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總書記的足跡·甘肅篇:不斷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

2022年07月01日00:02:07 熱門 1550

原標題:不斷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沿着總書記的足跡·甘肅篇)

沿着總書記的足跡·甘肅篇:不斷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 - 天天要聞

黃河水奔騰不息,祁連山綠意盎然,河西走廊豐收在望,隴原大地活力澎湃。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赴甘肅考察調研,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甘肅代表團審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為甘肅發展把脈定向、指路領航。

牢記總書記殷切囑託,隴原兒女踔厲奮發、銳意進取,埋頭苦幹、勇毅前行,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不斷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

黨的一切工作都是為老百姓利益着想,讓老百姓幸福就是黨的事業

溫棚里的香瓜熟了,李應川挑選半天,摘下最好的那一個:「嘗嘗就知道,甜得很!」

武威市古浪縣黃花灘生態移民區富民新村,是一個典型的易地搬遷脫貧致富村。和李應川一樣,村民大多來自「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山區。

2019年8月21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富民新村考察調研。回想起總書記來家裡做客的情景,李應川記憶猶新:「屋裡屋外,改水改廁、就業就醫,總書記看得細,問得也細。」

李應川說:「這3年來,我養羊、種果蔬,收入一年好過一年。今年的香瓜更是賣得好,一個溫棚就能掙1萬多元。」

習近平總書記在富民新村考察調研時強調,貧困鄉親脫貧是第一步,接下來要確保鄉親們穩定脫貧,扶貧政策和扶貧隊伍要保留一段時間,從發展產業、壯大集體經濟等方面想辦法、找出路,讓易地搬遷的群眾留得住、能就業、有收入,日子越過越好。

「我們牢記總書記囑託,積極發展特色產業、壯大集體經濟。」富民新村黨總支書記張延堂介紹,目前村裡已建成日光溫室422座,種植古浪香瓜、人蔘果、草莓等高附加值果蔬;建成養殖暖棚540座,羊存欄1.7萬多隻,牛存欄560多頭。「去年,村集體經濟收入近170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達7500元。」

布楞溝,東鄉語意為「懸崖邊」,曾是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最偏僻貧困的村子之一。2013年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繞過九曲十八彎來到布楞溝村,看望老黨員和困難群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特別是高度重視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一定會給鄉親們更多支持和幫助,鄉親們要發揚自強自立精神,找准發展路子、苦幹實幹,早日改變貧困面貌。

「當時,吃的是河溝鹽鹼水,八成人住在土坯危房,泥土路又窄又陡。」站在過去的老屋、如今的村史館,村民馬麥志回憶說,「總書記囑託大家,要把水引來,把路修通,把新農村建設好。」

「引來了水、修通了路,2018年實現了脫貧致富。」村黨支部書記張翼慶說。有了水、通了路,全村建成規模養殖場3個,成立了布楞溝農民養殖專業合作社,去年出欄1萬多隻羊,最多的社員分紅4000多元。

「我對甘肅的扶貧工作非常關注,對這裡脫貧任務的完成很關切。」2019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甘肅代表團,仔細詢問臨夏州、甘南州和天祝縣脫貧攻堅進展情況。

截至2020年底,甘肅552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75個貧困縣全部摘帽、726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

「2013年2月3日,總書記來到我們元古堆村,鼓勵大家一起努力,把日子越過越紅火。」渭源縣元古堆村村委會主任郭連兵說,鄉親們沒有辜負總書記的期望,通過發展中藥材等特色種植,2018年實現了整村脫貧。

「2019年,總書記來我們甘肅考察調研時指出,積極發展高附加值特色農業,統籌旅遊資源保護和開發,不斷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郭連兵說,當年他們就着手發展旅遊,目前元古堆村已被打造成國家3A級旅遊景區。去年,全村累計接待遊客8萬多人次,實現旅遊業綜合收入200多萬元。「2021年村民年人均收入12409元,是2013年時的8倍還多。」

職業教育是提高群眾就業技能、確保穩定脫貧的有效途徑。2019年8月20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專程來到山丹培黎學校考察。「當總書記得知,在校學生大都來自本地農村,通過學習培訓可以掌握一技之長,就業普遍有保障,十分高興。」山丹培黎學校校長彭東軍說。

山丹培黎學校2017屆畢業生梁亞琴,家裡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就讀山丹培黎學校,改變了我和家人的命運。」梁亞琴說,學校不僅免除了學費和住宿費等費用,還為她申請了資助金和國家助學金,「不再為費用發愁,順利考入了高職院校,前年畢業後,我到新疆上班,月薪6000多元。」

