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高管和5噸垃圾共處了20年,死在無處下腳的37㎡獨居房

2023年01月16日21:14:04 家居 1710

記得點擊關注「裝個好房子」哦~

每天為你帶來裝修乾貨、改造新靈感與美好生活故事

探尋美好居住方式,我們值得更好的生活!

----------------------------------------------

20年,未曾丟過一件物品,守着滿屋子垃圾過日子,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大多數人對此或許都沒個概念,因為正常情況下,誰會這麼久不丟東西?要知道,據相關數據統計,一個人平均每天要產生1.2千克的垃圾。如果20年不丟,算下來就是5.256噸,倘若這麼多垃圾都堆積在家裡,那畫面實在不敢想像。

精英高管和5噸垃圾共處了20年,死在無處下腳的37㎡獨居房 - 天天要聞

美國紀錄片《Hoarders》但殊不知這樣的故事,在現實中卻是真實存在的。來自香港的T(化名),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獨居在37m²的小房子里,白天出門光鮮亮麗,晚上卻與垃圾共眠,就這樣瞞着所有人,囤積了整整20年。

精英高管和5噸垃圾共處了20年,死在無處下腳的37㎡獨居房 - 天天要聞

可聽完這背後的故事,卻很難讓人對他感到厭惡,或指責他懶惰,只留下了一地的心酸與無奈……

精英高管和5噸垃圾共處了20年,死在無處下腳的37㎡獨居房 - 天天要聞

大約在半個月以前,T突然倒在了家中,再也沒有站起來。當時,他移民到美國的家人們,像往常一樣回到香港看望他,約他出門飲茶。但奇怪的是,這麼多年來,T從來不讓妻兒子女上樓,大家只能在樓下等他收拾完畢,再一起出發。

精英高管和5噸垃圾共處了20年,死在無處下腳的37㎡獨居房 - 天天要聞

紀錄片《老年公寓清潔隊》儘管這樣的行為,讓關係向來融洽親密的家人感到不解,但基於對T的尊重和信任,從來沒有人懷疑過他的家裡藏着什麼不能見人的秘密。可所有人都沒想到,這一次的T,卻再也沒能從那個神秘的房子里走出來。

精英高管和5噸垃圾共處了20年,死在無處下腳的37㎡獨居房 - 天天要聞

那天,樓下等待的兒子給T打了很久的電話,可一直顯示無人接聽。他實在是擔心極了,只好上樓查看,卻看到年邁的父親倒在走廊,送往醫院搶救也已返魂乏術。

精英高管和5噸垃圾共處了20年,死在無處下腳的37㎡獨居房 - 天天要聞

強忍着萬分悲痛,全家人處理了T的後事,辦完了喪葬禮,可送別卻還沒結束。直到走進20年來,T獨居的這間房子,所有人才驚覺:原來,家人眼中的和藹父親、外人眼中的成功人士,居然一直過着這樣糟糕的日子……

精英高管和5噸垃圾共處了20年,死在無處下腳的37㎡獨居房 - 天天要聞


精英高管和5噸垃圾共處了20年,死在無處下腳的37㎡獨居房 - 天天要聞

T獨居了這麼多年的家,如今連大門都很難打開。原因無他,門背後堆滿了各種雜物、書籍,幾乎只能推開一條狹窄的門縫,還必須側着身進入室內。

精英高管和5噸垃圾共處了20年,死在無處下腳的37㎡獨居房 - 天天要聞

室內的景象,更是只能用「離譜」二字來形容。明明是一間地段不錯的37m²一居室,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可謂價值不菲,但卻活生生住成了一間「垃圾屋」。屋內幾乎沒有1m²的空地,所有的走廊過道、公區卧室里都堆滿了髒兮兮的雜物和垃圾,根本無法分辨所謂的客廳和餐廳。

