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視之父」邱德根:從窮小子到億萬富翁

2022年07月01日17:29:15 熱門 1544

之前我們聊過了邱氏三姐妹這幾位香港豪門貴婦屆的典範,這次我們就來細細說一下她們背後的old money家族——邱氏家族,「亞視之父」邱德根的香港傳奇。

一、遠赴香港

1939年,一個15歲的小夥子來到上海大光明電影院,帶位收票,月薪12元。他在這座享有「遠東第一影院」盛名的影院中從一名小工做起,慢慢升任為經理。

「亞視之父」邱德根:從窮小子到億萬富翁 - 天天要聞

上海大光明電影院

他就是邱德根。邱德根出生在一個小商販的家中,母親是一個紡織廠的工人。由於家庭貧困,他僅僅讀了幾個月初中就輟學了。但他頭腦心思活絡,很早就展露出在經商上的天分。

1949年,國共內戰結束,那時候還被稱為「彈丸之地」的香港遠遠沒有今天的繁榮,但是很多目光長遠的商人都看到了其中潛在的無限商機。再一次赴港考察後,邱德根果斷賣掉了手裡的產業,1950年,25歲的青年邱德根和懷孕的妻子裘錦秋一起,身懷幾百塊錢告別了上海,奔赴到陌生的香港謀生。

這對年輕的夫妻在香港荒僻的新區荃灣落下了腳。

「亞視之父」邱德根:從窮小子到億萬富翁 - 天天要聞

初到香港舉目無親,原先在上海掙下的財富和人脈都失去了作用,眼下只有即將臨盆的妻子、一間破舊的出租屋和幾百塊錢。邱德根無奈只能重操舊業,放幻燈片為生,就憑着這麼一點小技,他勉強在香港站住了腳。

放幻燈片收入雖然微薄,但他們夫妻省吃儉用,慢慢地也攢下了一筆錢,足以開個小小的電影院了。後來他以5000港幣的價格頂下了位於新界的一個小戲院——荃灣戲院。

「亞視之父」邱德根:從窮小子到億萬富翁 - 天天要聞

邱德根知道,他這點資本實在是不能在市區和別人競爭的。因為市區中的人只對新上映的影片感興趣,而新片的租金很貴,只要有一兩部片子上座率不高,就足以使他賠光老本。

一次偶然的機會,邱德根發現所有的電影院都在城裡,廣大的農村根本沒人去,但是農村地區的電影需求也是很大的,農閑時,農民們無事可干,只能串門、聊天、睡大覺,對他們來說,即使是老電影也是很新鮮的,而且租一天老碟片只要一港幣,再加上機器的租金一天也就十幾港幣。在鄉村開個電影院,既有市場,成本又低,肯定大有前途。

一開始,鄉村居民還不習慣白天看電影,但因為晚上經常買不到票,他們也就只好白天看了。到1960年,前後僅10年時間,他們已在鄉村經營了14家影劇院,手頭也有了一筆不小的資金。邱德根被同行們稱為「白手興家的上海佬」。

「亞視之父」邱德根:從窮小子到億萬富翁 - 天天要聞

二、荔園遊樂場

還是立足於鄉村,邱德根發現香港的金融公司都在市區,沒有人關注到鄉村的生意,但是村民們對資金的需求量也不小,於是1959年,邱德根開起了遠東錢莊,做起放貸跟存款的業務——這就是後來香港幾大銀行之一遠東銀行的前身。

與此同時,邱德根也買了一些地皮,投資其它行業,與這些業務相輔相成,遠東錢莊的生意日益紅火。

1962年,一個偶然的機會,邱德根買下了荔園遊樂場。荔園遊樂場於1949年由商人張軍安開業,曾是香港規模最大的遊樂場,位於葵青區九華徑的荔欣苑(靠近荔枝角)。荔園早期的設施包括各類劇場、機動遊戲、攤位遊戲、水上遊戲等。另設有動物園,其中大象「天奴」是荔園動物園的鎮園之寶,還有蒙眼飛刀表演等,吸引不少觀眾入場。而園中的粵劇場和歌壇,曾孕育不少炙手可熱的電視藝員和歌星,例如梅艷芳梅愛芳姊妹就是其中之一。

