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奶茶?你知道奶茶是怎麼來的嗎?這些奶茶不能喝

2022年06月30日12:58:16 熱門 1438

排隊七小時也要買一杯的網紅奶茶,每天嗑上一杯才能續命堪比精神鴉片,甚至能養活一批做奶茶代購的職業黃牛。過去幾個月,人們重新認識了奶茶這種古老飲料的力量。

從300年前,英國人每天下午都要騰出固定時間來享有的貴族奶茶,到街邊小店裡中小學生最愛的沖泡奶茶,如今又搖身一變,成了所謂「新中產」自我標榜的象徵。奶茶經歷過怎樣的逼格變化?又為什麼讓人上癮、欲罷不能?

故事發生在英國,也發生在中國,卻發生了驚人的重合。


喝奶茶?你知道奶茶是怎麼來的嗎?這些奶茶不能喝 - 天天要聞


奶茶在英國,不止是口味問題,更是階級問題。

茶葉起源於中國,而奶茶起源於英國。雖然我國西北地區的少數民族同胞也有喝奶茶的習慣,但草原風格的咸奶茶,和現在流行的街頭飲料之間並沒有傳承關係。16世紀,中國茶葉傳入歐洲時數量很少,是只有少部分貴族才能享受的奢侈品。

1668年,英國商人托馬斯·加威(據推測,這可能是英國史上第一名茶葉商人)在雜誌上發佈了一則茶葉廣告,在其中對茶葉的功效大力吹捧。他稱,茶葉可以「維持身體清潔、健壯」、「治療頭痛、頭昏、抑鬱」、「有助於擺脫壞脾氣的控制」,還可以「助消化」、「提神,使人通宵工作學習而不傷身體」等等,幾乎將茶葉說成萬金油。

有趣的是,這種日後令英國人民上癮的飲料,正如英國銷往中國的令中國人上癮的鴉片一樣,一開始都被當做藥物使用。

1667年,英國作家塞繆爾·皮佩斯的日記中就提到,醫生建議他的妻子喝熱茶以治療感冒。把茶當成藥物,這一點很重要。因為英國人素有往藥劑中加糖的習慣,這就是後來往茶中加糖加奶的由來。

當然最早加入牛奶的原因,其實是因為窮。

當時英國本土生產的瓷器質量差,直接加入滾燙的茶水容易使它爆裂。於是,先倒入冷牛奶,可以防止瓷杯損壞。但這是買不起進口優質中國瓷器的窮人才會遇到的問題,上流社會依舊直接喝濃茶,不加奶,以炫耀他們的瓷器質量過硬。

轉折點出現在18世紀,英國進口茶葉的數量暴漲,國內價格也不斷下降,普通商人乃至工人階層也開始接觸這種時髦玩意兒了。要知道,1682年,荷蘭的瑪麗女王買一磅茶葉花費了80個金幣、6個碎幣。

價格下跌後,英國人喝茶的習俗由宮廷傳向民間,很快成為了「人人都愛喝一口」的流行飲料。原因很簡單,只有冷硬麵包充饑的工人和農民,越是寒冷和窮困的地方,對茶葉的需求越大。1846年,英國人J. R. McCulloch評論道:「在本世紀,茶葉不再是一種奢侈品而是一種生活必需品,毫無疑問窮人比富人更離不開它。」


喝奶茶?你知道奶茶是怎麼來的嗎?這些奶茶不能喝 - 天天要聞


茶流行到什麼程度?1756年,英國作家Jonas Hanway曾在他的著作中冷嘲熱諷,認為這個國家的女人忙於沏茶喝茶,冷落了孩子的教育,而男人喝完茶連舉劍的力氣都沒有了。他質疑茶可能有毒:「我每次喝茶,就像喝了毒藥,肚子里翻江倒海,痛苦萬分,隨後四肢發抖,渾身無力。」

