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飆》早就追完,後勁兒反而更大了……

2023年02月17日19:24:29 家居 2155

最近《狂飆》太火了,兩周前,都已經大結局了,我在各種熱搜轟炸、提前知道了所有好人壞人是誰以後,還是以「狂飆」的速度把這部劇刷完了,然後,和很多人一樣——

迷上了張頌文,還有高葉。

這兩個人有很多共性:都不年輕了,在這個行業多年,一直沒啥名氣,但又憑藉著過硬的專業且直擊人心的表演,終於火了,被大家看見了。

《狂飆》早就追完,後勁兒反而更大了…… - 天天要聞

我這時才注意到,對哦,大哥就是《隱秘的角落》里那個失去女兒、食不下咽無比悲傷的爸爸,演得超好;

《狂飆》早就追完,後勁兒反而更大了…… - 天天要聞

什麼?大嫂還演過《理想之城》里那個唯唯諾諾的小職員吳紅玫?我看過啊,很驚訝,沒對上號,因為這完全是兩個人啊——真*演什麼,就成為什麼;

《狂飆》早就追完,後勁兒反而更大了…… - 天天要聞

——只要還給我機會,我就虛心、神聖對待每一個角色,無論大小、無論是誰。

你知道我還感動於什麼嗎?是他們倆,特別經得起「考古」

尤其張頌文,就好像你已經提前知道了一個人輝煌的現在,再倒帶回去,發現了一個個蛛絲馬跡,串起了他之所以成為今天的自己的秘密——

不是一天好,就理所當然被看見;是難得能堅持數十年如一日的好,真誠、真實地如其所是、與人為善。

好像《演員的誕生》里,當所有評審,都覺得演員李夢在劇組一場戲裏提出「買同樣的蘋果、演戲更有感覺」是在耍大牌,是張頌文,替她說了話,「我看到你就是很想把這個角色演好。」

《狂飆》早就追完,後勁兒反而更大了…… - 天天要聞

他不是僅僅在《狂飆》播出期間,就去回復粉絲,整出不少幽默的小金句

《狂飆》早就追完,後勁兒反而更大了…… - 天天要聞

而是一直如此,經常這麼「接地氣」

《狂飆》早就追完,後勁兒反而更大了…… - 天天要聞

他不是演什麼了,才去琢磨跟進入這個角色;而是會把工作也當做生活、旅行的一部分,始終有一雙發現、好奇跟覺察的眼睛:

他還是個長情的人,每年都會去已故的經紀人微博下面留言,就像老朋友嘮叨一樣——

《狂飆》早就追完,後勁兒反而更大了…… - 天天要聞

在一個人寂寂無名、不知未來如何的時候,這無關作秀、也沒法策劃,就是真心流露,無他。所以當這些被挖掘出來,才顯得那麼可貴:

你看,他一直是這樣值得被看見的人啊!

當然,人無完人,我不傾向「造神」,也從不相信所謂「人設」,最安全最本分的,其實一直都是真實做自己

你未必能全部袒露,但至少,你從不撒謊欺騙;你未必能事事周全,但至少,你不會刻意虛偽。

寫這些、看完《狂飆》兩周了突然想寫點什麼,也是被觸發到了。

周二的文章(這個情人節,我勸老公別回家了,自己浪一浪 ),收到了很多留言:

《狂飆》早就追完,後勁兒反而更大了…… - 天天要聞《狂飆》早就追完,後勁兒反而更大了…… - 天天要聞

就忽然覺得,好感動啊,好像我一直想表達的,被深深看見了;

我打開着自己的真實和脆弱、有感而發記錄下的那些,也能被你們深深懂得、感動……就……特別幸福。

慢成長這個公眾號,是2015年建號的,與我和花時間的孩子幾乎同齡,一晃兒,也8歲了。

我那會兒剛開始寫文章時,其實毫無信心,我也是個新手媽媽啊,咋能寫出對別人有價值的內容?所謂的親子講師、心理諮詢師,都是這8年,在日復一日的輸出里,慢慢學習和發展出來的

有時候覺得自己就像個老黃牛,不知不覺竟然在這一塊地上耕種了8年;我對自己沒有嘗試一些新東西,不是沒有不滿和憤怒,甚至對寫作本身,也產生過很多次自我懷疑:

我分享的大多是親身經歷,是不是太「自嗨」了;我越來越少提具體的方法,而是去講完整、看見、愛……這些,能幫助到大家嗎?