精英高管和5噸垃圾共處了20年,死在無處下腳的37㎡獨居房 - 天天要聞

就連解決「三急」的衛生間,也面目全非。這裡的空氣中,似乎充斥着壓抑和沉悶,昏暗的燈光、發黃的浴缸、牆壁和各種衣服,完全不像正常人家裡應有的模樣。

精英高管和5噸垃圾共處了20年,死在無處下腳的37㎡獨居房 - 天天要聞

衛生間都如此髒亂差,更別說供人休息的卧室了。屋內緊閉的窗戶、拉起的窗帘、用來封住光源的紙皮箱,以及書桌下堆滿的雜物,不難看出住在這裡的T,內心非常需要被百分百的黑暗,和充實的物品所包圍。

精英高管和5噸垃圾共處了20年,死在無處下腳的37㎡獨居房 - 天天要聞

精英高管和5噸垃圾共處了20年,死在無處下腳的37㎡獨居房 - 天天要聞

除此之外,卧室如今也成了蟲子、蟑螂的「家」。各種各種肉眼可見的蟲卵和屍體,布滿了衣物和被套。

精英高管和5噸垃圾共處了20年,死在無處下腳的37㎡獨居房 - 天天要聞

精英高管和5噸垃圾共處了20年,死在無處下腳的37㎡獨居房 - 天天要聞

住在這樣的房子里,別說正常生活了,就連吃飯、睡覺、上廁所都成了問題。那這麼多年來,T是怎麼過來的呢?沒人知道,就連他的家人也完全沒有頭緒。為此,T的兒子特意找到了專業的遺物整理師,希望借他們之手,能找到父親生前的真實痕迹和感受。

精英高管和5噸垃圾共處了20年,死在無處下腳的37㎡獨居房 - 天天要聞


可當遺物整理師上門了解情況後,也傻眼了。因為想要收拾這間「垃圾屋」,光靠兩個人完全不可能辦到。於是,他們只好又找來了10個義工,在不同時段上門幫忙清理。

精英高管和5噸垃圾共處了20年,死在無處下腳的37㎡獨居房 - 天天要聞

經過3天的打掃後,根據屋內的基本情況,比如衛生間沒有使用痕迹,口袋裡裝着大量的酒店洗漱用品,整理師大膽得出了一個結論——由於家裡物品數量過多,T在生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裏,幾乎已經放棄了在這個家生活,大多選擇出門解決起居需求。

精英高管和5噸垃圾共處了20年,死在無處下腳的37㎡獨居房 - 天天要聞

滿滿一包的牙刷他偶爾去澡堂,偶爾住酒店,但是也經常回到這間熟悉的房子,把外面帶回來的東西,繼續囤積起來。按照如今的囤積程度來說,T大概率已經20年沒有丟過家裡的任何東西了,所以家裡才會變成一個無處落腳的「垃圾屋」。

精英高管和5噸垃圾共處了20年,死在無處下腳的37㎡獨居房 - 天天要聞


精英高管和5噸垃圾共處了20年,死在無處下腳的37㎡獨居房 - 天天要聞

獨居、囤積、家人離港、孤獨死,都讓人先入為主地聯想到T生前的那種「悲慘」的既定模樣——貧窮、有心理疾病、跟家人關係不好。然而,透過整理T的房間,卻意外重組了他的人生、職業、學歷、興趣、生活習慣,令人驚覺跟想像的形象完全不同。

精英高管和5噸垃圾共處了20年,死在無處下腳的37㎡獨居房 - 天天要聞

美國紀錄片《Hoarders》其實,囤積癖的人一般都有很多回憶,T也不例外。他喜歡收集雜誌,用優質布料度身訂造西裝、寫得一手優雅的中英文手寫字、堆滿角落書架的英文書,不難看出他的學識和品味;他喜歡攝影、駕駛電車、使用電子產品,上世紀70~90年代的潮流物品和家電都有不少,在那個時期也算得上中產階級。

