在我們證明一個論題正確的過程中,證實需要列舉無窮個正確的例子,證偽卻只需要一個例子即可。 但是在如今方法論的作者產出的文章里,證實—也就是提出一個方法,只需要一個例子即可,證偽—也就是規避一些漏洞,卻需要無數個例子。

而證偽的人太少,太少了。 很多高贊的文章推送到我們的眼睛裏,總是給出看似很完善,很全面的方法論,但是一上手、一實操,真正能夠從方法里找到自己的人,一千個人裏面能有一個做到就很不錯了。 細心的同學很容易發現,證實的文章非常多,也就是教你用什麼方法的文章非常多,因為門檻低,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寫,他們可能壓根都沒實踐過,直接就搬過來改一個開頭結尾就是一篇「新文章」,而你還在看的不亦樂乎。

證偽的文章很少,因為你得實操。而在實操的過程中你得把你遇到的問題給總結提煉出來,在這樣流量為上的時代里,寫方法文的作者里,又有幾個是親身實踐呢。 所以,我的建議。方法文可以看,但是你得自己學會證偽。 證偽文也得看,因為這能讓你對一個方法或者概念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不會出現那種一遇到困難就換軌道,一遇到困難就喊爹罵娘,說是騙人的。

二者都不可偏頗,各有各的好處,各有各的作用,大家細細斟酌。

02你一直以來的錯誤觀念

我們每個人都在說時間管理,就像我們很多同學都喜歡把效率這個詞掛在嘴邊一樣。在前面一篇文章中我說道,很多同學都把效率這個詞曲解了,好像總是覺得,自己坐在凳子上學習的時間長,效率就高,刷卷子刷的多,刷得快,效率就高,這種想法非常普遍,而且這種想法是錯的。

和我們學習是一樣的,當你想搞清楚某個學說或者是概念,最好的辦法就是去了解清楚這個概念背後的底層邏輯。

當你想要使用一個概念或者方法幫助你提升,大多數的我們都會直接去搜索相關的文章然後看他們他們提供的一些方法,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一些文章對於某些概念的解讀和方法的闡述,要麼是加入了自己的思考進行了改編,要麼是壓根就沒看其真實意義肆意解讀曲解概念。


乾貨預警!掌握這些時間觀念,你家高中生也可以考985、211 - 天天要聞

效率這個詞是這樣,時間管理這個詞也是如此。 先別往下看,就當你是第一次見到「時間管理」這個詞。你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把自己每天的時間排的滿滿的,to do list寫的滿滿的,一天把這些羅列的事情全部做下來就覺得自己這一天非常充實。

初次見到時間管理,大多數人可能就是覺得。自己的可用時間排的越滿,讓自己放鬆休息的時間越少,我們時間管理就做得越好。 對吧。 當然,我一直都是強調我們學習的所得所獲,在這幾天備戰期末考試的過程中,結合自己的經驗和同學們的狀態,關於這一點我深有體會。

也正因為這幾天看書突然來了一些靈感,所以我就想認認真真寫這樣一篇文章,非常希望大家不要再掉坑裡了,以至於盲目地學習,把自己搞的很累,學得還少得可憐。

言歸正傳,上面說到,想要讓某個概念或方法為你所用,幫助你學習進步,最正確的第一步就是去搞清楚這個東西最本質的概念,而不是聽別人說這說那,因為很多偽概念真的很容易把我們帶跑偏,給人一種打了雞血的感覺,實施下來也是撈得不行。

時間管理的定義(百度百科):

時間管理的研究已有相當歷史。猶如人類社會從農業革命演進到工業革命,再到資訊革命,時間管理理論也可分為四代。

(1)第一代的理論着重利用便條與備忘錄,在忙碌中調配時間與精力。

(2)第二代強調行事曆與日程表,反映出時間管理已注意到規劃未來的重要。

(3)第三代是正流行、講求優先順序的觀念。也就是依據輕重緩急設定短、中、長期目標,再逐日訂定實現目標的計劃,將有限的時間、精力加以分配,爭取最高的效率。這種做法有它可取的地方。但也有人發現,過分強調效率,把時間崩得死死的,反而會產生反效果,使人失去增進感情、滿足個人需要以及享受意外之喜的機會。於是許多人放棄這種過於死板拘束的時間管理法,回到前兩代的做法,以維護生活的品質。

(4)又有第四代的理論出現。與以往截然不同之處在於,它根本否定「時間管理」這個名詞,主張關鍵不在於時間管理,而在於個人管理。與其着重於時間與事務的安排,不如把重心放在維持產出與產能的平衡上。