甘肅是全國第二個整省推進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的省份,「十四五」期間,甘肅將堅持把職業教育作為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和建設西部教育強省、人力資源強省的重要抓手,加快完善中高本縱向貫通的職業教育培養體系。

只要貫徹新發展理念,綠水青山就可以成為金山銀山

夏日,祁連山北麓,山丹馬場水草豐茂,駿馬奔騰。

祁連山,是我國西部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不僅孕育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內陸河,還阻擋巴丹吉林、騰格里兩大沙漠南侵,拱衛着青藏高原和「中華水塔」三江源

2019年8月20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農發山丹馬場有限責任公司一場,了解馬場改革發展和祁連山生態環境修復保護情況。「這些年來祁連山生態保護由亂到治,大見成效。」總書記對祁連山生態環境修復和保護工作的階段性成果給予肯定,同時提醒當地幹部,「我們發展到這個階段,不能踩着西瓜皮往下溜,而是要繼續爬坡過坎,實現高質量發展,綠水青山就可以成為金山銀山。」

「我們專門成立了生態環境保護部門,2019年以來,已改良退化草原近27萬畝,草原病蟲鼠害防治41.22萬多畝,區域內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植被蓋度達97.6%。」中農發山丹馬場董事長張日明說,現在時常能「偶遇」雪豹、狍鹿、岩羊,野生動物種群大幅增加。

半小時預警,2小時處置,2天內核查,執法監察全程跟蹤督辦……「張掖不斷推動祁連山生態整治修復保護邁上新台階。」張掖市生態環境局局長郭建平說,當地建成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管理平台,對全市各類重點排污單位實時監控,各整改點位的衛星照片,每月進行一次比對分析。2021年8月,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的評估顯示,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明顯改善區域占保護區總面積比例,已增加37.5%,植被指數增幅10.88%。

生態保護必須優先,群眾生活也要改善。肅南縣康樂鎮楊哥村村民羅成放下牧鞭,當了生態管護員,「一年工資3萬元,加上草原補貼6萬元,收入沒減,還少了游牧的辛苦。」截至目前,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98名生態管護員均已上崗。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張日明感慨,近年來,山丹馬場以草定畜,調整了養殖結構、種植結構,走上多樣化經營路子,「2021年,我們取得了建場以來的最好業績,實現凈利潤8760多萬元,同比增長近70%。」

2019年8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古浪縣八步沙林場考察調研,強調要繼續發揚「六老漢」的當代愚公精神,弘揚他們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的進取精神,再接再厲,再立新功,久久為功,讓綠色的長城堅不可摧。

扶犁開溝、躬身鋪草、揮鍬填沙……一排排整齊的草方格延伸開來。「3年來,我們新增綠化面積57.42萬畝。」「六老漢」之一郭朝明老人的兒子郭萬剛說,將以八步沙林區為中心,沿騰格里沙漠南緣132公里的風沙線,5年內新增沙地生態植被修復105萬畝,沙產業經濟林面積1300畝,讓八步沙區域林草植被覆蓋度達到60%以上。

保護母親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2019年8月21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蘭州考察調研時指出,甘肅是黃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和補給區,要首先擔負起黃河上游生態修復、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蘭州要在保持黃河水體健康方面先發力、帶好頭。

「蘭州堅決扛起先發力、帶好頭的政治責任。」蘭州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王立吉說,搭建跨省平台,與青海西寧、海東等地建立水環境聯防聯控聯治工作機制,持續推進黃河干(支)流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的流域綜合整治項目。3年來,通過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水污染聯防聯控、水源地規範化建設、重點支流綜合治理、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等措施,黃河蘭州段干、支流國控、省控考核斷面水質優良率均達100%,出境水質綜合評價連續5年穩定達到Ⅱ類,確保了「一河清水送下游」。

甘肅德福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電解後的銅原料,經過數道工序後,變成薄如蟬翼的金色銅箔。「最薄的銅箔可達4.5微米,行業領先。」公司副董事長王乾說,銅箔主要用於新能源汽車等綠色產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正確處理開發和保護的關係,加快發展生態產業,構築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蘭州新區化工園區總顧問張有賢說,蘭州新區高標準規劃建設30平方公里綠色高端化工產業園,已落地產業項目160多個,落地產品超700種,園區達到國家最高安全環保標準。

截至2021年,甘肅重點發展的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等十大生態產業增加值,已佔地區生產總值的27%。

