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誕辰百年:書畫與美食之外,還有一個挨挨擠擠、明月溝渠的世界

2022年06月22日10:36:03 熱門 1252
汪曾祺誕辰百年:書畫與美食之外,還有一個挨挨擠擠、明月溝渠的世界 - 天天要聞

百年前的今天,江蘇高郵出生了一個小男孩,取名汪曾祺,那年按陰曆算,正好是元宵節,汪曾祺後來多次寫文章回憶,自己對年味的相熟。

汪曾祺誕辰百年:書畫與美食之外,還有一個挨挨擠擠、明月溝渠的世界 - 天天要聞汪曾祺誕辰百年:書畫與美食之外,還有一個挨挨擠擠、明月溝渠的世界 - 天天要聞汪曾祺誕辰百年:書畫與美食之外,還有一個挨挨擠擠、明月溝渠的世界 - 天天要聞汪曾祺誕辰百年:書畫與美食之外,還有一個挨挨擠擠、明月溝渠的世界 - 天天要聞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分別為1980年代末書房、1961年與沈從文、1986年與賈平凹、1987年在美國愛荷華作家聶華苓家中(圖:人民文學出版社)

生活氣、煙火氣,是許多同行和讀者對汪曾祺最大的感受,在網絡時代,汪曾祺多次「走紅」,登上「熱搜」,靠的也是他身上那種老一輩文人的溫暖和擔當,以及非常親和的文學表達。

越來越多讀者先是被他「超前」的語錄所吸引而喜歡上他,繼而去接觸他的文學作品,看見他筆下人性的複雜和世界的艱深,以及始終不變的「相信生活,相信愛」。

疫情時期,許多讀者通過他的書懷念着市井美食,網友說,「等疫情過去了,要帶一本您的書,去武漢吃熱乾麵;去菜市場『看看生雞活鴨、新鮮水靈的瓜菜、彤紅的辣椒,熱熱鬧鬧,挨挨擠擠』,感受那份生之樂趣。」

他是一個「美食家」,但他的文字又不僅限於美食本身:

汪曾祺誕辰百年:書畫與美食之外,還有一個挨挨擠擠、明月溝渠的世界 - 天天要聞汪曾祺誕辰百年:書畫與美食之外,還有一個挨挨擠擠、明月溝渠的世界 - 天天要聞

就像編劇史航說的,「就算你剛飽餐一頓,看汪曾祺寫吃食,你還是會餓得咕咕叫。這種咕咕叫,也是悵惘。汪曾祺的文字,就是糖衣炮彈。他是為了讓你悵惘而生的。」

美食之外,更值得關注的還有他文人性情中不變的溫和與擔當,無論時代的文學潮流如何變化,評論家和讀者會發現,汪曾祺的文學依然故我,他說,「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諧」,評論家郜元寶對此解讀說,不「深刻」,是不願假裝「深刻」,「和諧」並非麻木遺忘,乃是躲避所當厭惡的,親近所願親近的。

汪曾祺誕辰百年:書畫與美食之外,還有一個挨挨擠擠、明月溝渠的世界 - 天天要聞

在本報多年刊發的一系列作家、評論家品讀汪曾祺文字里,可以看到許多精彩的觀點,有助於我們更近地理解這位文人巨子:

汪曾祺誕辰百年:書畫與美食之外,還有一個挨挨擠擠、明月溝渠的世界 - 天天要聞汪曾祺誕辰百年:書畫與美食之外,還有一個挨挨擠擠、明月溝渠的世界 - 天天要聞

「汪曾祺把中華文化當中最溫潤的那些東西給召喚出來,這些正成為我們當下社會最急需的精神營養。而且汪曾祺還打通古今,幾千年漢語言文學的經驗,在他筆下調試出了最有現代性的東西。」

——孫郁

有些作家在時間的長河裡會越發彰顯其文學的價值。汪曾祺就是其中一位。因為他是在文學內部有破有立,對過去顛覆的同時,又影響了未來小說的走向。汪曾祺小說不僅僅是他的獨特風格,重要的是他那有靈魂的寫作。因為,他的小說靈魂在場。靈魂在場是當前我們寫作面臨的重要問題。

