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發燒捂着出汗就能退燒?這種「偽科學」你還在相信嗎

「發燒了就多穿點,捂出點汗就好了」,這種觀點很多人都知道,有些人還實際採取措施。這種觀點把發燒等同於感冒,認為捂出汗就可以治癒,實際上是火上澆油

武漢晨報就報道過:一歲嬰兒發燒捂汗,導致高燒不退,送醫後不治身亡的新聞。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小孩子發高燒時,一般會出現手腳冰涼的情況

但是,不能通過捂汗來解決,身體溫度太高,很容易出現脫水的情況。嚴重的,還可能引起缺氧、器官衰竭的問題,直接威脅寶寶的生命

小兒發燒如何退燒好?

兒科醫生提示家長們,小朋友發燒了,需要測量溫度後再進行降溫,而不能像受了風寒一樣,把自己包裹的三層外三層捂汗治療。

很多人認為寶寶一發燒,就用被子把他們裹得嚴嚴實實的,一定要把汗給捂出來,這樣做其實是不對的。

有的家長認為,小朋友在發燒時身體發抖,就以為是發冷,其實是他們體溫上升導致的痙攣。

不過,如果生活在乾燥寒冷的北方冬季,在室內就需要適當減少衣物。如果是趕路去醫院看病,一定要做好保暖防寒。等到了醫院後,可適當減少衣物,幫助寶寶降低體溫。

到醫院檢查之後確定病因,需要按照醫生的要求進行護理。不要相信什麼土方法,很容易就會耽擱最佳的治療時間,導致不可挽回的效果。

小兒發燒常見的物理退燒法

✔減少衣被:傳統的捂汗方法,並不利於散熱,發燒後不要給孩子穿過多的衣服。非但不利於散熱退燒,反而會導致高熱驚厥

對於一般的孩子來說,最好的方法還是減少衣服降溫。

✔冷敷法:這個方法簡單有效,就是用冷毛巾敷在寶寶額頭,毛巾焐熱了後,再用冷水浸泡重新敷用。

✔多喝水:發燒後多喝水,有助於發汗散熱,可以很好地調節體內的溫度。幫助寶寶調節體溫,補充身體丟失的水分。

✔全身溫水拭浴或泡澡:可以把寶寶的衣服脫了,用37℃的溫水泡澡,可以幫助皮膚血管擴張,增加身體的散熱。而且體表的水分蒸發時,也可以帶走一部分的熱量。

✔低溫室法:室內溫度調整在26℃左右,可以使體溫緩慢下降。一般都是採用空調調節室溫,通過空氣帶走多餘的熱量,這種方法適用於1個月以下的小嬰兒。

也可以把嬰兒的衣服敞開,放在陰涼的地方,過一會兒體溫就會降下去。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寶寶發燒時伴隨有畏寒、寒戰,這個方法就不適用了。

五個發燒後處理誤區需警惕

感冒發燒是常見的事,誰都不能避免,不過遇到了一定要採取正確的方法。尤其是年紀尚幼的小孩發燒,一定要謹慎小心,千萬不要重蹈覆轍,導致不可挽回的後果。

誤區一:使用退燒藥

很多人在發燒後,都會使用退燒藥,想要儘快退燒。特別是小孩子在吃了一種退燒藥後,看到沒有效果,又會馬上服用另外一種,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為。

需要根據發燒的情況,來確定退燒的方法,溫度不高可以採用物理降溫。即使使用藥物降溫,也只能吃一種退燒藥。

如果出現發燒不退的情況,也不建議盲目使用藥物退燒,需要快點去醫院檢查。查明原因,在醫生的指導下積極地進行治療,避免給身體帶來不必要的傷害。

誤區二:蓋上厚被子捂汗

一些家長遇到寶寶發燒,第一件事就是給寶寶蓋上厚被子,想要給寶寶捂汗,認為這樣做可以退燒。這種做法非常不可取,這樣做會抑制孩子身體的散熱。

尤其是剛出生沒多久的寶寶,他們的體溫中樞發育不完全,這樣很容易導致脫水,讓病情變得更加嚴重。

誤區三:給寶寶渾身擦酒精

酒精蒸發能夠帶走身體上的熱量,這是一個簡單的物理常識,很多的成人也會用的一個方法。不過這種方法不能應用於寶寶身上,而且還可能帶來傷害。

寶寶的皮膚,自我保護系統並不完善。如果用酒精擦拭身體,皮膚可能會把酒精吸收到體內,導致皮膚出現過敏,嚴重的,還會出現酒精過敏的情況,很容易就傷到了寶寶的皮膚。

誤區四:退燒不及時

有時候知道發燒了,還不採取退燒措施,等到身體接受不了了,才去看醫生。這本身對身體就是一種傷害,即使是成人也會吃不消的,更何況是小朋友呢。

誤區五:防着涼不洗澡

發燒後也是可以洗澡的,這樣可以幫助身體的散熱,有利於控制體溫。不過在洗完澡後,需要快點把身上的水擦拭乾凈,穿上乾爽衣服,避免風寒入侵。

枕邊育兒寄語:

簡而言之,每個人的體質不同,說不上哪種方法最好。不過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遇到發燒這種情況,最好的方法就是去醫院治療。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和物理治療,不要相信什麼土方法,平時也要多增強體質以預防疾病。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