重視歷史文化保護傳承,保護好中華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脈

敦煌我一直是嚮往的,河西走廊我是希望走到的。」2019年全國兩會上,來自甘肅的全國人大代表熱情邀請總書記到敦煌看看,習近平總書記這樣回應。

2019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如約而至,考察甘肅的首站就來到敦煌莫高窟。「總書記關心的,都是敦煌當前面臨的最緊要的問題。」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感嘆。「運用先進科學技術提高保護水平,將這一世界文化遺產代代相傳」「要加強敦煌學研究,廣泛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充分展示我國敦煌文物保護和敦煌學研究的成果」,諄諄囑託,字字句句都銘刻在敦煌研究院工作人員心裏。

佔地1.6萬平方米,可承載數噸重的大型土遺址樣品,可模擬零下30攝氏度到60攝氏度氣溫,以及風、雨、雪等各種氣候條件——敦煌研究院建設的國內首座文物保護領域多場耦合實驗室,已通過驗收並正式投運。

「運用高新科技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是敦煌研究院一直以來努力的方向。」敦煌研究院院長蘇伯民說,敦煌研究院將進一步加強敦煌學研究,拓展研究領域,尋找突破口,在更大範圍內採取多學科相互交叉、滲透、對比的研究方法,努力掌握敦煌學研究的話語權。截至目前,敦煌研究院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敦煌學研究實體,主辦的《敦煌研究》期刊發表論文超過3900篇。

「總書記強調,要推動敦煌文化研究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加強同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增進民心相通,共同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創造更多更優秀的人類文明成果。」蘇伯民說,近年來,敦煌研究院積極推進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數字化復原項目,建成了流失海外藏經洞目錄數據庫平台。同時,還積極為吉爾吉斯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遺產保護提供技術支撐,並在以色列、摩洛哥等國舉辦「數字敦煌展」。「3年來,敦煌研究院融媒體平台瀏覽量達6億人次,訪客覆蓋120個國家(地區)。」

2019年8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登上嘉峪關關城,視察「天下第一雄關」。總書記強調:「當今世界,人們提起中國,就會想起萬里長城;提起中華文明,也會想起萬里長城。長城、長江、黃河等都是中華民族的重要象徵,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標誌。我們一定要重視歷史文化保護傳承,保護好中華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脈。」

嘉峪關市境內長城牆體有43.6公里,壕塹12.94公里,關堡8座,烽火台和敵台共49座。嘉峪關絲路(長城)文化研究院長城保護研究所所長張斌說,現在工作人員每月都要巡查一遍,判斷病害及長城賦存環境是否發生變化,並及時採取保護及修復措施。「現在長城保護已實現由看守保護向科技保護、研究保護轉變,牆體開裂、風化等問題都有效解決了,關城風貌得以原汁原味保存。」

蒼松傲立,翠柏勁挺。「1937年1月20日,42歲的董振堂率紅五軍戰士堅守陣地9天8夜後,和全軍2000多名將士壯烈犧牲……」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里,遊客們聽着講解,被烈士的精神深深感動。

「我心裏一直牽掛西路軍歷史和犧牲的將士,希望什麼時候能夠實地緬懷憑弔他們。今天,我來了。」2019年8月20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張掖市高台縣,瞻仰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碑和陣亡烈士公墓,參觀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總書記指出,要講好黨的故事、紅軍的故事、西路軍的故事,讓我們廣大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讓我們廣大人民群眾深刻認識到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讓我們的青少年從小就烙上紅色的印記,把紅色基因傳承好。

「總書記的囑託是我們講好西路軍故事的行動指南。」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館長朱德忠說,紀念館收集整理反映西路軍崇高精神的史料,豐富和拓展宣講內容;組織講解員重走西路軍征戰之路,為講好西路軍故事增加情感體驗;選派優秀講解員到部隊、機關、學校、社區、鄉村開展流動展覽和宣講350多場次;將西路軍的感人故事製作成專題片、微黨課、短視頻等,累計點擊量達226萬多人次。

2019年8月21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讀者出版集團有限公司考察調研時指出,要提倡多讀書,建設書香社會,不斷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總書記叮囑在場的文化工作者,「為人民提供更多優秀精神文化產品,善莫大焉!」

「每期《讀者》雜誌,都是從3萬多篇文章中精心遴選,優中選優。」《讀者》雜誌社社長寧恢說,「我們將加快讀者書房、讀者閱讀角、讀者鄉村文化驛站等建設,並同新媒體更好結合,為建設書香隴原、書香社會貢獻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甘肅工作的重要指示,是新時代甘肅發展的根本遵循。」甘肅省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甘肅將牢記囑託,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緊緊圍繞經濟發展、山川秀美、民族團結、社會和諧,提升綜合實力、提升生態質量、提升基礎支撐、提升生活品質、提升治理效能,努力譜寫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不斷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的時代篇章。

(本報記者董洪亮、王錦濤)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