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6月9日上午,賀龍同志的骨灰安放儀式已經準備完畢,最後的告別即將來臨。在禮堂中央地區,賀龍的骨灰正靜靜地躺在那,威嚴、肅穆卻又帶着無法言語的凄涼。
中國共產黨黨旗覆蓋著這位歷史偉人的骨灰,大廳里他的遺像毫不偏移的懸掛在正前方,一切都表明着我們對於賀同志的無限敬意。
禮堂上方"賀龍同志骨灰安放儀式"幾個大字直入人眼,對於"特殊時期"逝者最後的慰藉,從這開始了。自此以後,所有因受傷害而死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平反後都在八寶山這個地方舉行骨灰安放儀式。
上午10點,參加儀式的同志們紛紛到來,這些人里大多是與賀龍出生入死的戰友、夥伴,也有着不少敬佩他的後輩。
無論如何,悼念是活着的人唯一能做的事了,但在賀龍最相信的至交周總理心中,五味雜陳,更多的應該還是愧疚吧。
很多老同志因腿腳不方便而被攙扶着來到大廳里,中央鑒於周總理已患病住院,參加安放儀式會加重病情,並未請他出席。
然而在儀式開始前,周總理通知舉辦方說稍微推遲一下,他馬上就到。人群立刻議論紛紛,總理前來為賀老總送行這是莫大的欣慰啊。與此同時,周總理正在趕來的路上。
周總理的到來
他到了,從車上下來時左臂上帶着黑色紗布。因病久未出現在大眾眼前的總理變得骨瘦如柴,面部也顯得十分蠟黃,操勞一生的他讓人看着心疼。
默默地走到簽字台前,周總理用受傷的右手吃力地拿起毛筆,扶着桌子,寫下了自己的名字,看到歪曲的字後,總理說了句"寫得不好,寫得不好。"
邊說邊搖頭,曾經一切事物能處理得井井有條的周總理如今卻對寫好字也無法做到,好似在象徵著他當初希望能拉住賀龍時那雙無力的手。
接過葉劍英手裡的悼詞後,周總理坐在沙發上一字一句地審改着,這是一個人一生最終的評價,自己已經來晚了,如今又怎麼能虧待他呢?
忽然間總理抬起頭問道:"薛明同志(賀龍夫人)來了沒有?我去看看她。"
見到早已在二室中等待多時的薛明後,總理滿含熱淚,望着痛哭流涕的薛明,他嘴唇顫抖着,低聲說:"對不起,我來晚了,我來晚了。"
隨後儀式開始,一個70歲的老人哽咽着,在眾人面前發出低沉嘶啞的聲音,昔日的榮光已經褪去,時間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傷痛回憶。
悼詞念完後,鄧公宣布向賀龍同志鞠躬告別,"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起身",人們抬起了身子,但周總理依舊在鞠躬,最後總共鞠了七個躬。
那時的時間彷彿停止了,只剩下賀龍和周總理的四目相對,回憶着曾經的點滴歲月。
背後故事裏的無奈
七個躬背後的故事,或許還要從賀龍受到殘害之初說起。從一開始,賀龍就被盯上了,但毛主席和周總理的態度很明顯,是希望保住他的。
作為開國十大元帥之一的賀龍,向來是個直腸子,人緣極好,尤其是在與周總理的相處過程中,二人成為了莫逆之交。曾經在特殊時期時,周總理力保賀龍,並且多次出面為其講話,化解社會上的倒賀風波。
可隨着林帥等人的愈發猖狂,"打倒賀龍"的呼聲越來越高,周總理在各方的施壓下無法再對這件事做出有效應對,只能依靠毛主席的堅持勉強留住賀龍。
但兩位領袖在那段動亂的時代也並不能將一切事情照顧得面面俱到,很多時候大局的穩定是當務之急。
1966年,由於內部情勢的急劇惡化,賀龍的處境變得十分艱難。隨着東交民巷的加數次被抄,敵對派不休地日夜糾纏,賀龍東躲西藏,無處安身。
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周總理出面建議他暫停一切事物,去到自己家中避難,並對賀龍一家說:"家中的事情我來管。"這樣的保護行為也造就了"特殊時期"期間周總理"大樹參天護英華"的一段佳話。
之後的居住時光里,周總理夫婦對賀龍夫婦關懷備至,希望在生活方面能儘力照顧好賀龍一家。
但周總理並未如之前一般和賀龍過多地進行溝通,畢竟在那段敏感的時期一切都需等待塵埃落定後才好繼續探究。
將總理視為摯友甚至是崇拜者的賀龍,飽受外界非議不解,百口莫辯,內心有着一肚子委屈和苦水希望向相信自己的人傾訴,但周總理採取的迴避態度讓他感到些許失望。
的確,賀龍不停盼望着的申訴機會從未得到過,可周總理不僅是賀龍的朋友,也是一國的總理啊。
在毛主席改變態度後,賀龍的狀況岌岌可危,迫於林的壓力,周總理在1967年1月19日下午和李富春一起與賀龍進行談話。
他告訴賀龍,"林帥認為你在背後肆意散播他歷史上有問題的謠言,並且在各處兵將部隊中插手,不宣傳毛主席思想……"
途中賀龍按捺不住表示希望辯解,但都未能如願。對其下達處理命令後,周總理說道:"我們都是站在你這邊的,給你先找個地方,先休息休息,等到了秋天我去接你回來。"
就這樣,當天晚上8點,賀龍和妻子薛明離開了周總理的家,路途未卜。可能周總理和賀龍都沒想到,這一走,竟是永別。
初到象鼻子溝時,周總理為確保賀龍無事還經常派楊德中前去看望,但在林找到賀龍夫婦二人的藏身之地後卻將其進行了秘密轉移,從此,周總理對賀龍的消息中斷,再也無法保護這位至交了。
長期精神與身體的傷害讓賀龍越來越虛弱,1969年6月9日,賀龍含冤而終,屍體被火化,消息封鎖。
直至林叛逃,周總理才得知賀龍已去世兩年之久,內心的對此的悲痛是他一生無法結痂的傷口。
在告別儀式上看到賀龍夫人薛明模樣大變,周總理便也明白了幾分"改造"時的痛苦。
想着性格剛烈的賀龍在自己的叮囑下每天沉下心來練起毛筆字,不斷學習,等待有一天能被接回家的畫面。
周總理心中油然而生的愧疚之情難以言說,畢竟不管再做什麼也於事無補。那七個躬和悼詞的修改或許就是這份內疚的最好表示,可惜曾經意氣風發的賀老總卻再也看不到了。
人生最落寞也是最無助的日子裏,賀龍期盼着周總理口中承諾的"秋天"就像乾涸的大地期待甘霖那樣,但最後葉子在慢慢變黃,賀龍眼中的光卻在逐漸消失,直至暗淡。
世上的兩全法少之又少,存留的人能做的恐怕只有不讓歷史重演了吧,向歷史中所有蒙受不白之冤的英雄致敬。
文/羽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