現在看來,他說的喝茶後的不良反應其實很正常:這不就是餓着了嘛!然而很多人藉此反對茶的普及。直到英國人發現,加點牛奶、加點糖,濃濃的紅茶喝起來就不會讓胃太難受。就連一貫反對茶葉的醫生F. N. 瑟詹都承認,加入牛奶、黃油、糖等食物會讓不舒適的癥狀「短期消失」,奶茶才真正普及開來。

既然大家都加奶,上流社會怎麼彰顯區別呢?一條新的鄙視鏈又誕生了——先倒奶還是先倒茶。

圍繞着這個茶奶順序,英國人吵了一百多年,當然,有禮貌的英國人不會直說你的瓷器差,討論的主旨還是風味問題。1946年,喬治·奧威爾——沒錯就是寫《1984》的那位——特地寫了篇文章,名為《一杯好茶》,強烈主張先倒入茶再放奶,他寫道:「茶是這個國家文明的中流砥柱,卻在製作方法上引起了可怕的分裂。」

為了終止這個歷史遺留的鄙視鏈問題,1980年,國際標準組織(ISO)出台了一項新標準ISO 3103,對茶杯尺寸、茶水溫度等等作出規定,同時還寫明:先倒茶後倒奶。2003年,該標準被英國皇家化學協會的一篇論文打臉了,這篇《如何泡出一杯完美的茶》的文章里明確提出:牛奶在茶之前倒入。

讓這些較真的英國人繼續糾結去吧,反正我們已經知道,茶和牛奶混合,從來就不是一個單純的口味問題,而是階級區分的問題。這點一直延續到奶茶傳入中國。

奶茶傳進中國的具體時間已不可考,但可以確定的是,奶茶是在晚清時跟着時髦的西餐一起傳入的。在晚清民國,喝的人並不多,一般也只在西餐廳中有提供,或者一些高檔食品店。


喝奶茶?你知道奶茶是怎麼來的嗎?這些奶茶不能喝 - 天天要聞


在1949年之後,這種象徵著資本主義國家生活方式的飲料在內地肯定不夠「政治正確」,再加上牛奶在物質貧乏時代也很難得,奶茶在內地沒有生存空間。這幾十年,反而在港台地區繼續發展演變,出現了新的品種。

如果要給奶茶區分流派,那麼大致可以分為港式和台式。港式奶茶一般和茶餐廳、冰室這種極具香港特色的餐飲店聯繫在一起,發展出鴛鴦奶茶、絲襪奶茶等港式新品種,依然強調製作過程的講究和口味的正宗。港式奶茶和傳統的英國奶茶有明顯的接承關係,茶為紅茶,奶為純牛奶或者經過水分蒸發而成的淡奶。

台式奶茶,對祖宗就多少有些「背叛」了。台式奶茶更加街頭,製作過程也因此更粗糙簡便,台式奶茶可不會像英式、港式那樣注重原料、溫度、程序等,有些奶茶鋪甚至直接用奶茶粉末兌水,就能做出一杯售價高於瓶裝飲料好幾倍的奶茶,裏面既沒有茶,也沒有奶。

但如果以影響力論,台式珍珠奶茶可能算是「改變中國的N個發明」之一了。1987年,台灣甜品店春水堂的經理林秀輝在一場無聊的商務會議上,無意間把當地小吃木薯球「粉圓」扔進了奶茶中,意外發現味道還不錯,最終促成了這種新飲料的發明——珍珠奶茶,又叫做波霸奶茶。

不過,台南翰林茶館的創始人塗宗和卻堅持,自己才是珍珠奶茶的發明人。兩個品牌在法庭上吵了八年之久,但最後雙方都沒能申請到專利權或商標權——而珍珠奶茶已成了全台灣共用的飲料名了。

80年代,台灣正流行「泡沫紅茶店」——大街小巷有許多臨街吧台,就如同現在開放吧台的奶茶店一樣,提供手搖的泡沫紅茶和一些小吃,也有些店會有座位。當時的學生、上班族等,利用喝東西的機會見面、聊天、約會。去咖啡廳、西餐廳太貴,一般的小吃店又不夠時髦有格調,新興的泡沫紅茶就成為年輕人樂於約會見面的地方,一時間泡沫紅茶店開遍台灣,尤其集中在學校、寫字樓附近。