精英高管和5噸垃圾共處了20年,死在無處下腳的37㎡獨居房 - 天天要聞

精英高管和5噸垃圾共處了20年,死在無處下腳的37㎡獨居房 - 天天要聞

他的日記里,寫滿太太移民後,每次跟他通話聊的種種生活點滴,比如兒子在那邊的工作情況、妻子一天做的事情,吃了什麼、買了什麼,都細無巨細地記錄了下來。從字裡行間中可以推斷出,這是一個關係非常和睦的候鳥家庭。(候鳥家庭:為了讓下一代接受更好的教育,很多亞裔家庭選擇讓父親在國內工作,母親帶着子女到國外讀書。)

精英高管和5噸垃圾共處了20年,死在無處下腳的37㎡獨居房 - 天天要聞

同時,整理師還意外發現,T生前還是一位時裝愛好者。他收集了很多那個年代的穿搭雜誌,是一位衣品不錯、注重外表形象的男子。

精英高管和5噸垃圾共處了20年,死在無處下腳的37㎡獨居房 - 天天要聞

就連他的衣櫃里也一反常態,完全不像地面上堆積的垃圾那般雜亂,反而收納着許多乾淨、嶄新的西服和衣褲。

精英高管和5噸垃圾共處了20年,死在無處下腳的37㎡獨居房 - 天天要聞

精英高管和5噸垃圾共處了20年,死在無處下腳的37㎡獨居房 - 天天要聞

除此之外,從家裡找到的各種職業資料,以及房子的地段和早期裝修,也不難看出他生前是一位身處高職的成功人士。

精英高管和5噸垃圾共處了20年,死在無處下腳的37㎡獨居房 - 天天要聞

可即使後來孩子們都工作了,T也退休了,家裡人都希望他能一起過去生活,他卻依舊堅持留在香港,固執地守着回憶,這一分別就是20年。儘管留在了熟悉的環境里,但因為長時間一個人生活,沒有家人陪伴,T愈發消沉、孤寂,只能通過這種囤積的方式,來獲得心理上的慰藉和滿足。

精英高管和5噸垃圾共處了20年,死在無處下腳的37㎡獨居房 - 天天要聞

不過,整理師也發現,過去的日子裏,T並非沒有嘗試過收拾房子。只是缺乏經驗、無人幫忙,加上年紀又大了,才徹底放棄了。

精英高管和5噸垃圾共處了20年,死在無處下腳的37㎡獨居房 - 天天要聞

我們常說的囤積癖,其實是一種嚴重的精神疾病,並不能簡單歸結為懶惰、貧窮、孤僻所導致的。就像這位「人前光鮮亮麗,人後卻與垃圾同眠」的主人公,他的生活不可謂不富裕、不充實,但依舊會把好端端的房子住成災難現場。在每一個囤積癖患者的背後,大多都藏着一個無人知曉的故事,可能是喪失親人的打擊,也可能是無法適應孤獨的苦悶。或唏噓,或無奈,但必須承認的是,當變故發生之後,他們的人生很難再回到正軌。

精英高管和5噸垃圾共處了20年,死在無處下腳的37㎡獨居房 - 天天要聞

收拾出來後的房子但話又說回來,過度的囤積並不會讓內心的孤獨感真實消散。如果一直帶着傷痛生活,只會讓人和環境,都變得不堪重負。適當斷舍離還自己一份體面與整潔,或許會讓雜亂的人生,透進一束陽光。畢竟,那些承載着美好回憶的舊物,倘若因為囤積而變成了垃圾,又何嘗不是另一種悲哀呢?本文圖片與素材來源:油管《試一次》

家居分類資訊推薦

兇猛:失真0.036%,摁死中低頻,1598元旗艦「標配」EFFECT單晶銅線 - 天天要聞

兇猛:失真0.036%,摁死中低頻,1598元旗艦「標配」EFFECT單晶銅線

專註科學HIFI的天使吉米(TANCHJIM),於6月底新推出一款開放式雙動圈耳塞旗艦——Force,內置φ8.2mm鍍鈹複合振膜和φ10mm鍍鈦複合振膜,售價1598。與該價位段另一款單動圈旗艦Origin一起,成了守護天使家千元檔門面的「雙子星」。為更好得凸顯Force的魅力,天使吉米這次還和新加坡知名品牌EFFECT聯合開發了配套的耳機線。...
做飯時的4個習慣,可能讓你頓頓吃上致癌物,趕快告訴家裡人! - 天天要聞