「亞視之父」邱德根:從窮小子到億萬富翁 - 天天要聞

張軍安是邱德根的好朋友,他不想再繼續經營下去,而邱德根對娛樂事業一直很感興趣,想在這方面有所作為,於是買下了荔園。最初,荔園的生意很好,每年的遊客在250-300萬人之間,幾乎是當時全港人口數目。

邱德根一直在擴建荔園,1970年代,他更投資1500萬港幣,在毗鄰興建宋城。宋城中的仿宋代民居、商店、錢莊、劇院、神廟、庭園等鱗次櫛比,城中居住者和賣藝者都是古裝打扮。這樣新鮮的創意在當年吸引了許多遊客,每年都給邱德根帶來豐厚的利潤。

「亞視之父」邱德根:從窮小子到億萬富翁 - 天天要聞

宋城

荔園內建成了香港首個真冰溜冰場設施,那時候去荔園溜冰,是最洋氣的事。富麗堂皇的旋轉木馬,很多mv在這裡拍攝,「只有荔園的木馬才有這種金碧輝煌的感覺」。

人們對物資和娛樂匱乏時代的記憶是最深刻最長久的。香港前特首梁振英回憶說:「很多時候要央求父母很長時間,還要考試成績好作為一個獎勵才可以去荔園。」

邱德根經營的荔園是年長一輩港人童年歡樂記憶的源泉,從這一點上來說,他功德無量。

「亞視之父」邱德根:從窮小子到億萬富翁 - 天天要聞

不過隨着時代進步,加之海洋公園等新遊樂場的出現,荔園的經營狀況每況愈下,最終於1997年結業。荔園及宋城在1990年代末拆卸,改建成住宅物業。

三、妻妹為妻

邱德根的事業發展得紅紅火火,他和妻子的感情也非常融洽,婚後裘錦秋生下四子一女,一家七口人過得十分幸福。

悲劇發生在1964年,邱德根被著名電影製片人,國泰集團、永華電影和國際電影懋業有限公司的創辦人陸運濤邀請去參加亞洲影展。由於種種原因,最後是妻子裘錦秋代替邱德根參加活動,而她搭乘的那架飛機發生了劫機(後來經過勘查,發現有兩支手槍遺落在現場,飛行員林宏基右頰有個小洞,左邊臉被炸掉一半,顯然是被人近距離開槍所致。衣服也有被撕裂的痕迹,說明曾有過搏鬥。種種跡象表明,這就是一起劫機事件。然而,由於當時的國際環境,劫機事件的真相被壓了下去,只當一起墜機事件來處理)。機上57人全數罹難,除了裘錦秋、陸運濤夫婦,還有周海龍夫婦等多位電影人,包括美軍顧問團在內,使當時的影壇遭受了極大的損失,結果當年的金馬獎直接取消,史稱「神岡空難」。

「亞視之父」邱德根:從窮小子到億萬富翁 - 天天要聞

裘錦秋去世後,邱德根悲痛欲絕,他痛苦、自責,無法集中精力工作,面對年紀尚幼的五個兒女,他也無心無力去照顧。他在自傳中寫到:「至少有半年,我的生命竟是活在迷迷糊糊,麻麻木木之中,不管公司什麼大小事務,都提不起興趣,每天都是生活在錦秋的回憶中。

禍不單行,1965年1月到4月,香港爆發擠兌風潮,此次擠兌始於小型銀行明德銀號,至2月因對地產放款過度而倒閉,引起大眾對華資銀行信心恐慌,多家銀行不日便宣告破產,連實力雄厚的恒生銀行都被迫讓出一半股份給英資銀行,才得以穩住腳跟。遠東銀行很快也陷入了危機之中,邱德根不得不強行振作起來,拯救千辛萬苦打下的產業。他將他所控制的其它產業的資金盡最大可能調來充實銀行,終於渡過了難關。

