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容區鄉村「花容月貌」美麗人人共享

2022年06月30日17:47:09 熱門 1572

生態美、產業優、民風淳、文化靚……暮春時節,走進華容區,映入眼帘的是整潔的柏油馬路、生機盎然的綠化苗木、小而精緻的美麗庭院,還有正在盛開的鮮花。目之所及,處處皆是美景,訴說著變遷,描繪着希望。

治建並舉夯基礎

華容區鄉村「花容月貌」美麗人人共享 - 天天要聞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用這句話來描述段店鎮中灣村,恰如其分。這裡原本是一個偏僻貧窮的村子,空心化嚴重,年輕人都外出打工,而如今,隨着美麗鄉村工作的推進,這裡發揮自然、人文景觀條件和地理優勢,打造生態旅遊觀光型村落。

華容區鄉村「花容月貌」美麗人人共享 - 天天要聞

華容區鄉村「花容月貌」美麗人人共享 - 天天要聞

11組一塊荒地上,機身隆隆,挖掘機正在開挖池塘。按規劃,這裡的荒地將建起一個遊客接待中心,有池塘,有廣場,有健身器材,有生態停車位。

今年春節,中灣村江灘牛年突然就「牛」了起來,網友還給它起了有意思的別稱「鄂州的 馬爾代夫」,這裡水天一色,江灘和江水連在一起,形成非常漂亮的一個景色。乘坐越野車奔馳,跨越近千米寬的沙灘直抵長江中央,成為不少遊客慕名而來的體驗。

「當時這裡遊客爆滿,每天遊客數量達到大幾千人,造成了鄉村道路的擁堵。」村民周國華回憶說,「有的人不回家,就在這江邊搭帳篷住,為了第二天繼續玩。灣子里從來沒有這多人。」

「 村民光是賣土特產、服務遊客,收入就不少。現在大家都很支持美麗鄉村建設,自然資源+旅遊項目」就是我們的變身發展優勢。」中灣村黨支部書記楊振平指着建設工地說:「我們想抓住中灣江灘網絡爆紅的機遇,把這裡的旅遊配套設施建起來。」

完善村灣旅遊相關配套設施,才能讓遊客留得住,想再來,網紅景點才能長紅。

華容區鄉村「花容月貌」美麗人人共享 - 天天要聞

華容區鄉村「花容月貌」美麗人人共享 - 天天要聞


華容區鄉村「花容月貌」美麗人人共享 - 天天要聞

「改變來得很快。」楊振平感嘆說。村裡響應區美麗鄉村建設號召,利用主題黨日、村民代表大會、村灣夜話等時機,加強對人居環境整治宣傳。通過微信群、廣播、入戶交流等方式,支部深入細緻做好村民思想工作。同時,按照村幹部包組、黨員包戶要求,廣泛激發群眾的主人翁意識,美麗鄉村的人居環境得到了村民們的熱烈支持。

知道灣子要大改造,村民們都興奮起來了,大家清理小菜園,剷除雜草,栽上了綠化樹和鮮花,眾人事情眾人辦 。現在村裡到處是垃圾桶,村民都自覺對垃圾進行分類投放。

「村裏面組織我們去京山新農村參觀,看到別人的農村風貌,我們眼界開闊多了」村民徐細選將一車青磚下了下來,跟記者說道:「我們也要做美麗鄉村,外面的遊客來了,我們可以做做生意,接待人家,旅遊搞起來了,我們肯定有好的經濟收入。」

65歲的劉愛珍正在用自來水洗菜:「我三個兒子都在外地工作,聽說村裡搞這個旅遊開發,每個兒子捐了五百,如果後期需要,還會再捐。」

「基本都捐了五百,多的人捐了五千,我們把村民帶出去學習看了一遍,大家積極性很高,都願意為家鄉建設出一份力。」楊振平眼裡都是憧憬:「我們和鄉親們一起努力,把產業和村集體發展當成實施鄉村振興的根本,逐步把中灣村建設成為鄉風文明、村民富裕的新農村。」

發展產業強支撐

華容區鄉村「花容月貌」美麗人人共享 - 天天要聞

鄉村變景區,田園變公園,農舍變民宿……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支撐。美麗鄉村帶來美麗經濟,在中灣村,楊文盛辦起了農家樂,楊發新辦起了垂釣中心,一個個特色農業產業園如彩練裝點田間,一個個生態旅遊好項目引遊客紛至沓來。