做飯時的4個習慣,可能讓你頓頓吃上致癌物,趕快告訴家裡人!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如今,癌症越來越普遍,幾乎每個人身邊的圈子裡都會有幾個癌症患者。至於原因,除了和環境污染、基因問題、不良作息等有關外,病從口入也是一大誘因。很多人不知道,在我們日常做飯時,一些不起眼的小習慣可能讓我們頓頓吃上了一些致
《家居人造板材健康消費指南》發佈 - 天天要聞

《家居人造板材健康消費指南》發佈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車輝7月2日,由中國林產工業協會主辦的「標準看中國,健康向未來」——《家居人造板材健康消費指南》發佈會在北京召開。中國林產工業協會會長周鴻升,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副會長、萬華生態集團董事長郭興田,中國工程設計大師、中國林產工業協會首席專家肖小兵,中國消費者報消費研究四部主...
已有人中招!這些物品,夏天千萬別放車裡 - 天天要聞

已有人中招!這些物品,夏天千萬別放車裡

炎炎夏季汽車太陽下停放,像會變成「烤箱」溫度最高能飆升到60℃到70℃一些車內物品在這樣的高溫下很可能變成「定時炸彈」近日,浙江湖州安吉縣一輛私家車副駕駛區域被嚴重燒損據悉事發當天氣溫較高小轎車長時間停在室外且未使用遮陽設施導致車內溫度急劇升高由於車頭方向正對着太陽副駕座椅上放置的手機疑因長時間暴晒發生...
黑武士釣箱秒變雙炮台 - 天天要聞

黑武士釣箱秒變雙炮台

下面我們對黑武士釣箱做一個升級改造,由單炮台改為雙炮台。從網上買的一個炮管把魚護架改造成炮台。有釣友問為什麼不用魚護架作為炮台?因為魚護架的管太細,支架放不進去。這個改造很簡單,我們就把支架卸下來換成炮台支架就可以了。這就改造完成了,你說簡
雷軍稱紐北廣告牌空出來一個搶一個:已在紐北租用辦公室 - 天天要聞

雷軍稱紐北廣告牌空出來一個搶一個:已在紐北租用辦公室

站長之家(ChinaZ.com)7月3日 消息:小米董事長雷軍開啟返場直播,在直播過程中,他着重談到了小米SU7Ultra在德國紐博格林賽道刷圈的相關事宜,引發廣泛關注。雷軍表示,有人認為家用車無需如此大費周章地在賽道上折騰,但縱觀全球,每一家世界級的車企,像寶馬、奔馳等,它們的豪車也都在賽道上刷圈。所有偉大的公司都是通...
人養3花,命比紙薄,這3種花再漂亮也不能養,看到就要躲遠 - 天天要聞

人養3花,命比紙薄,這3種花再漂亮也不能養,看到就要躲遠

養花圖個清閑自在,誰承想有些品種就是「隱形炸彈」,擺家裡純屬自找麻煩。仙人掌看着堅毅,實際滿身尖刺,沙發縫裡藏幾根,孩子小手一划就出血,清理起來全家折騰。蓮花優雅?陽台擺一盆,水盆沒幾天就成蚊子溫床,換水比伺候月子還累人。夜來香夜裡香得熏人
入住新房前,這3個「講究」不能少,裝修完就可以做! - 天天要聞

入住新房前,這3個「講究」不能少,裝修完就可以做!

裝修完新家那股子興奮勁兒,我太懂了——盯着牆面刷漆、看着地板鋪好,最後連窗帘都選了三回,就盼着趕緊搬進去過新生活。可咱過來人得說句實在話,這搬新家可不是把箱子往屋裡一扔就完事兒,有些「小功課」提前做了,往後住着才踏實。頭一樁,換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