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金檬
春天的樂趣,不僅在於賞花,還有「野采」。
除了挖筍、采野菜,最近網上還風靡起了撿「小楓樹」。
「春天的楓樹底下總能找到驚喜,被一棵棵小楓樹治癒了。」
「撿小楓樹的季節又到了,看看你周圍哪裡有楓樹,挑一棵好看的,就能在附近撿到它的崽。」
社交平台上,上百名網友分享着野采楓樹小苗的攻略和經歷。
不少浙江網友說,在小區的綠化帶里,很容易就能撿到楓樹的「小崽子」,將小苗連根拔起,回家裝進花盆裡養起來,就得到了一盆小盆栽。
「我也撿到楓樹寶寶了,就在小區里。」杭州的邱女士和記者說道。
受訪者供圖
前兩天,邱女士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有網友分享野采「小楓樹」的經歷後,也加入其中。她帶着挖野菜的小鏟子,在小區里一番找尋,很快就在幾棵大楓樹下的土裡找到了好幾棵小苗。
這些小苗頂着翠綠色的新葉,在春風中輕輕搖曳。
受訪者供圖
邱女士花了十來分鐘就將小苗挖了出來,它們現在已經全部被裝進花盆,加入營養土,變成了美觀的小盆栽,目前狀態不錯。
「它們都是楓樹自發籽播小苗,自由長出來的,不採的話,綠化工人可能也會當雜草清理掉,不如帶回家悉心養護起來。」她說,不過要注意不要破壞原本的綠化,「我覺得真正愛護植物的人會取之有道的,建議到邊邊角角沒有草坪的地方去采。」
受訪者供圖
邱女士把野采楓樹苗的經歷發佈在社交平台後,引發了一眾網友討論。
廣東、福建的網友表示羨慕:「眼紅了,求郵寄。」
還有經驗豐富的網友分享攻略——杭州最近都是晴天不太好挖,可以等下雨後帶原土挖,比較好存活;前期挖出來不能缺水,可以先水培髮根,再土培……
另有網友晒圖:「去年採回家養的,今年長大了好多。」
邱女士說,大家對於野采和養植物之所以感興趣,其實也是一份憧憬。「對於生活在城市裡的人來說,周末挖野菜、徒步、露營,都是一種解壓方式,養植物亦然。植物自帶治癒力,養成系的感覺、創造型的愛好會給人正反饋,對生活也更有盼頭和期待。」
寧波網友「雨齊」也成功撿到了「小楓樹」。「小區的楓樹旁,被落葉覆蓋著,就露出一點葉子。」她說,用小鏟子挖出來,就拿回家種在花盆裡了。「楓樹是觀葉植物,很好看,擺在家裡心情都好了。」
受訪者供圖
網友們曬出的野采小苗普遍都是什麼品種?是怎麼形成的?記者也幫大家問了植物專家。
科普作家、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學博士史軍說,這些小苗主要是雞爪槭,基本上是種子萌發來的實生苗,在很多地方都有。
不過,他並不建議大家去綠化帶挖,「因為有些小苗可能是有目的補充的,隨意挖可能會對自然植被造成一些破壞。」
記者也從杭州園林綠化部門了解到,這種行為不提倡,雖然對泥土不一定有影響,但是這個過程中,對現有綠化難免造成破壞。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