華容區鄉村「花容月貌」美麗人人共享 - 天天要聞

華容區鄉村「花容月貌」美麗人人共享 - 天天要聞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樹木、鮮花、綠地、流水次第閃過視野,黛瓦白牆若隱若現。鄉村休閑廣場,歡聲笑語不絕。這是段店鎮中咀村,它曾是省級貧困村,道路狹窄、坑窪不平,部分村民生活困難。51歲的汪細雙,自2007年丈夫去世後,一個人照顧年邁的婆婆,拉扯兩個兒子讀書,一家四口享受低保待遇。

沒有產業,村莊建得再漂亮也沒用。

「以前日子過得確實不輕鬆。2015年,村裡引進台灣杏福農業生態園,我把自家的地流轉出去,每年都有租金。去年,我在生態園廚房找了個活干,每個月有1900元。家門口『上班』,跟城裡一樣的工作方式,離家近還方便。」汪細雙算着經濟賬,對如今的生活很滿意。

「生態園總佔地17000畝,流轉了中咀村在內的5個村的土地,為了協助地方政府開展產業扶貧,生態園300餘名職工中有近200人是當地的。此外,我們還在4個村建了『阿公阿婆』餐廳,為80歲以上的老人免費提供中晚餐,為決戰脫貧攻堅出一份力。」台灣杏福農業生態園人事經理吳艷華說。

八組的吳又枝正在家門口打油菜籽:「我們一群姊妹在台創園打工的有20多個人,遇到什麼做什麼,嗯,整葡萄園整李子園,桃子園也可以整,遇見什麼做什麼,一天70塊錢。」

「園區果園有8000畝,55個片區,20多個品系,100多個品種,一年四季有花也有果,一到周末人氣就旺起來。」湖北杏福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峰葵介紹,杏福農業從2014年至今投入6億多元發展生態農業,從整理土地到帶動村民就業,如今正在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鄉村振興過渡。

改變來得很多,美麗鄉村不僅吸引遊客,還讓小朋友們走進田間接受農業教育。為孩子們講述農村的故事,給孩子們傳遞農業知識,讓城鄉融合得更加自然。

華容區鄉村「花容月貌」美麗人人共享 - 天天要聞


華容區鄉村「花容月貌」美麗人人共享 - 天天要聞

華容區鄉村「花容月貌」美麗人人共享 - 天天要聞

5月18日,我市最大規模水上樂園——台創園「親水園」正式開園,該項目引進台灣宜蘭「童玩節」的設計理念,打造一個「親近水、擁抱綠」的親水主題公園,高峰期每天可以接待遊客8000人次。

項目利用園區的特性,根據不同的季節設計不同的研學教育和勞動實踐課程,將我市及周邊城市近2000萬中小學生組織進來,讓孩子們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培養團結協作精神,鍛煉動手能力。

據介紹,等後期研學谷建成後,可容納3000人入住,不僅解決大中小學生的住宿問題,而且提供了服務就業崗位,同時增加了園區的收益,使企業與當地人民和諧相處、共同致富。

與此同時,總投資2.9億元的文創大街正在加緊建設。600多萬平方米的場地,設置了文化創意、冷鏈冷藏、烘焙、釀造、台灣小吃、觀光工廠等九館一廠,這條充滿台灣元素和風土人情的名品和文化創意的大街,將成為當地旅遊的一個特色「名片」。

春風十里,多彩華容,行走在華容的田野和鄉風,處處是美景,處處是變遷,處處是希望,一副產業發展,生態興旺,宜居宜業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我也要回來了。」同組的王淑珍快言快語:「我在巴基斯坦打了好幾年的工,其實在巴基斯坦幹活也是比較辛苦的。灣子現在也是建設的蠻好的。我打算回國,屋門口打工機會多,照顧老人,小孩也比較方便。」