《狂飆》早就追完,後勁兒反而更大了…… - 天天要聞

要麼是我不會、要麼是我不想,我也在學習一些寫作方法、人要終身成長進步,但我發現,最有能量、最能產生連接的,還是我在寫的當下、真的有感而發的那些文字——我無比忠於自己、真實做自己的那些時刻

你說閱讀量有下滑,我是不是沮喪呀?非要寫標題黨,才有流量嗎?我生不生氣呢?

這些對內心的激蕩,也是一場看見自己的旅程:我會努力,也得接受,有始就有終。但至少在我寫公號的這些年,我是很有點「傻氣」和「真實」在身上的,謝謝你們告訴我,你們願意看見這樣的我,謝謝你們,讓我連接到了同類的你們。

《狂飆》早就追完,後勁兒反而更大了…… - 天天要聞

正當最近我有些「悲壯」、感慨慢成長也會有「壽終正寢」的那一天,我發現,同樣的難題,最近大家都在遇到:微信算法,確實是變了,很容易「相忘於江湖」,連我爸,都看不到更新,還以為是我們沒發文……

我想,與其在那空悲切,不如我做點什麼,敞開我的脆弱,真實地向大家去求助

這裡沒有高高在上的「專家」,只有自己也感同身受、經歷過低谷、渴望給出連接和善意的兩個媽媽——

願真誠的人們,不走散。

——END——

作者:吉吉。微信公眾號「慢成長」聯合創始人,二寶媽,美國註冊正面管教家長/學校講師,前香港資深傳媒人,現居深圳。追求細水長流,也愛勇猛精進,愛唱歌愛生活愛自我管理,願與娃一起慢成長。

家居分類資訊推薦

修不了空調,買不到書包,關稅對美影響可能在幾個月後真正顯現 - 天天要聞

修不了空調,買不到書包,關稅對美影響可能在幾個月後真正顯現

上個月,美國宣布自5月2日起取消對中國小額包裹免稅政策。日前,美國一家物流行業數據分析平台負責人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就表示,高關稅下美國零售商從國外進口的貨物會越來越少,造成消費者可選擇的商品嚴重短缺,影響美國民眾生活起居的方方面面。美國「貨運浪潮」公司首席執行官 克雷格·富勒:我認為一些大型零售商,...
24萬餘元買的原木傢具貨不對板,消費者起訴獲賠73萬元 - 天天要聞

24萬餘元買的原木傢具貨不對板,消費者起訴獲賠73萬元

00:15華聲在線4月30日訊(文/視頻 全媒體記者 虢燦 通訊員 蔣志強 胡海鵬)花了24萬餘元購買全套傢具,合同約定全部使用桃花心木原木,不能使用其他木材,收貨時卻發現傢具的輔材、面板使用了其他木材,買家認為家居館涉嫌欺詐,起訴到法院要求「退一賠三」。近日,衡陽市蒸湘區人民法院判決,賣家退貨退款並賠償73.14萬元...
中年斷舍離:一場精神的二次發育 - 天天要聞

中年斷舍離:一場精神的二次發育

在東京銀座的精品店裡,我遇見了42歲的山田女士。她正專註地擦拭着僅有的三支口紅,這個動作持續了整整十分鐘。當得知她曾是奢侈品櫃姐時,這個場景的隱喻意義突然顯現——原來真正的精緻,始於對物的敬畏而非佔有。神經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35-55歲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