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營收暴減37%,「CPU第一股」龍芯中科能否撐起370億市值?|硅基世界

2022年06月30日15:23:10 熱門 1853
Q1營收暴減37%,「CPU第一股」龍芯中科能否撐起370億市值?|硅基世界 - 天天要聞

龍芯中科董事長胡偉武(來源:龍芯中科)

鈦媒體App推出產業報道專題「硅基世界」,長期關注全球半導體領域的技術與產業升級,洞悉產業一手資訊、深度趨勢。

經歷近一年的IPO審核之後,「國產CPU芯片第一股」終於掛牌上市。

2022年6月24日,龍芯中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芯中科」,N龍芯代碼:688047)今早成功登陸上交所科創板,開盤價96.28元/股,比發行價60.06元漲60%,隨後股價大幅波動。截至發稿前,龍芯中科市值達370億元人民幣。

龍芯中科既是「國產CPU第一股」,也是A股中唯一一家基於自主指令集架構設計芯片的公司,同時是中科院計算所聯想集團(00992.HK)、中科曙光(603109.SH)、寒武紀(688256.SH)之後的第四家上市公司。

此前,龍芯中科董事長、總經理胡偉武提出「堅持為人民做龍芯」的口號,還提出「又紅又專,紅重於專」的人才選用和培養標準,情懷感拉滿。而剛剛過去的6月6日,龍芯中科還發佈新款基於自主指令集架構的CPU芯片及相關軟件平台,胡偉武還直言,國產CPU應擺脫對國外指令集架構的依賴。

如今,這家國產CPU廠商迎來了資本市場的「鑒定」,今年第一季度營收卻減少37%。那麼,龍芯中科能否撐得起370億元市值?

自主指令集架構授權紛爭不斷

龍芯中科成立於2008年3月,前身為「龍芯」服務,由北京市海淀區科學技術委員會主管的轉移中心,與計算機所全資子公司中科算源共同出資設立。

「龍芯」系列是中國最早研製的通用處理器(CPU)芯片之一,始於中科院計算所內部的「Godson CPU設計與驗證系統」科研項目,得到了中科院、核高基(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產品簡稱)等項目與機構的支持。

2000年11月,龍芯設計工作正式啟動;2001年8月19日,設計與驗證系統成功啟動Linux操作系統,同時這一天也是「龍芯」的生日;2002年8月10日,基於0.18微米CMOS工藝、集成400萬晶體管、首款單核32位通用CPU龍芯一號(Godson-1A)「XIA50」流片成功,結束了中國計算機產業「無芯」的歷史,開啟了國產CPU發力之路。

2010年開始,「龍芯」通過龍芯中科開始市場化運作,對龍芯CPU研發成果進行產業化,歷經李國傑院士、唐志敏研究員、胡偉武董事長三代的不懈努力,積累了多個核心技術。

近年來,國產CPU芯片市場崛起,出現龍芯中科、華為海思、飛騰信息、海光信息、上海兆芯、電科申泰等一大批中國企業。

其中,龍芯中科此次率先搶跑上海科創板發行IPO上市——2021年6月28日正式提交招股書,並在今年6月7日公布招股意向書,15日開啟申購;同時,海光信息IPO註冊目前也獲得了證監會同意,估值有望超過900億元。

Q1營收暴減37%,「CPU第一股」龍芯中科能否撐起370億市值?|硅基世界 - 天天要聞

目前,龍芯中科主營產品為面向嵌入式、工控/終端、桌面/服務器三大場景的CPU及相關解決方案,是A股中唯一一家基於自主指令集架構設計芯片的公司。

事實上,指令集架構搭建了軟硬件之間的橋樑,是芯片設計的「根技術」。

目前全球主流電子產品基於兩種指令集架構體系,即基於x86指令集架構的美國WIntel微軟-英特爾)體系,以及基於ARM指令集架構的英國AA(安卓-Arm)體系。

「現在中國信息產業主要搭建在國外的兩個技術平台上,而龍芯中科要打造第三套體系,從指令集到CPU、操作系統都自主研發。」在路演時,胡偉武表示,龍芯團隊的初心是要建立自己的生態體系,成為IT產業體系的第三極。

因此,對於龍芯中科來說,最大的爭議在於,為什麼要做自主做指令集架構?「龍芯」是否真的是自主指令集IP?

