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珍珠蘆薈又被稱為木銼蓮、須蘆薈或木銼蘆薈,屬於百合科蘆薈屬的多年生常綠肉質草本植物,原產於非洲等熱帶地區。
這種植物的特點是葉子多而短,呈蓮座狀生長在莖桿上,葉面密布白色小突起,植株的生長速度相對較慢,植體則顯得肥厚。
與大多數蘆薈相似,珍珠蘆薈喜歡溫暖、充足的陽光,不耐寒,耐乾旱,但卻忌水澇。因此,為了促進植物的生長,需要提供良好的通風條件,避免高溫和高濕環境。
珍珠蘆薈在氣溫超過30℃或低於5℃時停止生長,而0℃以下則可能受到凍害,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30℃。
它屬於短日照類型植物,因此需要充足的陽光,雖然光照不足容易導致植株過長,但過強的陽光也可能使植株休眠和生長減緩,因此夏季需避免高溫曝晒。
珍珠蘆薈的花期在12月至次年3月,果實成熟期則在2月至5月,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地下莖能夠產生分櫱,形成許多新株,因此可以通過分株繁殖後代。
一、珍珠蘆薈的作用
蘆薈是一種具有藥用、食用和觀賞等多重價值的植物,因此一直以來都受到人們廣泛關注和研究。
尤其在二戰後,蘆薈被大規模種植並廣泛應用於藥用,目前,美國、日本、韓國成為世界上主要的蘆薈生產國,實現了規模化、集約化和系列化的生產。
近年來開始重視並支持蘆薈產業的發展,湧現出了許多蘆薈產品,包括蘆薈化妝品、蘆薈牙膏、蘆薈酒、蘆薈膠囊等。
在這些產品中,珍珠蘆薈的葉片含有蘆薈大黃素和蘆薈寧,其葉肉中的粘膠質含有多聚糖,因此成為美容的佳品。
此外它對口腔健康也有積極效果,可用於口瘡、口腔炎、口腔潰瘍的治療,具有抗菌、抗癌、強心、鎮痛、利尿、健胃等多種功效。
由於其多功能性,珍珠蘆薈不僅在經濟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時也被用於食用和觀賞。
隨着蘆薈功能的不斷開發和產品的不斷延伸,市場對其需求必將進一步擴大,預計蘆薈產業的發展將備受矚目,因此,珍珠蘆薈的繁殖和栽培技術顯得十分重要。
這一領域的不斷進步將有助於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形成供不應求的格局,推動蘆薈產業蓬勃發展。
二、珍珠蘆薈的繁殖與栽培技術
1、繁殖方法
珍珠蘆薈的繁殖方法主要包括分株和扦插兩種,其中分株是在春、夏、秋三季進行的,最佳分櫱期為4月至6月。
雖然整個生長期都可以進行分株,但春秋兩季的溫度條件更為適宜,對於兩年生的珍珠蘆薈來說,在1年內就能成功分櫱10個。
當分櫱長到3~5片小葉和3~5條小根時,就可以從母株上分離,春、秋季進行分株最佳,新苗迅速恢復生長,同時成活率也較高。
只要種植床通氣透水狀態良好,分株後小苗能夠快速恢復生長。
分株是一種成功率較高但效率相對較低的繁殖方法,這個過程涉及將莖基部帶有幼根的幼苗從母株上剝離,並將其移植到苗床或生產田中。
另一種繁殖方法是扦插,使用的材料可以是葉腋處5厘米以上的幼芽,也可以是切取的幼芽,切取材料後,將其放置在陰涼處晾乾。
待切口乾燥並無細菌感染後,可以在陰涼的沙土苗床上進行扦插。
在扦插時,切忌避免雨水,待生根後(約20天),保持土壤濕潤,適量施以薄肥,當生長出3~5條較粗壯的根時,即可移栽到大田。
扦插是一種傳統而高效的繁殖方法,可以有效地增加珍珠蘆薈的數量。
這兩種方法各有特點,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繁殖方式,將有助於珍珠蘆薈的生長和繁衍。
2、定植
珍珠蘆薈的盆栽定植需要注意幾個關鍵要點,首先由於蘆薈葉片較為寬厚,因此選擇大花盆進行盆栽是非常重要的,這可以在圖中清晰看到。
土壤的選擇至關重要,最好使用通氣性好、排水良好的砂土,這不僅有助於防止病蟲害,還是根系正常生長的重要保障。
在定植期間務必避免土壤積水,以免對蘆薈的生長造成不利影響。
最適宜的定植季節是在春季和秋季,儘管蘆薈四季均可進行定植,但春秋季的氣溫更為適宜,有助於減少植株生長過程中的損失。
盆土的選擇也是關鍵,在上盆定植時,盆土不宜太淺,需要將蘆薈苗垂直放入盆中央。這有助於植株在盆中更好地生根並保持良好的生長狀態。
3、栽培方法和光照控制
在珍珠蘆薈的栽培過程中,利用大棚可以事半功倍,因此大棚成為絕大多數種植者不可或缺的工具。
此外田間管理方面涵蓋了光照控制、溫度控制、濕度控制、水肥管理、除雜草、病蟲害防治、防晒和防凍等多個方面。
在光照控制方面,珍珠蘆薈在生長發育中需要較長的光照時間和充足的陽光,過強的陽光也可能對蘆薈的生長造成不利影響,甚至導致植株受傷死亡。
