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書院前沿論壇#叫板皮凱蒂:當代馬克思,還是不懂馬克思?

2022年07月01日04:30:17 熱門 1513

#中信書院前沿論壇#叫板皮凱蒂:當代馬克思,還是不懂馬克思? - 天天要聞

我的名字是托馬斯皮凱蒂

雖然庫茲涅茨曾樂觀的預測:隨着經濟增長,一開始收入分配會惡化,但漸漸地就會改善——因為經濟增長的河水會把所有船都抬高。但是通過大量的歷史數據分析,我不得不得出一個遺憾的結論:我們正在倒退回「承襲資本主義」年代,經濟制高點不僅由財富決定,出身比後天的努力和才能更重要。

既然最富有的那批人不是因為勞動創造了財富,只因為他們本身就富有。那麼,普通勞動者的勞動價值應該怎樣衡量,富人到底配得上那麼高的收入嗎?人生而不平等,我們要怎樣徹底剷除這種現象?

11月15日,所有問題的答案,我們一起探討。

#中信書院前沿論壇#叫板皮凱蒂:當代馬克思,還是不懂馬克思? - 天天要聞

中信書院前沿論壇

21世紀資本論

2014.11.15 北京萬達索菲特酒店大宴會廳

托馬斯•皮凱蒂(Thomas Piketty) 《21世紀資本論》作者,法國經濟學家

對話:托馬斯•皮凱蒂

孔丹中信集團前董事長

姚洋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

李實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

梅建平長江商學院副院長,金融學教授

主持:何帆社科院國際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信書院前沿論壇#叫板皮凱蒂:當代馬克思,還是不懂馬克思? - 天天要聞

本文作者鄭詩亮、謝秉強、朱文倩、丁雄飛,文載2014年8月10日《東方早報·上海書評》,有所刪節

承認「精英統治」,左右不討好

英國劍橋大學政治與國際研究系的高級講師鄧肯·凱利(Duncan Kelly),在2014年6月24日的《泰晤士報文學增刊》(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上發表了長文《數量級》(Orders of Magnitude),對皮凱蒂的《21世紀資本論》進行了比較全面的討論。凱利認為,皮凱蒂的工作是重要的、有啟發性的,儘管他對皮凱蒂的一個根本判斷持有異議。

這個根本判斷,就是如何評價「精英統治」(meritocracy)。在凱利看來,皮凱蒂的書雖然討論的是資本和不平等之間的關係,但核心問題其實是精英統治。皮凱蒂給予精英統治正面評價,他認為,有了精英統治,才能夠選賢任能,現代民主政治也才有了基礎。但是,凱利對此深不以為然——因為,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新自由主義當道,精英統治已經被全新的政治、經濟力量重塑了:一方面,它使得不平等根深蒂固,另一方面,它卻披着民主的外衣。

皮凱蒂在書中論述說,資本收益率高於總體經濟增長的「食利者社會」被兩次世界大戰給摧毀了,人們隨後迎來了「經理人社會」,「資本的構成發生了變化」。凱利說,順着書中的思路推演下去,我們很容易得出結論:充斥着富裕經理人的現代社會,遲早會像之前被戰爭摧毀的食利者社會一樣,迎來無可避免的重大社會危機。但皮凱蒂卻拒絕下這樣的論斷,在他看來,基於精英統治的現代民主社會與以前的食利者社會不同,前者基於能力與勤奮,後者則主要依靠裙帶關係和租金。凱利認為,皮凱蒂這樣的表態,左右都不討好:左派不開心,因為皮凱蒂承認精英統治的正當性,事實上也就承認了不平等的正當性;在右派看來,不平等這個問題壓根兒就不值得去關注。