看上面這一段概念你就會明白清楚了,剛開始這個概念也就是我們一直所理解的字面意思,把我們每天的時間都安排的滿滿當當,然後寫下當天的行程表,為自己未來做好規劃等等。

隨着時間管理概念的不斷迭代,現在已經到了第四版,其中有很多方法建議都很實用,但是隨着更新也過濾了很多容易把人帶偏的偽概念。

不難發現,時間管理越往後迭代,越注重的不是時間本身,不是你怎麼去把那些時間收集歸納起來,沒有像以往一樣一直強調「時間用的越多越好」,反而把重心落在了你在你已有的時間裏所產出的內容。


乾貨預警!掌握這些時間觀念,你家高中生也可以考985、211 - 天天要聞


正如上面說的:與其着重於時間與事務的安排,不如把重心放在維持產出與產能的平衡上。

03追求時間的極致,很容易導致假努力

這篇文章可以說是給大家避雷,全文的基調也和我寫的每一篇文章一模一樣,全都是強調我們所得所獲,我以前說過,不管是上課聽講還是下課刷題還是和同學討論題目,做完任何一項工作,一定要注重落實,最幫助我們提升的不是一個工作本身,而是你在這個工作中思考的過程和你去把這些思考落實的結果。

我當然也提倡利用好碎片化時間,因為我非常喜歡在走路或者是排隊的過程中,背背單詞,看一些優質的推文等等,這些過程我都喜歡把他們利用好,而且我的提升、我文章中不少的靈感都是來源於這些碎片化時間。 但是在我印象里的碎片化時間,我想給這個名詞做一個切割,就是我們完全不可控的碎片化時間和我們可以控制的碎片化時間。


乾貨預警!掌握這些時間觀念,你家高中生也可以考985、211 - 天天要聞

不可控的碎片化時間指的是:我們在食堂買飯排隊的時間,還有就是在睡覺前的幾分鐘,早晨睡覺剛起來的那幾分鐘等等這些時間。

可控的碎片化時間指的是:這是我這篇文章要講的重點內容。可控的碎片化時間不同於上面的,這些碎片化時間本是由我們製造出來的,而這些碎片化時間,本就不該存在。 為此,很多同學也都是在利用碎片化時間,但真正帶來可視化提升的同學卻寥寥無幾,因為這個過程中他們缺少了最重要的一點。

而關於這一點,就是落實。關於這一點我會在下面的內容中幫助大家避雷的同時也穿插着講一下。 追求時間的極致,很容易導致假努力。 為什麼這麼說,在一個很類似的文章下我也作過類似的分析。就是「對於高中生來說,什麼是假裝努力?」在這樣一篇文章里我就寫到,那些連自己凳子一刻都不肯下,吃飯都讓同學帶的人,就是假努力的典型。

誤以為自己一刻不停地學習,把碎片化時間用到了極致,就非常容易產生這樣的假象,覺得自己做了很多,自己的待辦清單上全是各種打勾勾的條目,覺得自己一天比別人多學5分鐘,就一年比別人多學了1825分鐘,也就是整整30小時還多。

確實,但是這裡很多同學還是只考慮到了非常淺的層次。你發現沒,在假努力和時間管理的誤區中,我們一直都在做加法。總是把自己摸着課本的時間累加起來,彷彿這個數字越龐大,我們一定會越強似的。 當然確實很多人都這麼認為。

寫到這裡我一定要提到一個概念:「一萬小時定律」。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句話,其大概的釋義是這樣:「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10000小時,按比例計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個小時,一周工作五天,那麼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五年。這就是一萬小時定律。」 你想想,我們從初一開始學習,到了高二下學期結束剛進入高三也就是整整五年。這五年以內我們可以說一直在一個體制化稜角非常明顯,每天的學習任務非常明確地體系里在進行着我們的學習工作。


乾貨預警!掌握這些時間觀念,你家高中生也可以考985、211 - 天天要聞

其實小學也算,當然就沒那麼有效並且有意識地去積累。但是不管如何,我們也湊夠了10000小時。 想一下,過了這10000小時,你成為了學習專家嗎?答案很殘忍,確實還差得很遠。

要論加法,你不妨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路,這些都是加法,但是這些加法累積起來的數字還能麻痹現在的你嗎,不會吧。 你所有對時間累積的幻想都來源於對未來自己能力的過分自信。

可能很多到了高三的學長們再看看高一高二的學習學妹們,都覺得自己不一定比他們強。 時間一直在往前走,時間也一直在做加法,因為時間可以做加法,如果你在對未來展望的過程中把自己可能利用到的時間全都加起來得出一個總和,妄想這些時間就是你進步的高度,那可千萬別。 因為這真的非常非常容易導致假努力。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你們記住一招就行。

徹底拋棄時間累加這個概念,別把你所擁有的時間多少等同於自己可能進步的多少,注重過程,也注重過程的產出。因為你利用好了1小時,可能獲得的東西比別人用5小時還要多得多。

04碎片化時間真的有用嗎?