「亞視之父」邱德根:從窮小子到億萬富翁 - 天天要聞

而這次事件最後導致1965年的香港股災。

這個時候,妻妹裘錦蘭站了出來,照顧年幼的孩子,安慰悲痛的姐夫。裘錦蘭比姐姐裘錦秋小了將近10歲,當年邱德根夫婦在香港站穩腳跟後,裘錦蘭便前來香港投靠自己的姐姐和姐夫。

「亞視之父」邱德根:從窮小子到億萬富翁 - 天天要聞

對於這個姨媽,邱德根和裘錦秋所生的幾個孩子卻非常地反感,他們認為裘錦蘭是來爭搶自己父親的,而且母親剛死,她就如此高調,一定是另有所圖。

邱德根卻漸漸與裘錦蘭生出了感情,也許是因為姐妹容貌相似而移情,也許是因為想照顧好亡妻的親妹,也許是他太需要有個賢惠的女人幫他穩住大後方了,在家人的抗拒,輿論的質疑下,1965年7月,邱德根迎娶裘錦蘭,此時距裘錦秋去世剛滿一年。

新婚當晚,年僅十歲的二兒子領着年幼的弟弟妹妹不斷哭鬧,硬要夾睡在兩位新人之間,可是邱德根不為所動、態度堅決。

多年後,邱德根為紀念裘錦秋開辦數所「裘錦秋書院」;他有時手書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而裘錦秋的照片一直掛在他的辦公室。

「亞視之父」邱德根:從窮小子到億萬富翁 - 天天要聞

這是愛?還是懷念?裘錦蘭當年到底是怎麼想的?

沒人知道。

四、縱橫四海

後方安定了,擠兌危機也挺住了,邱德根的遠東銀行聲名遠播,業務蒸蒸日上,於是他馬上興建了一座當年新界最高的17層遠東銀行大廈,其後相繼在元朗及港九各區開設分行。

荔園遊樂場的運營也為他帶來優勢,在經營戲院、遊樂場的過程當中,邱德根不斷買進新界物業,不過幾年時間,這些地皮就身價倍增,很快令他躋身於香港億萬富翁的行列。

到了70年代,邱德根的遠東集團旗下已建立起金融、地產和娛樂三大產業支柱。1972年,遠東發展有限公司、從事房地產開發的遠東投資實業有限公司上市;1979年,由遊樂場、戲院及其他資產組成的遠東酒店實業有限公司上市。同時邱德根還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加拿大、法國等地經營着數家遊樂場、酒店等,據不完全統計,彼時他的身家已過百億。

80年代,邱德根又在新加坡投資5億港元,興建了仿唐代社會生活的唐城,再獲成功。古裝喜劇《花田喜事》就是在唐城拍攝的。

臨近花甲之年的邱德根已經是名副其實的娛樂業大亨了,也積累了足夠的財富完全可以安享晚年,但他想起自己當年因為陸運濤墜機身亡而暫時擱置的影視夢,終究還是意難平。

當時香港有兩家電視台:無線電視台和麗的電視台,無線電視台的故事我們改天再說,麗的電視台的前身是麗的呼聲。

「亞視之父」邱德根:從窮小子到億萬富翁 - 天天要聞

1949年3月,英國麗的呼聲公司在香港成立子公司香港麗的呼聲,1957年4月,麗的呼聲獲香港政府准許開辦有線電視,並獲發執照。經過與佳藝電視、無線電視多年激烈的競爭,到了1978年,佳藝電視因經營不善倒閉之後,沒過兩年,英國麗的呼聲公司也將其61%的股份轉讓給澳大利亞的一個財團,不再對其進行管理。

「亞視之父」邱德根:從窮小子到億萬富翁 - 天天要聞

大家印象當中一直都是亞視被無線摁在地上打,其實就在邱德根於1982年收購麗的(前亞視)前不久,亞視就曾經打了一個很漂亮的翻身仗。

1980年9月,在被無線主導的電視劇佔盡半壁江山那一年,亞視更改了路線,一口氣同時拍攝並推出了三部全新的劇集。主打的是鄉土劇《大地恩情》,這部劇集共分三部,跨越了幾個時代,展現出一幅戲味濃郁的鄉土畫卷。該劇一經播出,收視就一路走高,但是亞視並沒有想到能這麼火,並且牢牢的佔據相當可觀的市場份額。