文明鄉風促振興

華容區鄉村「花容月貌」美麗人人共享 - 天天要聞

美麗鄉村的「幸福密碼」,是讓群眾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

眼下,行走華容鄉村,這樣美麗動人的場景俯拾皆是:山嶺上綠意盎然,廣場中舞步歡快,鄉間道路平整通暢,節能路燈夾道相迎……

華容區鄉村「花容月貌」美麗人人共享 - 天天要聞

華容區鄉村「花容月貌」美麗人人共享 - 天天要聞

在武聖村,這裡充分展示村莊特色、保留村莊記憶,不斷傳承着文化的底蘊與美麗,讓鄉村美在綠色、美在自然、美在生態。

「美麗鄉村建設,到底怎麼建、建成什麼樣?「我們原來也請專家繪圖紙,光繪圖就幾十萬,再說好多不切合實際,按圖做資金也達不到。」

村支部副書記楊新民談起當初「摸着石頭過河」頗為感慨,沒有現成的樣板可以複製,各方面又要精打細算,村裡決定發揮群眾的力量,自己設計自己干。

「村裡成立了鄉村治理領導小組,灣里成立了鄉村治理理事會,實行一把手負責,每個灣選幾個代表,做什麼都要老百姓來參與。」為完善鄉村治理工作機制,實現管理民主,武聖村實施的每一個工程項目都堅持邀請老黨員、老幹部、村民代表共同討論,積極採納廣大幹部群眾的合理化建議。同時,將民主議事進行公開,全面實行村集體財務公開,成立村務監督委員會,嚴格按照要求對村務進行監督。

華容區鄉村「花容月貌」美麗人人共享 - 天天要聞

華容區鄉村「花容月貌」美麗人人共享 - 天天要聞


華容區鄉村「花容月貌」美麗人人共享 - 天天要聞

如今,武聖村道路硬化實現全覆蓋,太陽能路燈實現組組亮,自來水管網實現提檔升級,水渠、池塘、土地整理環環緊扣、步步推進;村民議事中心、文化活動中心、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三心」合一;多媒體電教室、圖書閱覽室、計生普查室、衛生室「四室」完善;計生知識普及欄、農業技術信息欄、環境保護公告欄、村組財務公開欄、精神文明宣傳欄「五欄」健全;已基本形成了「一村組一廣場」,各廣場均建有健身器材、籃球場、廣場燈,實現了硬化、綠化、美化。其中,燈光球場、村部遊樂公園等項目相繼完工,為武聖村文化建設更添色彩。

「村在林中、路在綠中、房在園中、人在景中」的時代新農村美景扮靚了群眾的幸福生活。自美麗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開展以來,華容區取得了顯著成效,村民的獲得感、滿足感也隨着居住環境的改善與日俱增。

華容區鄉村「花容月貌」美麗人人共享 - 天天要聞

雕花剪紙、紙紮技藝、華容土布、華容印染、華容刺繡、硪歌、楚劇、竹編、布貼……素有「花容月貌」之稱的華容,孕育出具有獨特神韻的9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雕花剪紙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這些具有民間傳統和地域特色的民間工藝項目、民間藝術、民俗表演項目,為華容發展全域旅遊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華容區鄉村「花容月貌」美麗人人共享 - 天天要聞

華容區鄉村「花容月貌」美麗人人共享 - 天天要聞

農耕文化體驗、紅色精神傳承、綠色休閑觀光……從華容非遺展館到到智成生態農莊、華容公園,沿着傳統文化綜合旅遊線路,風景如畫的美麗鄉村讓遊客乘興而來,滿意而歸。

從城鐵華容南站到城際生態頤養院、石竹月季果蔬博覽園,從櫻桂園生態農業產業園、四海湖風光、特色荷花小鎮、橫山荷花節核心區,以「萬畝荷花小鎮,無盡田園風光」為主題的鄉土游,構建出全域鄉村旅遊格局。

華容區鄉村「花容月貌」美麗人人共享 - 天天要聞

華容區鄉村「花容月貌」美麗人人共享 - 天天要聞


華容區鄉村「花容月貌」美麗人人共享 - 天天要聞

如今的華容,青山綠水、鄉風鄉俗、文化魅力相得益彰、相映生輝。文化與旅遊產業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正在逐步成為鄉村振興新的經濟增長點。美麗鄉村建設讓不少村莊煥發新顏,「顏值」與「氣質」盡顯,一些昔日的原生態小村,蛻變成受遊客青睞的美麗鄉村,帶來「美麗經濟」。2020年,華容區統籌整合資金合計1.48億元,用於支持全域花園式美麗鄉村建設,通過實施華容區花園式生態美麗鄉村建設兩年行動,着力推進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整治村建設,截至目前,30個整治村、3個示範村基本完成建設,4個示範村還在建設中。

來源:湖北日報 華容區融媒體中心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