凱利說,從皮凱蒂的書中不難看出,即便政客有心,他們對眼下的不平等也無能為力:不平等是在幾代人的時間中積累下來的,短期的選舉政治難以對付;此外,如今富人富可敵國,政府大都囊中羞澀,無力進行再分配。皮凱蒂自己也承認,現代民主政治被市場精英的需求給牢牢地束縛住了,就拿美國來說,富人對主流政治的影響之大,和他們所佔總人口數量之小,是完全不成比例的。皮凱蒂一度寄希望於歐洲能夠對資本課以重稅,但歐盟一開始就是去政治化的,依靠的是技術官僚管理,能擔起改革重任的政治精英無處尋覓。

於是,凱利認為,「皮凱蒂的書所呈現的,不僅是一個關於不平等結構的故事,還是一個關於現代民主政治限度的故事」。「財富是如此地集中,以至於我們社會中大部分人幾乎不能意識到它的存在」,而一旦皮凱蒂把這點給弄清楚了,他其實也就表明了:「現代民主政治的經濟基礎與精英統治有多麼格格不入。」

最引以為豪的數據有問題?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的經濟新聞編輯克里斯·賈爾斯(Chris Giles)在2014年5月23日發表的《二十一世紀的資本的數據問題》(Data Problems with Capital in the 21st Century )一文中,對皮凱蒂書中的數據提出了幾點質疑。

一、平均數據問題:皮凱蒂不應該對英國、法國和瑞典的數據簡單地求平均值,用來代表歐洲。

二、數據缺失問題:從1870年到1960年的整整九十年間,沒有美國百分之十的富人占社會總財富比例的原始資料。

三、美國數據問題:皮凱蒂選擇將數據依據從遺產稅記錄轉向「消費者財務調查」,而勞動經濟學家斯蒂芬·羅斯(Stephen Rose)在發表於《新共和》(New Republic)的《皮凱蒂和新馬克思主義者低估了美國中產階級》一文中,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的數據,發現中等收入家庭的收入此期間實現了百分之三十五的增長。

四、英國數據問題:皮凱蒂關於收入最高的百分之一人口的財富的長期時間序列來自英國經濟學家托尼·阿特金森(Tony Atkinson)的研究,2005年之前,還有英國國稅局(Inland Revenue)的數據作為補充。2005年後,英國國稅局併入英國稅務海關總署(Her Majesty's Revenue and Customs),英國相關部門也不再發佈此類數據,因為覺得不可靠。

此外,賈爾斯認為,2010年的數據也存在問題。皮凱蒂在書中選擇英國稅務及海關總署的遺產稅記錄,而不是英國國家統計署(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的「財富與資產調查」(Wealth and Assets Survey)中的數據,他曾向彭博(Bloomberg)解釋稱,英國國家統計署的財富與資產調查「質量非常低」。賈爾斯認為此說不確,並指出皮凱蒂需要解釋他為何採用數字較高的美國調查,卻拒絕數字較低的英國調查,以及為何拒絕英國稅務及海關總署的明確建議,即不要使用其最新的個人財富調查來估算整個英國的財富。

賈爾斯由此得出結論:皮凱蒂書中有問題的數據所佔比例高達八成以上,「如果某人宣稱發現了資本主義的根本矛盾,進而預測這將會導致財富不平等程度日益上升,並利用近年財富不平等程度貌似加劇來證明自己的理論正確,那麼數據就對該書的論點非常關鍵」。

對此,皮凱蒂迅速作出了回應,他聲明,《金融時報》所指出的「數據問題不影響結論」,並在網上公布書中全部數據的Excel文件。與此同時,皮凱蒂向《衛報》(The Guardian)表示,《金融時報》的批評是「有意誤導」,隨後他在voxeu.org網站上逐條批駁了賈爾斯的質疑。

比馬克思更偉大?