「亞視之父」邱德根:從窮小子到億萬富翁 - 天天要聞

而無線同時段播出的由當家小生鄭少秋主演的《輪流傳》慘成炮灰,並成為無線自開播以來首播就遭到腰斬的劇集。

那段時間,亞視士氣高漲,接連推出數部精品,如《武俠帝女花》、《大俠霍元甲》、《再向虎山行》等,皆是收視口碑雙豐收。可惜好景不長,就在亞視情況稍有改觀的時候,董事局遭遇易手,直接打擊了後續的發展,亞視又被無線打敗,恢復慘兮兮。

邱德根於1982年出資1億港元購買了麗的電視台50%的股權,改名為「亞洲電視台」,自任董事主席,下大力氣整頓:壓縮編製、 收縮預算、推行成本控制。1984年,又購入餘下股權,全權控制亞視。

「亞視之父」邱德根:從窮小子到億萬富翁 - 天天要聞

一方面努力提升作為電視台「頂樑柱」長篇劇集的質量,邱德根提拔李壯烈和徐小明(《霍元甲》的導演)兩位幹將,讓他們分別擔任總監製和節目經理,負責亞視的製作業務;另一方面對設備、技術到內容進行全面更新,邱德根率先採用微波技術直播足球賽,讓亞視博得了一個「滿堂彩」。

邱德根執掌亞視時期,亞視先後推出古裝武打片 《陳真》、《霍東閣》等,與《霍元甲》合稱「精武三部曲」,接着又陸續推出一系列古裝戲《武則天》、《秦始皇》、《西施》 等,都獲得成功,收視率屢創高峰。

除了在電視劇上與TVB爭奇鬥豔,邱德根在1985年還舉辦了首屆「亞洲小姐選美」,打破TVB「香港小姐」的壟斷局面,冠軍黎燕珊就是從中誕生的;緊隨其後又推出了「電視先生」更令TVB大為緊張。

作為以盈利為目的的商人,邱德根並不畏懼模仿,邵逸夫開辦無線藝員訓練班,他在亞視也舉辦同樣的訓練班,發掘出黃秋生、何家勁苑瓊丹等人身上的星光。

邱德根的一系列舉措成功地使亞視轉虧為盈。1985年,亞視獲利1229萬港元;可惜在TVB打壓下,第二年利潤便驟減至664萬港元,而同時期TVB的利潤接近2億港元,更在1984年上市,打通了資本市場的融資通道。

不管怎樣,邱德根時期的亞視是成功威脅到無線的,使得無線想了很多方法來應對亞視的屢出奇招。若不是後來發生了三子邱達成醉駕撞死警員被判入獄和邱德根本人因涉嫌造假賬被港府追查這兩件事,邱德根大概準備長期與無線的邵逸夫對抗下去,最後他雖然因為老年痴呆症被免於控訴,但從此心灰意冷,分兩次將亞視股權全部脫手,出售給香港「制衣大王」林百欣和「珠寶大亨」鄭裕彤,亞視最後被林百欣收入囊中,不過,那又是以後的事情了。

很多人都問,為什麼亞視始終鬥不過無線,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麗的當時是有線廣播,提供的是收費服務,需要付費才能觀看。而1967年成立的免費電視台TVB有強大的收視號召力,麗的在1979年才轉為免費電視台,才正式開始了兩大免費電視台數十年的龍虎鬥。但因為亞視進入免費電視市場較1967年成立的TVB晚,觀眾已經形成了收視習慣,導致亞視始終未能在市場上佔領更多份額,收視率一直低於TVB。

「亞視之父」邱德根:從窮小子到億萬富翁 - 天天要聞

然而邱德根雖然坐擁百億資產,但晚景凄涼。原配和續弦所生的七子一女都不願照顧他,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們下一節一起來聊這個吧~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