—— 謝志強

夜讀汪曾祺,燈下摩挲這些,生命彷彿被文字合成一體,似暮暮藹藹的鐘聲,回蕩在一地月光上,也像「一個個音符走進了譜子里」,煦煦然的,所有的春天一起開了花。

——錢紅莉

在汪曾祺誕辰百年之際,出版社與網站們紛紛表達了紀念,領讀文化推出了《百年曾祺:1920—2020》一書,由其長子汪朗作序,收錄了鐵凝、宗璞王安憶葉兆言、張新穎、史航等60位知名學者、作家的回憶與評論文章。豆瓣也推出了「汪曾祺誕辰100周年」專題,邀請讀者書寫自己的讀書感悟。

汪曾祺誕辰百年:書畫與美食之外,還有一個挨挨擠擠、明月溝渠的世界 - 天天要聞汪曾祺誕辰百年:書畫與美食之外,還有一個挨挨擠擠、明月溝渠的世界 - 天天要聞

今天,我們為大家分享一篇解讀汪曾祺作品中平凡人物的文章,正是這一個個布衣百姓的出場,讓大家看到了他所張揚和堅持的,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那深具人文生態意蘊和倫理追求的民間品格,在各種現代潮流面前,這是我們依然還保持「我們」的文化基礎。

布衣格

文 / 龔靜

(本報2018年2月8日)

汪曾祺筆下多平民人物是一目了然的,尤其以家鄉高郵為背景的那些作品中,賣餛飩熟食的,開藥店做炮仗賣絨線的,接生的撈屍的,賣菜的售米的,磨豆腐的挑餛飩擔的,教書的行醫的,各色人物,各種營生,撐起一副家業,活就一種人生。

他們都有本事,不在乎大小類別,一技傍身,此技亦必精粹,足以為生,也足以自尊人尊。有本事,卻並不江湖翻浪,亦非額頭衝天,目中無人,心中自有是非分寸,過清淡平常日子,做清靜自為之人。

汪曾祺誕辰百年:書畫與美食之外,還有一個挨挨擠擠、明月溝渠的世界 - 天天要聞

汪曾祺全集(全十二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19年版

比如王淡人先生,《故鄉人》之《釣魚的醫生》里的人物。自家小院,住家兼診所,葯都是自己做,「老婆、兒女,都是他的助手」,用料實打實。癩痢頭上的青黛,痄腮幫子上的大圓餅子,都是「用摻了冰片研出的陳墨畫的」。不過,如此這般的外科小病,怎好意思多要錢呢,況且當地病患並不都付得起現錢,有時也就給點雞蛋芝麻或者一隻雞,或者半袋鵪鶉,遇到實在困難的貧窮的,「就由病人的兒女趴下來磕個頭」,看着實在貧窮的病患,王淡人「不但診費免收,連葯錢也白送了」。「淡人夫婦,十多年沒添置過衣裳。」鄉人們說王淡人很傻。還做過更傻的事。第一件:有一年發大水,王淡人「在腰上系了四根鐵鏈,每一根又分在一個水手的腰裡」,和四個水手一起冒着翻船的危險去營救被困鄉親,為他們治病。「這真是玩兒命的事!」另一件傻事,給整天吃喝玩樂敗光家業的發小汪炳治搭背。好吃好喝請了發小住家裡,還用去好多家存的麝香冰片。「有人問王淡人:『你幹嗎為他治病?』王淡人倒對這話有點不解,說:『我不給他治,他會死的呀。』」汪炳沒有一個錢,病好後,他只能寫了很多鳴謝的帖子,貼在滿城的街上,為王淡人傳名。「淡人老婆賢惠,但這次也忍不住要問問那些麝香冰片值多少錢。王淡人笑一笑,說:『沒有多少錢。——我還有。』」其實,讀者如我們也知道這麼又是接濟窮患又是無償收治發小,本就不厚的家底還能經得起多少折騰啊,淡人先生只是淡然。

