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女性隱藏在時代悲歌中,我們需要重新看見力量

2022年07月01日07:42:02 熱門 1541

2022年新年之際,鐵鏈女事件曾猛烈刺痛我們的心。我們難以相信,時至今日,女性的生存和自由仍然面臨著如此惡劣的境況,更毋寧說追求自己的幸福、施展自己的理想。而在我們身邊,更有無數被各種無形鐵鏈縛住的女性,聲音不被聽見、心靈不被理解。

「A紀實」譯叢的第一本書《白與黑:國父的女兒們》中,歷史學者凱瑟琳·柯里森向我們講述了美國總統傑斐遜的三個女兒與命運抗爭的故事。

在初獲獨立的美國,這三個女孩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她們的故事精彩非凡,卻很少被人講述。大女兒瑪莎曾在巴黎接受開放的教育,渴望獨立與自主,卻早早地被套上「主婦」的身份,生育了12個孩子,一生都活在父權制的主導下;二女兒瑪麗亞敏感又順從,一直試圖活成父親和丈夫理想中的樣子,踐行着所處時代規定的得體的女性行為,最後卻在「成為母親」這一女性唯一被認可的使命中耗幹了身體;黑皮膚的小女兒哈麗特在種植園中長大,為了獲得「自由」,不得不隱姓埋名,轉換膚色陣營,假冒成白人女性沉默地活着,終生忍受孤獨。

雖然我們早已遠離了那個時代,但這些故事並不遙遠,我們身邊依然還有很多瑪莎、瑪麗亞、哈麗特們,我們仍需要持續地努力,才能使她們被看見、被聽見。

當女性隱藏在時代悲歌中,我們需要重新看見力量 - 天天要聞

獨立宣言》背後的悲情三姊妹

當女性隱藏在時代悲歌中,我們需要重新看見力量 - 天天要聞

「A紀實」譯叢——《白與黑:國父的女兒們》作者: [美]凱瑟琳·柯里森 譯者: 吳秀傑、白嵐玲 審校: 林鶴, 版本:活字文化|當代世界出版社 2022年

「我們認為,下述真理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了人類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存權、自由權,以及追求幸福的權利。」

這是美國《獨立宣言》里擲地有聲的句子,毫無疑問也是世界近現代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口號之一。起草這句宣言的是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斐遜。在正統歷史中,傑斐遜是美國人民心中的「國父」,他留下的金句「人人生而平等」成為一份國家遺產,激勵着人們去追求平等和公正。不過,在私人生活中,他真的實踐了自己所主張的「平等」嗎?

在《白與黑:國父的女兒們》一書中,美國歷史學者凱瑟琳·柯里森揭開了這「平等」背後的殘酷。她研究並調查了幾段和傑斐遜有關的女性故事,通過這些故事你會看到,《獨立宣言》起草者傑斐遜有着怎樣矛盾和複雜的面貌。

為奴隸的母親用身體換取孩子的自由

美國獨立初期,傑斐遜作為外交使節出使法國巴黎。那時,他的妻子剛剛去世不久,留下兩個未成年的女兒無人照顧,傑斐遜就把兩個女兒也接到法國學習。和他的小女兒瑪麗亞同行的,還有一個14歲的黑人少女,名叫薩莉·海明斯。薩莉在巴黎住了兩年,在此期間成了傑斐遜的秘密情婦。在許多影視作品裏,這段隱秘的情事被渲染成了一段浪漫的愛情故事。但其實,歷史的真相一點也不浪漫。傑斐遜不僅自己蓄奴,而且他始終沒能真正平等對待身為黑奴的薩莉·海明斯,包括他們的孩子。