2021年7月,基於12/14nm全自主IP設計、首款採用自主指令系統LoongArch的處理器芯片龍芯3A5000正式發佈。為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龍芯3A5000芯片代號為「KMYC70」。

對於做自主指令集架構的原因,行業認為主要有三點:一是不存在授權問題,斷供風險低,例如華為已得不到ARMv9授權;二是節省授權費,例如海光2016年從AMD獲得了X86的Zen架構授權,花費高達2.93億美元;三是獲得更高的產業地位,擁有更多的「自主」宣傳資本。

但兼容性、缺乏自主編程框架和語言等問題顯而易見,目前,龍芯的LoongArch自主指令集架構處於劣勢。

胡偉武認為,當前自主CPU和操作系統的整機產品,內部現有國產操作系統缺乏自主編程框架和語言,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主操作系統。龍芯中科目前正在着手研發自主編程框架和語言,胡偉武預計2023年或2024年有望研發成功。

Q1營收暴減37%,「CPU第一股」龍芯中科能否撐起370億市值?|硅基世界 - 天天要聞

「又紅又專,紅重於專」的人才選用和培養標準,是胡偉武在路演時對龍芯中科長期發展的重要表述。

胡偉武指出,「十四五」期間,龍芯中科將完成從通用處理器和操作系統技術「補課」,向全面開展軟件生態和產業鏈建設的轉折,從電子政務和關鍵行業市場走向開放市場的轉折,從跟隨性發展的「必然王國」向自主發展的「自由王國」轉折。

他強調,龍芯中科目標是,以龍芯中科自主指令系統為基礎,通用處理器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基礎軟硬件生態基本完善,自主信息技術體系和產業生態初步建成,銷售收入再上一個大台階。

不過,目前龍芯中科依然面臨芯聯芯授權的MIPS技術、神州龍芯等糾紛問題,公司表示正妥善解決。

今年3月芯聯芯發佈的公告指出,龍芯中科因其違約未受審計,知識產權有侵權嫌疑,與芯聯芯仍存在仲裁和訴訟爭議,這些爭議將繼續進行。

最新的6月17日,芯聯芯在其官網發文稱,因龍芯中科違約並逃避履行責任,芯聯芯已在香港國際仲裁中心和北京知識產權法院針對龍芯中科分別提起了仲裁和訴訟,依據香港國際仲裁中心的臨時命令,龍芯中科現已經向香港仲裁中心提交了數千萬元的權利金,該案正等待最終裁決。

招股書顯示,2018-2021年,龍芯中科超過80%的營收來自於MIPS架構授權的產品。在中國市場,芯聯芯所授權的使用MIPS架構的芯片出貨顆數總計已超過5億顆,龍芯中科對其有接近約0.55%出貨顆數的貢獻。

Q1營收暴減37%,「CPU第一股」龍芯中科能否撐起370億市值?|硅基世界 - 天天要聞

(來源:龍芯中科官網微信)

至於「神舟龍芯」的商標糾紛,龍芯中科在第二輪審核問詢中回復稱,截至目前,其與神州龍芯不存在訴訟、仲裁等糾紛。

胡偉武接受鈦媒體App路演提問時表示,從2020年起,龍芯新研發的CPU均採用自主研發的龍架構LoongArch,不再使用MIPS架構,不用國外ARM架構技術授權。基於MIPS架構的龍芯CPU正在有序退出市場。

「龍芯不用國外技術授權,在市場方面可以保持開放性。例如,龍芯可以進行IP授權,而引進ARM的CPU不能進行IP授權。又如,ARM的V9沒有對境內企業架構授權的情況下,境內企業沒有資格研發V9的處理器核。」胡偉武表示,LoongArch架構正在成為與X86、ARM並列的指令系統架構,騰訊的微信、阿里的龍蜥社區、華為的歐拉社區都支持了LoongArch。Linux系統生態下,龍芯通過自主研發可以做得更好。

鈦媒體App了解到,下一代龍芯3A6000使用12nm工藝,主頻將超過2.5GHz,包含4個處理器核心,每個處理器核心採用64位超標量LA464自主微結構,主要用於台式機和筆記本電腦。預計最快在2023年左右發佈。

胡偉武表示,公司計劃在2021年至2025年的「十四五」期間,使用更先進工藝研發麵向桌面和服務器的通用處理器,爭取性能儘快達到市場主流產品水平,同時要開展與龍芯處理器配套的GPGPU(通用圖形處理器)芯片、存儲類芯片的研發。

此外,6月15日網上首發路演時,胡偉武還透露,龍芯中科將進軍車載芯片市場,「主要是做了控制用的MCU(微控制單元)芯片,第一款已經流片,目前公司正在與整機企業接觸。」

2022年Q1營收下降37.08%,「龍芯」業務失速

目前,龍芯中科主營業務,包括處理器及配套芯片產品、基礎軟硬件解決方案的研製、銷售及服務,基於信息系統、工控系統兩條主線,龍芯產品在電子政務、能源、交通、金融、電信、教育等行業領域廣泛應用。

招股書顯示,2018年-2020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93億元、4.85億元和10.82億元,共計17.61億元,複合增長率為57.28%;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790.33萬元、1.93億元、7179.85萬元,總額達2.73億元,其中政府補助達1.27億元,毛利率達48%以上。而2021年營收僅增長10.99%,至12.01億元。