他平日除了看病做葯做「傻事」,最大的愛好就是釣魚,家挨着河,每天坐在河邊釣魚。「隨身帶一個白泥小炭爐,一口小鍋,提盒裡蔥姜作料俱全,還有一瓶酒」,「釣上來一條,刮刮魚鱗洗凈了,就手就放到鍋里」。當女兒喊他時,就知道有病人了,「魚竿插在岸邊濕泥里,起身往家裡走」。院子里種一架扁豆,一瓢菜。瓢兒菜的種子是特地費心找來的。診室里「掛着一副鄭板橋寫的對子,『一庭春雨瓢兒菜,滿架秋風扁豆花』」。王淡人「很喜歡這副對子」。汪曾祺在這副對子後面寫道:「這點淡泊的風雅,和一個不求聞達的寒士是非常配稱的。」

這樣的人,讓我想起「布衣」一詞。不求聞達,有技藝,有原則,有信條,有趣致,散逸不頹,有品有格。以今天的話來說,不需聚光,自帶光環。但其並不追求光環,亦非爭流百舸,不過如水一葦,自然而為。

小說最後以一句:「你好,王淡人先生!」收尾,是作者滿滿的情不自禁。

汪曾祺誕辰百年:書畫與美食之外,還有一個挨挨擠擠、明月溝渠的世界 - 天天要聞汪曾祺誕辰百年:書畫與美食之外,還有一個挨挨擠擠、明月溝渠的世界 - 天天要聞

手稿與畫作

比如葉三,《鑒賞家》里提籃賣果子的。《鑒賞家》看似是寫畫家季匋民和葉三之間的故事,其實落墨多在葉三身上。葉三四處尋摸好果子,當令的自然要比人家的好,各地時鮮才是他絕活,不攤不鋪,只跑宅門大家,提籃小賣三十多年養大倆兒子。明明兒子出息了,卻還是不願在家享清福,偏就喜歡賣果子,就是專給季匋民一人賣也歡喜。季匋民不單愛吃葉三的果子,也視葉三為知己,邊畫畫邊就着葉三送來的果子,葉三從旁看他畫,「專心致意,連大氣都不出。有時看到精彩處,就情不自禁的深深吸一口氣,甚至小聲地驚呼起來。凡是葉三吸氣、驚呼的地方,也正是季匋民的得意之筆」,所以別看葉三是個賣果子的,懂畫。一幅紫藤,葉三說好,季匋民問好在哪裡,「葉三說:『紫藤里有風。』『唔!你怎麼知道?』『花是亂的。』『對極了!』季匋民提筆題了兩句詞:深院悄無人,風拂紫藤花亂。」這樣的雅趣小說中有多處,呼應了小說開頭那句「全縣第一個大畫家是季匋民,第一個鑒賞家是葉三」。賣果子和鑒賞家,就這麼毫無違和地集於一人。葉三手頭雖然有不少季匋民的畫,卻從不會出售,季畫家死後很多人想來葉三這裡買畫,都是兩字「不賣」。有個日本人慕名而來,葉三念他遠道而來,只得把畫拿出來給他看,只聽得來人邊看邊嘆,末了,自然想買,多少價都行,葉三還是不賣。葉三死後,其子尊遺囑,「把季匋民的畫和父親一起裝在棺材裏,埋了」。