當女性隱藏在時代悲歌中,我們需要重新看見力量 - 天天要聞

電影《傑斐遜之戀》(Sally Hemings:An American Scandal, 2000)中的托馬斯·傑斐遜和薩莉·海明斯。

據此,美國藝術家提圖斯·卡帕創作了一幅拼貼畫《仁慈神話的背後》,畫作中,代表薩莉的黑奴女人隱藏在傑斐遜畫像的幕布後面,象徵著這段被刻意掩埋的歷史。

當女性隱藏在時代悲歌中,我們需要重新看見力量 - 天天要聞

提圖斯·卡帕(Titus Kaphar)作品《仁慈神話的背後》(Behind the Myth of Benevolence)

傑斐遜結束使節生涯時,薩莉已有身孕,為了說服她一起回美國,傑斐遜答應給她特權——他承諾,她的孩子年滿21歲就能獲得自由。薩莉同意了。薩莉和傑斐遜至少生了七個孩子,她用自己的身體換取了孩子們的自由。只是,薩莉究竟忍受了什麼,沒有人知道。她的眼淚、悲傷、抵抗或者痛苦的告別都毫無記錄。

當女性隱藏在時代悲歌中,我們需要重新看見力量 - 天天要聞

薩莉·海明斯及其子女沒有留下任何肖像,這是海明斯家人最早的照片——商人威廉·貝弗利·弗里德里克·傑斐遜(左)和他的三個兒子。貝弗利是埃斯頓·海明斯·傑斐遜(薩莉和傑斐遜最小的兒子,1827年獲得自由)的幼子,內戰期間在威斯康辛第一志願軍團服役。戰後,他回到麥迪遜接管家庭企業,運營着一家成功的餐館。

當女性隱藏在時代悲歌中,我們需要重新看見力量 - 天天要聞

英國攝影師Drew Gardner拍的歷史對比照。左為托馬斯·傑斐遜,右為傑斐遜的第六代曾孫Shannon LaNier。

傑斐遜回國的1789年,爆發了法國大革命,作為大革命綱領性文件的《人權宣言》規定公民享有民主、平等、自由的權利,但此時女性仍然沒有被包括在「公民」的範圍內。雖然歐洲女性開始熱誠地參與政治,爭取自身的權利,但女性追求平等還需要走過漫漫長路。

當女性隱藏在時代悲歌中,我們需要重新看見力量 - 天天要聞

薩莉和傑斐遜的孩子中,有一個名叫哈麗特·海明斯的女孩。儘管身為總統的女兒,哈麗特卻因為黑奴出身,無法擁有自己的獨立身份和受教育的權利。不過從母親薩莉那裡,她知道了另一種人生是可能的,她在未來不需要再做黑奴。

但她不得不通過「偽裝」達成這種可能。

通過母親的教育和她自己的努力,在獲得傑斐遜的默許後,她登上一輛長途公車,離開了從小生活的地方,最終成功假冒成了一位「生而自由」的白人女性,再也沒有人能夠找到她。然而這代價也是巨大的:她不能回家,不能對別人談起她的過去,她必須終身忍受與家人離別的痛苦,隱姓埋名,沉默、孤獨地活着。

當女性隱藏在時代悲歌中,我們需要重新看見力量 - 天天要聞

薩莉·海明斯及其子女生前居住的小木屋。傑斐遜沒有像當時的許多種植園主那樣,與奴隸情婦公開同居,承認這種關係所生的孩子並供養他們。

注意到哈麗特的秘密,凱瑟琳·柯里森調查並還原了這段驚心動魄的偽裝故事。她耗時多年,查閱了大量資料,展開了一場尋找哈麗特·海明斯的大工程。她在書中像偵探一樣仔細調查了58個名叫「哈麗特」的人以及她們每個人的故事,最後的結局卻仍然撲朔迷離。