說了這麼多否定的話,但我們還是不可否認碎片化時間的力量。 我也一樣。 每天利用排隊、等人的時間背點單詞的我,大一剛結束我的詞彙量就一定達到12000-14000左右,並且在開始保持寫作以後,這些時間裏也幫助我獲得了很多靈感和思考。

這些時間我在用,方法我就不教大家了,因為我不想去告訴大家,你們每天多學十分鐘,高三一年就可以多學六十多個小時,說這樣的話極其容易給你一種自己一定會很難牛逼的錯覺,別別別,千萬別。

因為你的時間多不牛逼,你能把你的產出做到多才是真的牛逼。 產出怎麼做多,又是一門學問,對於我現階段來說,我大概沒有一個系統的框架去把他們規劃好寫出一篇文章來,但是在我的思維模式里已經有有總結產出落實的好習慣,並且把它們轉化為實實在在幫助我提升的東西,讓我把我已經抓住的碎片化時間的價值真正最大化,在此基礎上拉開與別人的差距。


乾貨預警!掌握這些時間觀念,你家高中生也可以考985、211 - 天天要聞

做產出,其實你的起點並不需要很高,說的直白一點,就是把你想到的東西,學到的東西立馬整理歸納出來。 我舉兩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在用百詞斬這個app背英語單詞的時候,右上角有一個收藏功能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又因為我本身就在研究英語作文這一塊,所以我就會思考,這些單詞有哪些可以造個句用到我的作文中的,我就會點個收藏,還在大多數情況下,我會直接把這個單詞下面的例句背下來,然後用這個單詞造個句。

還有就是,在看微信公眾號文章的時候,或者是背單詞看例句的過程中,我可能會對自己要寫的東西有一個新的創意點,我會立馬打開備忘錄把這些思考寫到自己的備忘錄里。 等到自己有專門創作的時間再來看這些內容,給一個系統的框架然後延伸,再打磨改造,一篇文章其實就出爐了。

當然,做這些整合歸納的工作可能會讓你規劃的任務完不成。比如你想在10分鐘內背20個單詞,但是記錄了自己了思考以後,你可能只背了10個,但是千萬不要灰心,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你已經收穫了非常非常多。

05讓我們的時間不被碎片化

其實我們真正應該關注的問題,除了怎麼正確地利用好我們的碎片化時間以外,還得不能讓我們的整塊時間被碎片化。

你有沒有寫作業寫到一半時就想去刷刷手機和別人聊聊天,你有沒有看書時突然手機來了條短訊就和別人聊起來了。可能你現在正在看這篇文章,彈出一條信息,立馬就聊上了,然後你現在前面看的內容全都被你拋諸腦後。

你一直在想盡各種辦法去利用好碎片化時間,但是你卻同時又在一直製造碎片化時間。 本該給自己設定的任務是認真學習2個小時,結果你才學了半個小時就去刷手機,一刷就是半小時,等你回過神來,這些時間就溜走了。 結果你就開始考慮怎麼把這些碎片化時間收集起來,為此做了很多的努力。

其實從根本上來看,這些碎片化時間,本就不該被我們碎片化。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認認真真地去做,給自己規定一個時間,什麼其他的都不要去想,認認真真把手頭的事情做好,專註過程本身,也不要去翻手機。


乾貨預警!掌握這些時間觀念,你家高中生也可以考985、211 - 天天要聞

專註過程本身,把整塊的時間利用好,從源頭減少碎片化時間的產生,即是利用好了碎片時間,也是對自己的一種寬恕。

我們發現沒有,在學習過程中,我們身邊永遠都有一類人。他們總是把自己搞得很累,卻成績提升很微弱,偶爾也有可能會退步。

事實上我們完全可以避免這種情況,而專註事情本身,專註過程,享受思考的過程,不去打斷自己的計劃,把那些干擾源拿開,是避免這種情況最簡單的也是最直接的方法。 這就是像有一條河,你在河的下游撈垃圾,覺得很累,但是你又一直在上游製造垃圾並且從上游往河裡丟垃圾,這樣難道不是給自己製造麻煩,自己讓自己難受嗎。

恩,這種情況並不單一,再說一種。白天的時候,自己整塊的任務總是完不成,覺得自己的學習任務非常容易被打斷,總是一天下來收穫不了多少。然後就計劃在晚上熬到很晚把今天沒完成的「宏偉任務」給弄完,剛開始你可能還可以在晚上弄完,但是越到後面,你可能會越來越完不成你白天給自己安排的任務。


乾貨預警!掌握這些時間觀念,你家高中生也可以考985、211 - 天天要聞

與其在下游去做各種工作彌補問題,不如直接到上游去看看,自己為什麼要給下游的自己製造這些各種各樣的麻煩呢。 我們所說的利用好碎片化時間。對於那些喜歡給自己製造碎片時間的人來說,就是告訴你別再在自己學習的時候打岔了,別再在自己刷卷子的時候總想着和別人聊兩句。