Q1營收暴減37%,「CPU第一股」龍芯中科能否撐起370億市值?|硅基世界 - 天天要聞

按照該公司2022年3月的招股書計算,預計2022年、2023年、2024年,龍芯中科預計收入均不低於15億元。

但事實證明,龍芯中科的預測有點過於樂觀。

由於新冠疫情、採購減少等原因,2022年1-3月,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出現同比雙降,其中營收僅為1.81億元,同比下降37.08%;歸母凈利潤為0.36億元,下滑41.74%。

龍芯中科的失速表明,在新冠疫情、加息通脹經濟變化之下,中國CPU芯片面臨承壓。

龍芯中科表示,收入下降主要系公司的信息化類客戶正處於向最終用戶集中交貨驗收階段,新批次的採購有所滯後,並且產品交付工作受到了疫情的影響。此外,其主要客戶上半年一般處於預算編製與審批階段,新增採購需求較少,通常會集中在下半年特別是第四季度完成產品驗收。

「受此影響,龍芯中科銷售收入通常具有上半年較低、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較高的特點,主要與下游終端產品的市場需求有關。」龍芯中科財務總監曹硯財表示。

Q1營收暴減37%,「CPU第一股」龍芯中科能否撐起370億市值?|硅基世界 - 天天要聞

與此同時,直銷模式導致龍芯中科銷售費用率偏高,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分別為8.17%、4.99%和7.58%,而同期行業中值分別為4.09%、4.4%和4.17%。

在招股書中,該公司承認,競爭對手x86和Arm指令集的市場生態「成熟」,而「龍芯處理器的軟件生態完備程度和整體成熟度偏低」,因此龍芯中科當前相較於Intel、AMD等國際CPU龍頭企業尚存在一定差距。

據披露,截至2021年12月31日,龍芯中科基於LoongArch指令系統的產品在手訂單約為1.38億元,出貨量會逐步提升。截至2021年3月20日,前述在手訂單均不存在退單情況。

2022年上半年,龍芯中科預計營收約4-5億元,同比減少約28%-11%;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約1.15-1.67億元,同比增長28%至85%,扣非後同比減少0.38億元。

IPO募資縮水近1/3,未來仍存國產CPU市場競爭風險

2021年6月提交招股書時,龍芯中科表示,此次IPO公司計劃募資35.12億元,其中募資總額的35%,用於先進制程芯片研發及產業化;三成(30%)用於高性能通用圖形處理器芯片及系統研發兩大項目的建設投入;剩下則是補充流動資金。

但根據發行價60.06元/股計算,預期募集資金為24.62億元,較招股書中的募資計劃少將近10億元。同時,以發行價計算,總市值達到240億元。不管是發行價,還是募資、市值都低於市場預期。

關於公司此次發行定價考量及募資預期差距,胡偉武在網上首發路演時表示,目前A股市場已上市企業沒有完全與公司可比的企業,公司的定價綜合考慮了當前市場情況和公司未來一段時間的資金需求。

此次龍芯中科上市發行參與戰略配售的對象中,除了兩份員工資管計劃以及參與跟投的保薦公司,還有通富微電國電南瑞、科德數控三家與龍芯中科業務具有戰略合作關係或長期合作意願的產業界企業(各出資3000萬元)、國家大基金二期(出資2億元)、中網投基金(出資1.206億元)、國家產業投資基金(出資1.005億元)等「國家隊」基金參與首發戰略配售。

Q1營收暴減37%,「CPU第一股」龍芯中科能否撐起370億市值?|硅基世界 - 天天要聞

結果來看,大基金二期此次獲配143.5萬股,占此次發行數量的3.50%;中網投、產業投資基金分別獲配54.67萬股、27.33萬股;三家產業界戰略投資者各獲配20.5萬股。

公告顯示,龍芯中科此次發行初始戰略配售數量為300萬股,占發行總規模的15%;最終戰略配售數量為83.51萬股,占初始戰略配售數量的27.84%。其間差額216.49萬股將回撥至網下發行。

對於龍芯中科未來的定位,有媒體認為,目前來看,大量中國軟件企業在用龍芯中科的編程框架和語言來寫代碼,這個概率還很小,而憑藉自主指令集架構的成本優勢,在信創市場逐漸蠶食採用X86和ARM指令集架構的國產芯片市場份額,機會很大。

但問題是,未來隨着RISC-V、ARM和其他指令集架構發展迅速下,龍芯中科可能會陷入其他國產CPU、信創市場的纏鬥之中,恐怕是公司最大的風險。

IPO路演接受鈦媒體App提問時,胡偉武回答稱,在全球計算機領域,CPU商用市場基本被Intel(市場份額常年保持80%)、AMD兩家佔據。經過長期積累,龍芯中科基本完成技術「補課」,通用處理器性能已經逼近商用領域市場主流產品水平,操作系統已經趨於成熟穩定,將在進一步迭代優化後,走向商用領域開放市場。

他強調,作為最早研製的通用處理器的公司,龍芯中科已擁有一系列自主專利和知識產權,技術優勢突出,產品競爭力較強。與國產CPU企業相比,在工控系統自主化市場和信息系統自主化市場,龍芯中科均處於市場前列。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林志佳)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