如今,奶茶已經成了年輕女性逛街、約會中的剛需品。據中華產業網的行業報告,奶茶的消費者中15-34歲的消費者佔據68%,而根據幾個奶茶品牌對自己消費者的調研數據,女性比例奇高,如「與期一會」的統計顯示,男性消費者中每周喝「5杯以上」佔比0%,而女性卻佔8.1%,喜茶官網也披露了其消費者男女性別比例為15:85,可見這些奶茶「癮君子」中,女性的消費力驚人。


喝奶茶?你知道奶茶是怎麼來的嗎?這些奶茶不能喝 - 天天要聞


因此許多泡沫紅茶店的菜單上,開始出現珍珠奶茶。與此同時,夜市路邊的流動泡沫紅茶車,提供了比小店更為廉價的奶茶粉沖泡的奶茶,更有市場,也就是後來流傳進大陸的植脂末,又稱奶精

奶茶到底有多火?據台灣波仕特網站的市場調研報告,珍珠奶茶是最容易打動外國人的小吃,支持率接近50%。90年代中期,台灣奶茶店興起了連鎖加盟形式,加倍擴張市場,並向島外擴張。

成立於1996年的「快可立」成立之初就開拓香港市場,1997年進入大陸發展直營店,成為第一家正宗的「台灣奶茶店」。隨後,台灣的「休閑小站」、「50嵐」、大陸的「大卡司」、「避風塘」、「快樂檸檬」,都開始了攻城略地的市場份額爭奪戰。

連鎖品牌和街邊無名小店到處開花,遍布全國的街邊奶茶鋪成為很多人的童年回憶,一根粗壯的吸管,用力吸吮出來的柔軟Q彈的「珍珠」,在無數個夏天清涼了中國人,也讓無數人為此拉肚子。

2005年,香飄飄速溶奶茶上市,2009年,統一阿薩姆奶茶上市,杯裝速溶和瓶裝更加豐富了奶茶愛好者的選擇。奶茶在英國從貴族飲料變成窮人日常,在中國也一樣。

2011年,台灣爆發了「塑化劑」事件,因在珍珠奶茶的常用原料「起雲劑」中檢出部分產品含有塑化劑,被媒體曝光後,引起奶茶業大動蕩。台灣當局緊急排查涉及企業和產品,大陸也發佈緊急通知,禁止進口相關企業產品,其中就包括統一、五十嵐等奶茶製造商。塑化劑事件對兩岸的奶茶消費造成重創,甚至波及到海外的奶茶業,一時間人們甚至談奶茶則色變。

近幾年來,隨着營養學知識普及,媒體也開始對奶茶的不健康處大加鞭撻,如奶精中的反式脂肪酸、熱量過高等,一時間,曾經清涼一夏的奶茶被歸入垃圾食品的陣營,奶茶成本低廉、原料低劣卻賣出高價的現實也成了奶茶的污點。就連圍繞地球N圈的香飄飄奶茶,也因為產品成本低廉而營銷費用高,盈利能力和可持續性遭到質疑,連續三次衝擊IPO失敗。

一直到近兩年,隨着一批新品牌的興起,以及所謂「消費升級」大潮的前推,奶茶才終於又成為能夠彰顯身份的飲料,像英式下午茶一樣重新奪回階層的優越感,值得你排隊兩小時,並花20多塊錢買一杯,當然,別忘了拍照發朋友圈。


喝奶茶?你知道奶茶是怎麼來的嗎?這些奶茶不能喝 - 天天要聞


非喝不可的理由

到底為啥奶茶這麼令人上癮,以至於英國人不顧「毒藥」的警告一定要喝,以巨大的消費量霸佔中國茶葉貿易榜首?又是什麼力量,讓無數中國人也為之心醉神迷,一天不喝就渾身難受?