葉三賣有品有相的果子,自己也有品有格。

汪曾祺誕辰百年:書畫與美食之外,還有一個挨挨擠擠、明月溝渠的世界 - 天天要聞

《大淖記事》,江蘇文藝出版社2010年版

再比如陳泥鰍,《故里三陳》之一陳,救生船上的一個水手,專能在激浪中救人。救活人,也撈屍首。救起的活人,都已是家破人亡的,「陳泥鰍連人家的姓名都沒有問,更談不上要什麼酬謝了。」不過他幫助撈屍首,「卻是不少要錢的」。這也應該,水流風向非不清楚撈不到淹死者,是技術活,還是風險活,能不要酬勞?陳泥鰍錢掙得不少,卻不置產業,不積蓄,不娶老婆,心裏明白天天跟水打交道,三長兩短是常事,「留下孤兒寡婦,我死在陰間也不踏實」,「花錢散漫,有錢就喝酒尿了,賭錢輸了」。但也「偷偷地周濟一些孤寡老人」。這麼個憑本事吃飯的人,說來還真不起眼,但水邊討生活的地方,實在是少不了。這不,水流湍急的通湖橋橋洞里發現了一具女屍,卡在那裡,不動了,找陳泥鰍。陳泥鰍一看,水流猛而急,要撥動女屍非得快速精準的巧勁不可,弄不好會送命。沒多餘話,問求助的公益會要十塊現大洋。多了點,陳泥鰍說,「是多了點,我有急用」。允了,畢竟屍首在河道里,不是個事。裸身入水,「順着水流,筆直地竄進了橋洞」,「只聽見欸地一聲,女屍沖了出來。接着陳泥鰍從東面洞口凌空竄出了水面。大傢伙發出一聲喊:『好水性!』」這陳泥鰍拿了十塊錢轉身就走,不像大家想的那樣又喝酒賭錢去了,他進了陳五奶奶家。陳五奶奶守寡多年,兒子死了,兒媳婦改嫁,留下個孫子,祖孫倆艱難度日。這幾天孫子得了急驚風,奶奶「急得兩眼發直」。只見那剛從激流中竄出來的陳泥鰍「把十塊錢交在她手裡,說:『趕緊先到萬全堂,磨一點羚羊角,給孩子喝了,再抱到王淡人那裡看看!』說著抱了孩子,拉了陳五奶奶就走。」這場面也是一連串動作,無多餘之語言,無多餘之動作,一氣呵成,像那「筆直地竄進了橋洞」的身條,精鍊、輕盈。

汪曾祺描寫陳泥鰍的用詞也是精鍊輕盈,「筆直」入水,「凌空」出水,救人時的專註,助人時的急切,平日過日子的洒脫。一個水手,有型有度,冷水急湍熱心腸,漂亮。

想像王淡人看到急匆匆抱着孩子來就診的陳泥鰍,兩人必不會客氣招呼,一個趕緊接過孩子,一個在旁候着,最後大概是看到孩子沒了大礙,陳泥鰍後退幾步,開門悄然離去,走過扁豆花架,走出院子,應該會聞到不遠處的湖水水氣。

這些人物,皆平民,皆一技傍身,皆不求聞達,自在自為。雖然周遭的世道不會沒有風雲,天災人禍輪流上演,可他們在水色和秋風裡該怎麼活就怎麼活着,活出自己的特色。

這些人物,與汪曾祺擅寫的另一類人物——手工匠人(比如《戴車匠》)也還不同,後者誠然也是靠手藝兢兢業業掙出一份家業,人物也蠻有特點,但似乎作者比較少筆涉這些人物的「格」。雖然,「格」這個字眼放在以前可是不輕易能用的,格調、人格,做一個有格的人當為人生追求,不過,現今「格」似乎已成大俗,要說「格」會被視為「裝」,好像沒格才是真性情,不過「性情」一詞也已泛濫並內涵虛泛,什麼都是性情,大概也就沒啥性情了。但是,還是要說「格」,這麼好的詞為什麼要有意遮掩,自尊和尊人,自律和內美,一步一行於世間,如舟行於江河湖海,有法度有品格,不枉世間渡。

汪曾祺誕辰百年:書畫與美食之外,還有一個挨挨擠擠、明月溝渠的世界 - 天天要聞

《聊齋新義》,廣東人民出版社2020年1月版

此乃中國文化中很有特色的布衣風範也。布衣者,平民百姓,但亦非平民百姓一語可概之,好比諸葛亮所云「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不是所有的平民都能稱之為布衣的,布衣實乃平民堅守的一種信念,或者說對自己的期許,不畏權勢,不迷神靈,感受塵世煙火生命本源。布衣與中國古代之「士」又有些不同,士泛指讀書人,不過有的尚有一官半職,或曾經仕途,或已然致仕歸家,更傾向於某種儒家精神的踐行者,所謂士人風骨。而布衣,竊以為更民間一些,也不一定是讀書人,但做事做人揖讓進退有度,或許也無若諸葛亮式的躬耕南陽其實心懷天下之心境,但有眼界有胸次有情懷有境界,當然布衣不必掛言境界云云,不過踐行平常心平常日子罷了。

