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卡成為盲盒、手賬之後又一新愛好,「10後」也加入其中

「你玩咕卡嗎?」「要不要咕一咕試試看?」近年來咕卡火了,成為繼盲盒、手賬之後又一深受年輕人喜愛的小眾愛好。相關咕卡愛好者介紹,咕卡的發音是根據韓文音譯而來,大意是使用貼紙來裝飾卡片。相比火漆滴膠等愛好,咕卡的入門難度相對較低,僅需一張塑料卡、一把鑷子、幾張貼紙就能實現手創的快樂。當下,咕卡還與潮流追星文化相結合,不僅深受年輕人的熱愛,也頗受青少年的歡迎。

繼盲盒、手賬之後咕卡走紅,愛好者:創作過程很解壓

「咕卡真的很讓人上頭」「一口氣咕了七八十個」……在小紅書平台檢索「咕卡」,便能見到大量咕卡愛好者曬出的咕卡成品。圖片中,形狀各異的小塑料盤(咕盤)上裝飾着各種類型的貼紙,安上鑰匙鏈後,就變成了一個個裝飾品,可以將其掛在背包或其他物品上進行展示。

今年23歲的濟南手工愛好者洋洋,便是「咕卡大軍」中的一員。「最初我玩手賬和盲盒,2022年咕卡開始走紅,我買文具的時候就順便買了些咕盤和貼紙,慢慢也成了咕卡愛好者。」洋洋介紹,在圈外人眼中,咕卡就是將貼紙貼到小塑料盤上做裝飾,「曾有人將這類愛好視為』智商稅』,因為他們不能理解咕卡的意義。」

在洋洋看來,咕卡的製作過程是極為解壓的,使用鑷子一張張取下貼紙再進行粘貼,這種沉浸式的體驗能讓人釋放無限壓力。「製作咕卡的過程也是個人審美的體現,每個人都能打造自己獨一無二的咕卡,你可以將它放在任何地方做裝飾。」洋洋介紹,目前咕卡還可以融入手繪、滴膠、火漆等創意,發散思維打造更加與眾不同的咕卡。

咕卡網絡平台關注度較高,「追星族」成重要支撐部分

黃河記者注意到,截至12月26日下午,小紅書「咕卡」話題的閱覽量已高達2.5億,「咕盤」「咕卡小能手」等話題的閱覽量也達到上億次。在微博平台,「咕卡超話」的粉絲量高達46.7萬,不少咕卡愛好者在其中溝通、交流。

在「追星族」江江看來,咕卡的走紅除了解壓、門檻低等因素外,與潮流「愛豆文化「也有較大的關係。

「不少』追星族』會把自己喜歡的愛豆照片打印出來,再搭配咕卡進行裝飾。目前的咕卡愛好群體中,製作愛豆咕卡的群體能佔到不小的比重。」洋洋介紹,有的「追星族」還會把偶像的證件照、飯拍照裝進咕卡內予以裝飾。製作精良的愛豆咕卡,會被其他粉絲掏腰包買走。

在電商平台,檢索「愛豆咕卡」「追星咕卡」,也能見到與之相關的產品正如火如荼的銷售。不同尺寸的咕卡成品可以用作飯卡裝飾、鑰匙扣裝飾、相框裝飾等等。

除去愛豆咕卡外,動漫類咕卡、遊戲類咕卡也同樣擁有較大的粉絲群體。在種草平台,有粉絲將《光與夜之戀》、《魔法少女櫻》、《LOVELIVE》等知名遊戲、動漫的咕卡成品進行展示,收穫了不小的關注度。

濟南文具店有咕卡在售,Z世代年輕人追求個性化消費

新黃河記者走訪濟南部分文具店發現,如今這類店鋪內也能見到咕卡產品的身影,它們多是與手賬膠帶、便利貼等產品一同銷售,售價普遍在10元到20元上下。

在電商平台,咕卡套裝、咕卡磚、咕卡貼紙、咕卡桶等產品也銷售得極為火爆,消費者僅需花費幾十元便能買到心儀的咕卡產品。瀏覽這類商品的評論區不難發現,不少消費者是將咕卡買來給孩子玩。

一位潮玩業內人士告訴新黃河記者,目前喜歡玩咕卡的多是95後、00後和10後。「咕卡本身就帶有潮玩性質,與盲盒、手賬一併屬於新興小眾愛好,喜歡這類愛好的往往是年輕人和青少年群體。」

新黃河記者注意到,此前QuestMobile發佈的《2022Z世代洞察報告》顯示,以95後、00後為代表的「Z世代」族群正進入消費主場,其規模約有3.42億人,佔到總人口的23%。Z世代的年輕人在不斷追求多元、國潮、個性化的消費理念。

在部分家長看來,孩子玩咕卡可以增強動手能力、提升審美水平,但同時也需要妥善分配玩咕卡的時間。「可以將其視為學習之餘的手工體驗、勞逸結合的課餘活動,但也不能過度沉迷咕卡,不然將會影響孩子學習。」

新黃河客戶端記者:孟天宇 編輯:鄭楚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