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行止︱紐倫堡審判催生「同聲同步傳譯

2022年06月29日19:25:39 熱門 1115

盟國戰後於1945年11月20日至1946年10月1日,在德國紐倫堡審德國戰犯的電影《劫後昇平》和《雄才偉略》,陣容鼎盛,「對白」精警,關心二戰的人很少沒看過;不過,知道紐倫堡審判催生了「同聲同步傳譯」這項專業的,相信不會太多。筆者是讀了蓋芭女士的專著《同聲同步傳譯的源起》(F. Gaiba:The Origins of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下稱《源起》),才知有此副產品。這本書1998年出版(渥太華大學),但1997年作者已因研究此問題有成而獲美國A.Schiavi基金會大獎。

林行止︱紐倫堡審判催生「同聲同步傳譯 - 天天要聞

《同聲同步傳譯的源起》

譯員在我國古稱」舌人」,據維基百科引《國語·周語中》:「坐諸門外,而使舌人體委與之。」「舌人,能達異方之志,象胥之官也。」明王志堅的《表異錄·地理》:「譯語人曰象胥,又曰舌人。」口譯人員稱「舌人」,不難理解,何以正式職稱為「象胥」?據《辭源·象胥》:「古通譯官員;掌蠻夷閩貉戎狄之國使,掌傳王之言,而諭說焉。」「象」是通少數民族語言(夷狄之言)的人,「胥(吏)」是職級低的事務官。

據《源起》的考證,大約在兩百年前,官方的專(職)業口譯員並未出現,當時在非正式國際聚會,各國代表各自以本國語言表述,「雞同鴨講」,他們的溝通,全憑秘書、外交官、軍官,或其他通「雙語」的官(職)員充當「舌人」,逐句在耳邊傳話。至於正式會議如1814至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The Congress of Vienna),根據當時的「國際法」,官方語言是法語,即與會者均說法語,毋須「舌人」作「中介」;1874年在瑞士伯恩召開的「萬國郵政聯盟」(Universal Postal Union)大會亦如是。可知參加這些會議的「各色人等」都通法語。法語在十五世紀,已是歐洲各國的流行語言,至「太陽王」路易十四治下(1667-1714),法國國力如日中天、威震寰宇,法語遂取代拉丁文,成為「外交語言」(The diplomatic language)。在此後大約一百五十年期間,正式外交場合都以法語為官方語言。

到了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參戰國尤其是英美這兩個大國的代表,不少是未受到正規外交訓練的官員,不說法語,有關會議便只有由通英法雙語的與會者權充「解人」,逐句筆譯,費時失事,且不一定達意,引起不少麻煩,不在話下。1919年為大戰善後工作而召開的「巴黎和會」(Paris Peace Conference),英國代表堅持並獲大會接納英文成為官方語言,讓大會法、英並用,同時開啟了法譯英及英譯法的先河。1919年「國際勞工組織」(ILO)及翌年的「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大會,由於與會者並非全部受過專業訓練,多為通法語或英語的勞工團體代表及非科班出身的外交人員,加上談及的問題涉及許多非政治如經濟術語,大會非僱用專職「舌人」不可。不過,在這些會議上,「舌人」坐於「受者」之旁,以「雞啄唔斷(喋喋不休)的口譯」(Whispered Consecutively)把發言逐句口譯成「受者」明白的語言。

非常明顯,「會」到如今,由於與會者來自非英、法國家的,愈來愈多,雇請專業實時傳譯員大有必要。然而,這種專長人才難求,遲至1941年,瑞士才於日內瓦開辦世界第一所「口譯員學校」(School for Interpreters),正式培訓「實時傳譯」人才;瑞士有此新猷,部分原因當然是「國聯」總部設於日內瓦。

戰後英、法和蘇聯經濟元氣大傷,國際事務由美國主導,不足為奇;紐倫堡雖在德國,但「主家」是美國!「主家」除要打點一切,出力之餘還要出錢,法庭雇請的「實時傳譯員」,費用幾乎悉數由美國「包銷」,便是一例。由於「實時傳譯」當時尚是新事,「舌人」能否準確且不偏不倚地傳譯,頗令當事人不安,《源起》扉頁印上一段話,說被告戈林(H. Goring)在獄中多次表示對能否找到合格譯員的憂慮;不難想像當年傳譯員嚴重供不應求。當然,要聘請合格譯員,控辯雙方都得付出較高薪酬。

紐倫堡法庭譯員的安排是法國和蘇聯負責法文和俄文翻譯,美國和英國兼顧把各種庭上用的語言譯為德文。《源起》辟專章介紹譯員的薪津及住宿以至日常消費,頗有參考價值。蓋芭女士以美軍一等兵月薪八十五(專供德國佔領區使用的)美元為基數,說明譯員年薪介乎四五千至與美國政府公務員頂級薪津相同的一萬二千元有多高(他們還享有房屋及在美軍商店購買如尼龍絲襪及須刨等「奢侈品」)。譯員的薪津不僅比軍人高出多倍,亦遠遠高於市場譯員每日三四十元的日薪。法、蘇、英均出不起這個價錢,最終俱由霸氣初現的「新發財」美國「承包」!四種(英法俄德)語言並用的紐倫堡審判,證明「實時傳譯」十分成功,其後的國際會議均採用此法。

紐倫堡審判終審後,以法庭外還有許多未完即「戰勝國和戰敗國」須要交涉、溝通的事,因此不少通德語的英、法、俄譯員,留在當地工作,但首席譯員杜斯多特(Leon Dostert 1904-1971)則受聘前赴紐約創設聯合國的傳譯組。「同聲同步傳譯」從單對單的「耳語」到一名譯員可為無限量「受眾」服務,有賴IBM致力於種種相關音響設備的開發(IBM製造這類設備,人所共知,但是否原創者,學界有不同看法,見《源起》30頁),而將之貫徹到現實層次的重要人物,正是原籍法國的杜斯多特,母語之外,他尚精通德語英語。杜斯多特早歲移居美國,於華盛頓州佐治城大學考獲博士學位後,留校教授法文;1941年歸化美國並應國務院之邀,於戰時赴歐擔任軍方翻譯,1945年授上校銜並負責紐倫堡審判「通譯」……

林行止︱紐倫堡審判催生「同聲同步傳譯 - 天天要聞

杜斯多特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還,「同聲同步傳譯」無處不在,所有國際及區域性會議,均用此法,「有趣」的是,世界各國包括香港法院的「口譯」,仍用「口耳相傳」的傳統方法!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