而你看的那些方法,那些文章,那些所謂的累加效應。是當你本就利用好了自己應有的整塊時間,還有那些不可割裂的零碎時間,把他們利用好,然後在此基礎上去超過你的同齡人。

如果你現在真的覺得自己時間很少,利用好碎片化時間絕對不是你應該看的內容。你更應該好好思考的是怎麼集中注意力,把自己手頭的任務一個個完成。這才真正重要。

06結語 沒有什麼雪中送炭,只有如虎添翼

我覺得這句話不僅在人際交往中很重要,在我們學習的過程中掌握種種方法也同樣合適。 自己做事情就是個半吊子,總是看一些各種各樣的文章,這根本沒辦法拔出你的根病。很多時候你積累的方法夠多了,你能夠脫口而出的雞湯也不少了,要說管理時間的思維你也不是沒有。

但是每次一到堅持的時候你又退縮了。 如果說我們人就是一輛汽車,學習方法和思維模型的過程中就是去加一些好用的零件,給我們換一個發動機,或者加點潤滑油。這確實會讓這個汽車變得很快,跑起來很輕鬆。 但是大部分人拿到這些好用的零件,這些高質量的發動機,優質的潤滑油。就把他們放到這輛汽車的後備箱,不但沒有給自己的車增加速度,反而還增加重量拖累了我們。


乾貨預警!掌握這些時間觀念,你家高中生也可以考985、211 - 天天要聞

所以,總的來說,每個人時間都是一樣的,看再多的方法,我們的時間也不會變多,時間的累加制在學習這也行不通。 確實,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擠一擠總會有的。 但是我們每個人拿着的壓根就是個干海綿,只是我們每個人往裏面灌的水不同,擠出來的當然也就不同,你覺得自己每天比別人多5分鐘,別人可以在別的地方把這5分鐘找回來。

不管如何,做好當下應該做的,不要把自己的整塊時間打散,切忌三心二意。認真做好手頭的事,自己學起來也輕鬆不至於那麼疲憊,成績也可以穩步提高。 因為你要記住,成績好的人固然累,但他們是身累,而你,是心累。 時間管理隨着版本迭代把重心從事務規劃放到了事件本身的產出上,這一點我們得牢記,但是,也得堅持,因為不管是啥樣的汽車啥樣的配置,不堅持踩油門,也是跑不起來的。

———————來了,就這兒,這兒就是末尾。

很多人學得很累,收穫卻很少。 很多人學到很晚,成績依然低。

很多人不玩手機,卻渾噩度日。

也有那麼一些人,學得輕鬆,睡得早,玩着手機,上985。

當然,學的輕鬆,不代表學的不累。

身體睡得早,不代表意識睡得早。

玩着手機,不代表被手機控制。

我們都擁有着同樣的時間,同樣的四肢和大腦。

但是每個人的大腦里裝着不同的思維模型,對待事情的方式也截然不同。

有些人會內省改進當一個承擔者, 而有些人卻只會抱怨當一個受害者。

—————— 我們本來就可以學的很輕鬆,很快樂。

每年都有無數的高中生把自己的時間打得稀碎,然後去看各種各樣的時間管理方法把他們拼起來,妄想比別人多學那麼幾小時。

那太累了,也太傻了。 而想要避開這條路,不如去上游看看,不如好好看看這篇文章吧。

這 篇文章可能不會讓你每天比別人多「幾小時」,但確實會讓你每天比別人輕鬆「幾小時」。


乾貨預警!掌握這些時間觀念,你家高中生也可以考985、211 - 天天要聞

這篇文章的適用範圍,不僅僅在於時間管理認識上的矯正。還有大家看各種文章的時候,需要帶點腦子,吸收可用的,那些看起來宏偉又厲害的計劃,可千萬擦亮眼睛。

因為你很容易從一個誤區,掉入另一個誤區。 一旦你在一堆誤區里反覆橫跳,那確實高三就會變成你的負累,也就成了很多人口中說的:「高三真**。」時常跳出框架看看,老師的建議也好,各種文章也好,哪怕是你內心給你的聲音。 都值得我們花點時間審視。

更多必讀乾貨文章,篇篇重鎚,含資料領取,真情奉獻!

高三真的可以逆襲么?

你的孩子讀書在「假」努力你知道嗎?

一直關注孩子的學習,你連輔導書怎麼給孩子買都不知道?

孩子被分到普通班了,還有希望考到好大學嗎?教你一招破解!

你從沒聽過的高手回答!高中學習究竟難不難?究竟難在哪裡?


碼字不易,字字真話。聽說點了贊的家長或者同學,家裡會更容易出重本大學生哦~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