首先要追究的,當然是茶中的咖啡因。作為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咖啡因能驅除睡意、提振精神,從人類開始走向追求「進步」的偉大征途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16世紀,歐洲殖民者在探險和掠奪的過程中,發現了咖啡因能讓人精力飽滿的秘密——來自美洲的咖啡、可可,以及中國的茶。這些富含咖啡因的飲料迅速佔領了歐洲人的餐桌,令無數人上癮。1685年,一本名為《飲用咖啡、中國茶、巧克力的調製法》的書風靡歐洲,可見咖啡因飲料的流行程度。

2014年,幾位學者做了一項研究,比較奶茶和純茶在胃中排空的速度差異。他們得出的結論是,差不多。一杯是300毫升紅茶,一杯是250毫升紅茶加50毫升牛奶,在胃中的被排空速度差不多。

這項研究實際上是為了解決在麻醉前空腹時長的問題,因為傳統做法是把奶茶當成流體食物看的,學者們想藉此論證其實奶茶不用像流體食物那樣空腹那麼久。

但是,這項科學研究卻解答了我們「奶茶成癮」的重大秘密——原來喝奶茶對我們的飽腹感的影響和喝茶差不多,也就是說,喝了不脹肚。


喝奶茶?你知道奶茶是怎麼來的嗎?這些奶茶不能喝 - 天天要聞

一些食品科學的研究也表明,當茶奶比例控制在某個範圍內的時候,牛奶並不會影響我們對茶葉核心成分——茶多酚的吸收,而茶多酚對於牛奶中蛋白質的消化率有顯著提高,和上面的研究互相印證,就可以看出奶茶的魅力所在:咖啡因成癮的時候,這樣一杯甜甜的飲料,比咖啡濃茶更能讓大多數人愉悅,它既不脹肚,也不讓胃難受。

而風靡中國的廉價奶茶還有一個秘密——植脂末,又稱奶精。所謂奶精,和牛奶實際上半毛錢關係都沒有,主要成分是氫化植物油,這種物質呈乳白色,具有濃郁的奶香,加入茶水中能使一杯奶茶口感更加順滑,奶香更明顯,在這一點上甚至要勝過添加奶粉或者鮮奶。

更重要的是,奶精易加工、易儲存,每噸價格不到萬元,比起奶粉兩萬多塊一噸的價格,和更貴的鮮奶,簡直是白菜價。價廉,效果又好,當然要用它了。

因此,不管是街頭奶茶鋪還是工業流水線生產的速溶、瓶裝奶茶,都有奶精的身影。2011年,江西南昌的幾位學者對超市售賣的瓶裝奶茶、奶茶粉進行抽查檢測,發現都能檢測出一定數量的反式脂肪酸,街頭奶茶所含甚至比奶茶粉還要多。一杯300mL 的奶茶, 其反式脂肪酸量在 0.5~ 3.0 g 之間,而根據中國衛生部的建議「每天攝入反式脂肪酸不應超過2.2g」,如果你不幸喝到那杯3.0g的,就超標了。

通過添加奶精,奶茶鋪可以把一杯奶茶的原料成本控制得非常低,甚至只有幾毛錢,他們更願意把錢花在黃金地段的店鋪租金上,再以高價賣出奶茶。2013年,《廣西質量監督導報》記者暗訪發現,一杯由奶精、茶粉等原料勾兌而成的奶茶,成本僅有0.76元,卻能賣出10元以上的價格。而奶精帶來的絲滑柔順的口感和撲鼻的奶香,讓人上癮,也讓店家省錢又開心。


喝奶茶?你知道奶茶是怎麼來的嗎?這些奶茶不能喝 - 天天要聞


即使擔憂健康問題,你還是會被「添加鮮奶」、「真奶真茶」這樣的標語吸引——但承認吧,幾毛錢成本的奶精茶粉,就是喝起來更爽,如同用了地溝油的路邊麻辣燙。大不了就偷偷買,別讓同事瞄着。

最後來點正能量吧:2007年的一項研究表明,由於中國奶茶富含植物甾醇——當然這是拜奶精所賜,因此能夠降低中國人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也就是說,喝奶茶,能降膽固醇。

聽起來不錯,當然前提是,你別先喝太多胖死。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