如醫者王淡人先生的淡泊和急公好義,如小販葉三人微卻品雅,如水手陳泥鰍的洒脫和拳拳之心,字裡行間,看得出來汪曾祺對筆下人物的歡喜,他們各有各的活法,活得各有各的味道,共通之處皆為有格。

汪曾祺在《自報家門》一文中談到他父親是個多才多藝的人:「他不但金石書畫皆通,而且是一個擅長單杠的體操運動員,一名足球健將。他還練過中國的武術。」常有人求畫,卻是疏懶,「他的畫室里堆積了很多求畫人送來的宣紙」,卻並不畫,天氣晴好,興緻來了,才打開畫室作畫。喜歡畫菊。常跟孩子們一起玩,會很多種樂器,給孩子做風箏。「比較有同情心,能平等待人」,對兒子汪曾祺說:「我們是多年父子成兄弟。」「這種脾氣也傳給了我。不但影響了我和家人子女、朋友後輩的關係,而且影響了我對我所寫的人物的態度以及對讀者的態度。」汪父名汪菊生,字淡如,多才多藝之外也承傳汪家祖上眼科醫術。有研究說王淡人原型即汪父汪菊生。汪菊生只是「一方之士」,名聲未出鄉里,卻是有布衣格的人。

汪曾祺誕辰百年:書畫與美食之外,還有一個挨挨擠擠、明月溝渠的世界 - 天天要聞

或言類似汪曾祺小說中這樣的人物,不過是小城市人,影響不出方圓,不是那種流布極廣的人物,與大城市的潮流不具備抗衡性,但個人以為這樣的人物的意義並不在於地方大小,也不在於是否旺達,而是具有人文生態意蘊,他們帶有民間社會深處之倫理追求,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流脈,所謂的大城市的現代性不能成為摧毀其傳承一脈的理由。不說汪曾祺小說人物的年代,就是當下社會,手機微信、智能AI生髮的時代,技術的確越來越無遠弗屆,「單向度」「同質化」確乎成為現代人的趨勢,但大千世界,生活方式和價值追求如同生物的多樣性,總不會一元單求,社會文化和人性中有些根性的質素依然靜水流深。

現代社會,「廟堂」依然受人追捧,「廣場」似乎都搬到網絡上去了,觀眾和主角互相切換,各種媒介發達,表達的途徑早已多元,竊以為倘若布衣有格於社會大眾深入人心,藏龍卧虎有之,散淡平逸有之,振聾發聵有之,或者社會會多一些理性,少一些暴戾。無論何種社會時代何種潮流變幻,布衣格仍然應為一個人的氣象深蔚。

新媒體編輯:鄭周明

汪曾祺誕辰百年:書畫與美食之外,還有一個挨挨擠擠、明月溝渠的世界 - 天天要聞汪曾祺誕辰百年:書畫與美食之外,還有一個挨挨擠擠、明月溝渠的世界 - 天天要聞

新年文創季

汪曾祺誕辰百年:書畫與美食之外,還有一個挨挨擠擠、明月溝渠的世界 - 天天要聞汪曾祺誕辰百年:書畫與美食之外,還有一個挨挨擠擠、明月溝渠的世界 - 天天要聞汪曾祺誕辰百年:書畫與美食之外,還有一個挨挨擠擠、明月溝渠的世界 - 天天要聞汪曾祺誕辰百年:書畫與美食之外,還有一個挨挨擠擠、明月溝渠的世界 - 天天要聞汪曾祺誕辰百年:書畫與美食之外,還有一個挨挨擠擠、明月溝渠的世界 - 天天要聞

郵發代號:3-22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