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自今年年初以來,接連發表了數篇文章介紹、評論皮凱蒂其人其書。1月4日發表的《人,生而不平等:再論有關資本主義影響的一個老話題》一文稱《21世紀資本論》一書,是對「何種力量正在阻礙資本主義果實被更廣泛的分配?」這一問題的權威性指南。5月3日發表的《資本主義及其批判者:當代的馬克思》與《比馬克思更偉大?》兩文,都在標題中將皮凱蒂與馬克思這位資本主義最偉大的批評者相提並論,不過,具體到文章內容,英國人特有的冷嘲熱諷體現得十分明顯。

《資本主義及其批判者:當代的馬克思》一文說,「《21世紀資本論》一書無疑讓左派狂喜,讓右派憤怒,讓大眾對這門沉悶的學科興趣大增。然而,如果皮凱蒂先生最終確實把論辯的調子定在了不平等這個問題上,整個世界將因此變得更窮。因為,與那本十九世紀同名著作一詞來形容皮凱蒂,說皮凱蒂給出的對富人課以重稅的政策建議,使「《21世紀資本論》一書滑向了左傾,失去了可信度」,並諷刺皮凱蒂說,「他瞄準富人試圖榨乾他們的做法帶着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味道,卻缺乏學術氣息。也許這正說明了《21世紀資本論》為什麼成了暢銷書,但這本書的確是本很糟糕的行動藍圖」。

《比馬克思更偉大?》一文說,「《21世紀資本論》具有許多優點。它對當今人們最為關心的經濟問題的分析既清晰又透徹,對不斷加劇的經濟不平等問題也提供了一種簡明明的解釋」。然後,此文列舉了針對皮凱蒂的四類批評:

第一類批評指責皮凱蒂太不謙虛,竟然襲用馬克思的巨著名。

第二類批評,則集中於皮凱蒂提出的「r > g」這一公式上,說「r」的定義過於模糊,「尤其是與許多經濟學研究中充滿微積分計算的章節加以比較的話」。有些批評家認為,皮凱蒂「忽視了經濟學的基本原則」,「這些原則規定,隨着積累的增加資本回報應該下降。第一百台機械人對生產的推動可能就不及第一台機械人。任職於美國企業研究院(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這個自由市場智庫的凱文·哈賽特認為,隨着財富的積累,財富回報應該迅速下降,資本所有者的收入份額也應該下降(而皮凱蒂認為會上升)」。

第三類批評則主要着眼於「皮凱蒂是否過高地估計了未來與過去的相似程度」。吉米·派索柯吉斯在《國家評論》(National Review)上發表的文章中說,「就像過分悲觀的看法讓馬克思對經濟增長能力的預言破產那樣,過分悲觀的看法同樣也會動搖皮凱蒂的理論」。同時,也有一些批評家質疑說,「今天的財富主要是勞動收入大幅升高後的結果,與十九世紀靠遺產生活的『懶散富人』(idle rich)的財富之間無法加以比較。r>g這一公式所指出的資金回報率與經濟增長率之間存在的長期關係,並不能套用在解釋比爾·蓋茨和傑夫·貝佐斯的財富積累上」。

第四類批評集中在引起分歧、爭議最多的政策建議上,亦即「對不斷增加的經濟不平等現象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政策應對」。皮凱蒂所提出的「在全球範圍內徵收財富稅被廣泛認為在政治上不可行」。凱文·哈賽特和格里高利·曼昆都認為,皮凱蒂的建議「出於意識形態而非經濟學的考量」。

皮凱蒂不懂馬克思?

美國小說家、馬克思主義批評家本傑明·孔克爾在《倫敦書評》上發表了長達七千多詞的書評《窮光蛋和富二代》。他在文中指出,之所以會形成「皮凱蒂熱」,原因之一是,在如今這個邊際效用學派佔據着經濟學主流地位的世界上,皮凱蒂想要恢復傳統的政治經濟學精神,而持有這種想法的經濟學家在當今已經為數不多了。自從十九世紀七十年代,邊際效用學派為經濟學帶來了「邊際革命」以來,經濟學彷彿成為了一門科學,孔克爾形象地稱之為「用數學模型為資本主義構建了『不在場證明』,但卻刻意地忽略了資本主義的真實面目」。而這樣長期發展的結果是:現代經濟理論高度數學化的模型與資本主義的現實大相徑庭,社會上普遍存在的收入和財富分配不公的現象得不到足夠重視。皮克迪能以政治經濟學的關懷,重新激活圍繞着經濟價值的爭論,這是難能可貴的。

