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女文學家謝道韞,作品《詠雪聯句》,成千古名句

謝道韞,東晉女文學家,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生卒年不詳。她是安西將軍謝奕的女兒,書法家王羲之之子王凝之的妻子。自幼聰敏,素負才名。其叔父謝安曾經問她:「《毛詩》何句最佳?」她回答:「吉甫作頌,穆如清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謝安稱讚她有「雅人深致」。她性情清爽高邁,有膽識,有個性。

謝道韞

據說她初嫁到王家時便「大薄凝之」看不起他才氣平平。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孫恩率軍攻破會稽城,王凝之及其兒子死於亂兵之中。謝道韞鎮靜自若,帶領侍女,抽刀出門,手殺數人,被叛軍俘獲。其後,她寡居會稽,家門嚴肅,受到人們尊敬。其作品《隋書·經籍志》著錄有集二卷,已經亡佚。今存《登山》、《擬貓中散詠松》等詩,載《藝文類聚》,氣勢闊大,很有特色。

詠雪聯句

(白雪紛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

白雪

本篇選自《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這是一個很有名的故事。一個寒冷的冬日,外面紛紛揚揚下起了大雪。謝道鋰的叔叔,當時著名的政治家謝、別道鈕家。望着迷人的雪景,他詩興勃發,於是指着窗外的飛雪欣然唱句道:「白雪紛紛何所似?」謝安的侄兒胡兒在旁,隨即應道:「撒鹽空中差可擬。」謝道捏略一思索,答曰:「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聽了,對謝道攝的詩句大加讚賞。後世因此稱她為「詠絮才」。

詠絮

這句詩究竟好在哪兒呢?我們可以把它和胡兒的那句作一下比較。謝安的首句提出了命題,要求答者用比喻的手法描述雪的樣子。大家知道,凡比喻都要求以相似為基礎,但作為詩歌,更重要的是要有意境,要含蓄而富於想像,能給人以美的享受。胡兒用撒鹽作比,像則像矣,但鹽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太平常了,很難引起美的聯想。與此相比,謝道提用隨風而起的柳絮作比,就使我們感到十分切貼、優美。飄蕩的柳絮總是和美好的春色聯繫在一起,一方面,它能引發人們美的遐想,像「拂柳漂棉送行色」這樣的詩句就生動表現了春日離別的柔情。

柳絮

另一方面,把冬日的雪花和春天的柳絮聯繫在一起,能使讀者感到思緒跳躍的巨大幅度和想像的豐富與新奇。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也是用春景比喻冬雪,雖則寫的是靜態的樹上的積雪,卻與謝道提的這句詩有異曲同工之妙。最後,用「因風起」的柳絮表現飛舞的雪花,不僅達到了形似、神似,而且把本來自上而下自然飄落的雪寫活了,造成一種優美、雋永的意境。

柳絮

聯句是件難事,它一方面本身內容要好,同時還要照顧到與上句的相承關係。「未若」二字就是與胡兒「差可」相呼應的,表現了作者對自己詩句更勝一籌的信心。事實上也確是如此,難怪謝道提以此一句詩名馳天下,這的確是一不可多得的佳句。

本文乃作者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