當女性隱藏在時代悲歌中,我們需要重新看見力量 - 天天要聞

這幅諷刺畫繪於1825年,展現了當時白人奴隸主和黑人奴隸之間的關係——性剝削和勞動剝削同時並存,這成為某種公開的秘密。

三姊妹的命運抗爭被生育「鐵鏈」縛住的女人們

但努力偽裝成「白人女性」,就會幸福嗎?《白與黑》還講述了傑斐遜另外兩個白人女兒的故事——大女兒瑪莎和二女兒瑪麗亞。

瑪莎曾在巴黎接受多年的啟蒙教育,學識和能力都出類拔萃,有理想,有追求。但回到美國後,現實卻給了她迎頭一擊。剛剛只有17歲,她就結了婚,成了一位妻子、主婦、母親。她一直在懷孕、分娩、哺乳,周而復始,沒完沒了。在毫無喘息地生育了12個孩子之後,她只得將理想寄托在對孩子的教育上。

二女兒瑪麗亞的人生更是一樁悲劇。她也曾是個喜歡讀書、喜歡觀察的小姑娘,但從小顛沛流離的生活使她極度渴望愛情,渴望穩定的家庭,她的人生目標就是做個賢妻良母。但是,七年婚姻生活,她懷孕四次,流產一次,最終她的生命因為不堪生育的重負戛然終止在25歲。

這是那個時代無數女性共同的死因,女性唯一被認可的使命就是「做母親」。這是瑪麗亞和瑪莎的人生,也是無數女性的人生,哪怕她們接受過高等教育,哪怕她們是總統的女兒們,也只能毫無例外地成為生育工具。

當女性隱藏在時代悲歌中,我們需要重新看見力量 - 天天要聞

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時時刻刻》劇照

被遮蔽的女性歷史重新看見藏在時代悲歌中的女性力量

不管是薩莉和哈麗特母女,還是瑪莎和瑪麗亞,人生教會她們,女性在這個世界上有多麼不堪一擊。無論是愛情、善意、身體,還是教育、閱讀、寫作,都不足以柔化父權制那異常粗礪的邊界。

她們的人生清楚地表明,女性靠男性獲得人生的意義和謀取生計不但危險,更不足以抵禦生活的變化莫測。即便是《獨立宣言》起草者的女兒和外孫女也別想得到宣言所允諾的自由。

不過,我們還是能夠從她們的絕望中讀到一種無法被壓制的力量——她們的智慧、學識與天賦,她們的反抗、能量和激情。

哈麗特拒不接受種族等級序列,打破了當時最難撼動的規則,不可思議地成功拓寬了與生俱來的人生邊界。

瑪麗亞的丈夫尊重她對兩人生活的願景,他決定任何家庭大事時,都認為她的意見是不可或缺的,這標誌着從傑斐遜時代到他們這一代,婚姻的預設已經發生了重大轉變。

而瑪莎,在巴黎的少女時代終歸是根本性地塑造了她對女性教育的觀念,進而影響了她教育女兒的計劃。她的女兒們學會了享受精神生活帶來的快樂。

當女性隱藏在時代悲歌中,我們需要重新看見力量 - 天天要聞

電影《傑斐遜之戀》中,薩莉的母親告誡她要為孩子爭取自由。

但是,女性為追求平等而付出的這一切努力,最終的目標則是必須獲得制度的保障,以及社會對性別平等權利的廣泛認同。

2022年新年之際,鐵鏈女事件曾猛烈刺痛我們的心。我們難以相信,時至今日,女性的生存和自由仍然面臨著如此惡劣的境況,更毋寧說追求自己的幸福、施展自己的理想。在我們身邊,更有無數被各種無形鐵鏈縛住的女性,聲音不被聽見、心靈不被理解。

在《白與黑》中,還有無數被遮蔽的無名女性的故事,它們相似卻又不同。今天,雖然我們早已遠離了那個時代,但這些故事並不遙遠,我們身邊依然還有很多瑪莎、瑪麗亞、哈麗特們的故事,我們仍需要持續的努力,才能使她們被看見、被聽見。

相關推薦

當女性隱藏在時代悲歌中,我們需要重新看見力量 - 天天要聞當女性隱藏在時代悲歌中,我們需要重新看見力量 - 天天要聞當女性隱藏在時代悲歌中,我們需要重新看見力量 - 天天要聞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