許多人雖然一再將皮凱蒂和馬克思相提並論,孔克爾的觀點卻與他們恰恰相反。他認為,《21世紀資本論》最大的勝利就是書中豐富且範圍廣泛的數據信息,但是,「皮凱蒂理論解釋的成就完全配不上他那令人印象深刻的統計數據」,「r > g的公式只具有描述性的價值,卻沒有什麼解釋性的價值」。從馬克思主義的角度出發,孔克爾對皮凱蒂提出了非常嚴厲的批評。

皮凱蒂在書中把資本回報率和經濟增長率處理成兩個獨立的變量,他反覆強調,無論分配模式如何,再分配之前的「凈」資本收益率的平均值總是維持在百分之四到百分之五;而經濟增長率則主要是受科技發展和人口增長的影響。孔克爾認為,分配和生產是經濟生活中兩個不可分割的方面,他引用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里的論述:「如果在考察生產時把包含在其中的這種分配(按:指生產工具的分配、社會成員在各類生產之間的分配以及產品的分配)撇開,生產顯然是一個空洞的抽象。」

孔克爾指出,皮凱蒂沒有說明20世紀中期不平等現象反常的減少與經濟增長率異常的增高之間的聯繫,他還過分誇大了戰爭對資本的破壞這一影響。對勞工組織的力量以及蘇聯的震懾作用,皮凱蒂也都視而不見。因此,皮凱蒂無法真正解釋為何1914-1974這段佔了工業資本主義三分之一壽命的時間,r > g這個公式失靈了,這是皮凱蒂理論的顯著缺陷。

孔克爾進一步分析,皮凱蒂的理論缺陷從他對資本的廣泛定義上就開始了。依據皮凱蒂的定義,社會上每年的收入流量中除去因消費而消耗掉的部分,保存下來的剩餘部分全部變為資本總存量的一部分,也就是說,任何有可能取得收益的財富都屬於資本。這種定義同樣適用於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問題在於,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之前,資本積累和資本消耗是大體持平的,直到資本主義在世界範圍內不斷擴張,自由市場下的競爭機制和利潤最大化的機制才導致了無限制的資本積累和擴張。孔克爾認為,馬克思指出了資本主義真正的「核心矛盾」,即隨着資本的積累,它反而會破壞自身的這種積累(資本收益遞減原則),而且還指出了資本主義獨特的機制,即一種通過剝削勞動力工資以獲得利潤的驅動力。與之相比,皮凱蒂的r > g公式完全不能算是資本主義的「核心矛盾」。

孔克爾同樣對皮凱蒂提出的全球財富稅方案提出了質疑。皮凱蒂曾在採訪中表示資本主義將長久存在,對資本收稅是為了促進公共利益,但仍然保持經濟的開放和競爭機制。孔克爾說,資本主義社會的政黨不分左右,都是傾向於維護統治階層利益,因此絕不可能推行這樣一項損害統治階層利益的政策。較之於政治改革,孔克爾認為由不平等問題引發的社會革命倒更有可能發生。在孔克爾看來,資本主義將會迎來它的終結,他甚至預測後資本主義社會將會是一種市場社會主義的形式。

在文章末尾,孔克爾譏諷道:皮凱蒂試圖研究資本和不平等的問題,卻對馬克思的理論不熟,他甚至還對美國媒體感慨,說自己讀薩特、阿爾都塞和巴迪歐的時候,發現他們對資本和不平等的問題興趣並不大,他有讀這些哲學家的時間,不如好好熟悉一下馬克思的著作,這樣的話,這本書一定會比現在寫得更好。■

#中信書院前沿論壇#叫板皮凱蒂:當代馬克思,還是不懂馬克思? - 天天要聞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