在春秋季光照較為柔和、時間適中,最適宜珍珠蘆薈的生長,因此無需採取其他特殊措施。
而在夏季,陽光強烈且日照時間較長,午間的直射陽光和長時間的暴晒可能使葉片失水捲曲、葉尖焦尾,進而影響植株的正常生長。
因此在夏季需要採取遮陽措施,使用遮陽網進行遮蔭,在熱帶地區,還需根據光照強度選擇合適厚度的遮陽網,以達到預期的防晒效果。
4、溫度和濕度
珍珠蘆薈在15~30℃的溫度範圍內生長最為適宜,因此在春秋季節,我們無需過多擔心溫度對珍珠蘆薈的影響,只需在大棚中進行正常種植即可。
夏季一旦大棚溫度超過30℃,植株就容易遭受腐爛和枯萎的威脅。
在夏季我們需要採取遮陽措施,保證適度通風換氣,有必要時甚至可以收取大棚薄膜以降低溫度,確保植株在良好的環境中生長,避免病害的發生。
冬季的溫度下降到5℃時,珍珠蘆薈會停止生長,而低於0℃則可能導致凍害,使植株死亡。
因此,冬季溫度控制以保持溫暖為主,尤其在較冷的地區,可以適度降低大棚的高度,確保冬季溫室內溫度仍然較高,以保障珍珠蘆薈在冬季正常生長。
濕度控制對於珍珠蘆薈的生長也是至關重要的。在春秋兩季,濕度應保持在70%~85%之間,這有利於珍珠蘆薈的正常生長。
在夏季和冬季,植株可能會進入休眠狀態,過高的濕度會降低植株的抵抗能力,容易導致病蟲害、凍害和爛苗的發生。
因此在夏季和冬季,我們需要控制澆水量,及時通風透氣,以降低大棚內的相對濕度,最好將濕度保持在70%以下,有助於植株的健康生長。
5、水肥管理
珍珠蘆薈的水肥管理是根據種植的時間和季節來制定的,首次種植時,應在土壤中施加適量的基肥。每畝土地約施加1500公斤農家肥,充分兌水後施加。
在植株穩定生長兩個月後,需要進行適度的追肥,根據實際情況,通常每畝土地追加農家肥2000公斤、尿素5公斤、過磷酸鈣25公斤,混合兌水後施加。
一般來說,一年中施肥的次數為3~4次,主要集中在春季和秋季的生長期,在冬季和夏季的生長緩慢期,可以適當減少施肥量。
在進行施肥前,通常需要進行除草處理,這樣做可以確保更多的肥料被植株吸收,同時在除草後,土壤疏鬆有助於促進根系的吸收。
這種綜合管理措施能夠提高水肥利用效率,促進珍珠蘆薈的健康生長。
6、除雜草
定期進行除草是珍珠蘆薈栽培中十分重要的環節,除草有助於減少雜草與珍珠蘆薈根系、葉片的競爭關係,通常每年需要進行3~4次的除草,而在進行除草後,還可以適當進行追肥。
需要注意的是,珍珠蘆薈對除草劑的抗性較差,使用除草劑可能會影響其正常生長,因此最好不要採用這種方法進行除草。
在進行除草時,要小心避免對蘆薈根系的破壞,特別是在處理一些較為粗壯的雜草時,建議使用工具慎重去除。
對於病蟲害的防治,由於珍珠蘆薈的表皮帶有角質層,並且體內含有殺菌作用的蘆薈酊,因此其病蟲害較少。
然而種植期間的病蟲害通常是由於不良的種植條件引起的,比如土壤積水導致腐爛、過密種植導致雜草滋生蟲害、溫濕度控制不當導致黑斑等。
因此病蟲害的防治主要需要改善種植環境,一些常見的病蟲害包括根腐病、蚧殼蟲、紅蜘蛛和葉斑病等。
根腐病通常是由於土壤過濕引起的,可以將植株拔出,切除腐爛組織,然後使用除菌藥物噴洒切口,晾乾後再種植於濕度適宜的土壤。
對於蚧殼蟲和紅蜘蛛的防治,可以使用適宜濃度的敵敵畏或樂果進行噴洒,定期(約2-3個月)進行噴洒,如果發生病蟲害,則需要每周噴洒一次,連續噴洒3-4周。
在高溫高濕時,可能會偶爾發生葉斑病,此時除了加強通風透氣和遮陽外,還可以使用銅大師和食用白醋的混合液(1000倍液銅大師+300倍液食用白醋)進行防治。
結語
珍珠蘆薈的種植過程需要科學細緻的管理,從選擇適宜土壤到溫度濕度的控制,再到水肥的合理施用和病蟲害的防治,每一步都影響着植株的健康成長。
定期的除草和精心施肥不僅促進了生長,也提高了產量和質量,通過合理運用大棚和遮陽網,提供理想生長環境。
珍珠蘆薈的栽培不僅關乎農業生產,更涉及美容、醫藥等多個領域,因此對其繁殖和栽培技術的深入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 蘆薈栽培新技術[J]. 龍冰雁;申明達;廖高文.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12)
[2] 大棚蘆薈高產栽培技術初探[J]. 俞安良;裘珺琳.上海農業科技,2011(06)
[3] 蘆薈繁殖方法及栽培管理技術[J]. 夏桂生;夏夢婷.中國園藝文摘,2011(05)
[4] 植物激素對珍珠蘆薈愈傷組織誘導和芽分化增殖的影響[J]. 李曉玉;羅紀軍;朱蘇文.安徽農業科學,2007(30)
[5] 蘆薈及其栽培技術[J]. 朱永瑩.熱帶農業科學,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