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原之戰:德川家康定天下的關鍵戰役

1600年10月21日,德川家康率領軍隊與石田三成在美濃國關原地區發生了一場戰役,被稱為關原之戰。

那麼,戰爭對日本造成了什麼影響?

關原之戰後,德川家康誅殺了石田三成等人,流放了宇喜多秀家等反對他的大名,真正成為了霸主。至於背叛豐臣氏的福島正則、加藤清正等人也沒有好下場,陸續被家康秘密剪除。1603年家康創立德川幕府,就任征夷大將軍。他於三年後成立德川幕府,日本逐漸走向統一。此戰也被譽為「決定天下的戰爭」,是日本戰國時代影響最重大的戰役。

關原之戰也標誌着日本的政治中心從過去的京都向德川幕府所在的武藏國江戶轉移。最終,江戶成為了現在東京的前身。這也導致了日本文化中關東和關西兩個文化圈的對立和比較,並一直持續到今日。

關原之戰爆發的背景是什麼?

日本自12世紀末由軍閥源賴朝出任「征夷大將軍」建立鎌倉幕府後,到15世紀中期進入了第二代幕府——室町幕府統治的晚期。1467年,日本發生「應仁之亂」,從此地方大名(即封建領主)紛紛自立成為軍閥相互征戰,進入戰國時代。

日本戰國時代後期,軍閥織田信長逐漸統一了日本中部地區,開始謀求統治全日本,但卻在其部下明智光秀突然發動的「本能寺之變」被殺。信長死後,他的另一名親信部將羽柴秀吉打敗了明智光秀和其他軍閥,並最終統一了日本,被天皇賜姓「豐臣」,改名豐臣秀吉,並出任關白(相當於丞相)。雖然秀吉統一了日本,但是統一手段並不全是征伐,其中對勢力較大的德川家康,秀吉採取聯姻招撫,這也導致德川家康對秀吉並不真心臣服,埋下了未來分裂的隱患。

由於豐臣秀吉的勢力主要在關西,即如今的大阪,京都一帶,對於江戶(現在的東京一帶,俗稱關東地區)的控制力很不足。於是豐臣秀吉將家康移封到當時還很貧瘠的關東地方,試圖限制家康的經濟與政治實力。不想家康隨後便發現關東平原土壤肥沃,只是尚未開墾。在家康治理下,關東地區的經濟日漸發展,其實力也慢慢壯大。

1592年至1598年,豐臣秀吉發動了征服朝鮮的文祿、慶長之役(即朝鮮壬辰倭亂、明朝萬曆援朝戰爭),結果在明朝和朝鮮的聯合反擊下失敗。侵朝戰爭嚴重地削弱了當時主要大名的軍力和資金,豐臣秀吉也在1598年病死,侵朝日軍隨即撤回國內。

而德川家康在戰爭期間找借口沒有出兵,實力因此逐漸增大。豐臣秀吉逝世之後,繼承人是只有六歲的豐臣秀賴。德川家康隨即開始擅權,顯示了他鞏固自己權力的野心。

豐臣秀吉的近臣石田三成對豐臣家十分忠誠,看出了家康的野心,並召集其他忠於豐臣氏的大名參與對抗家康。而家康也展開活動,誣稱石田三成是反賊,自己才是豐臣氏的守護者,並遊說各路大名。和豐臣秀吉有親戚關係的幾個實力派大名如福島正則、加藤清正等本來就與石田三成有矛盾,很快被家康的花言巧語所蒙蔽,加入了家康的陣營。

此時,與石田三成同謀的會津地方軍閥上杉景勝搶先開始備戰,引起了家康的警覺,要求景勝解釋自己的行為。上杉景勝直江兼續回複信件,逐條反駁所有指控,並挑明了家康不軌的野心。這封信名為「直江狀」,等於是反家康陣營的宣戰書。德川家康隨即準備征伐會津,關原之戰終於爆發。

豐臣秀吉畫像

德川家康畫像

接下來,我們來看關原之戰的具體經過有哪些。

關原之戰從進程上看,可分為「序戰」和「決戰」兩部分。其中,決戰是在一天之內就決出勝負的。反家康陣營以關西大阪為大本營,故稱西軍;家康陣營的大本營是關東的江戶,故稱東軍。

第一階段:序戰,雙方宣戰,集結兵力向關原進發。

德川家康在1600年6月2日命令關東地方所有的大名準備出征會津。但7月17日,西軍在大坂發表出兵宣言,正式向德川家康宣戰,總兵力約9萬5千人,由西軍總大將毛利輝元等留守大坂城輔助豐臣秀賴。翌日,以石田三成為首的主力部隊開始包圍家康控制的伏見城。

7月18日西軍到達伏見城後,要求伏見城守將鳥居元忠開城投降,鳥居元忠拒絕。於是西軍開始攻城,用了15天的時間才打下這座城池。與此同時,東軍方面,以福島正則為首的先鋒隊伍陸續攻佔了竹鼻城、岐阜城兩個西軍城池,向關原進發。

第二階段:決戰,小早川秀秋叛變,西軍瓦解。

關原地區的不破關是日本古代三大關之一,是早期律令制重要關卡,也是兵家必爭之地。9月15日(公曆10月21日)凌晨,西軍在關原布陣完畢;東軍則在14日早上六時於關原布陣完畢,決戰一觸即發。

德川家康在確認西軍布陣後,緩緩前進,讓前線部隊在壓力之下進軍。早上七時大霧瀰漫,加上毛毛雨不斷,兩軍大概對峙了一個小時,直到霧逐漸消散為止。早上約八時,前鋒福島隊向西軍的宇喜多秀家隊開火,宇喜多隊作出還擊,戰鬥從兩方互相開火時正式開始。

戰況一直對西軍有利,在上午十一時左右西軍的石田隊、小西隊、大谷隊和宇喜多隊點燃了狼煙,通知所有西軍發動總攻擊,包圍家康的部隊。然而,為了保全毛利領地而早已答應家康的吉川廣家在山腳阻擋了毛利秀元的進軍,並以秀元正在用餐為由搪塞催促進軍的西軍使者。另一方面,當時豐臣秀吉的外甥小早川秀秋名義上屬於西軍,但仍在猶豫——雖然他已經與東軍有所勾結,但是眼見的戰況是西軍有利。故多達一萬五千人的小早川隊也是按兵不動。

另一邊,希望速戰速決的家康顯得非常焦慮。家康催促小早川秀秋趕快出兵,但小早川秀秋仍然沒有任何動靜。家康怒火中燒,命令鐵炮隊向小早川秀秋的陣地開火威嚇。當小早川聽到了鐵炮的聲音後,東軍派遣到小早川隊的開始脅迫秀秋,要他立即叛變。當時的狀況秀秋已經沒有其他選擇,因此他命令全軍向西軍大谷吉繼的陣地攻擊。此事是關原之戰的轉折點。

小早川隊向大谷隊進攻,大谷吉繼在事前早就預測到小早川秀秋會叛變,故已部署了600名兵員於半路上阻擊小早川隊,但根本擋不住人多勢眾的小早川隊。其餘四隊西軍將領見小早川秀秋背叛,也同時率軍倒戈攻打大谷吉繼的本陣;而原本敗走的東軍藤堂高虎隊,也在此時重新整編好部隊之後又再次進攻大谷隊,導致大谷吉繼反被陷入重圍,最終自殺。

下午大約一時左右,大谷吉繼兵敗自盡而全軍覆沒的消息傳到了西軍,嚴重打擊了西軍士氣;小西行長的部隊立刻陷入混亂,崩潰敗逃;宇喜多秀家聞訊之後更是情緒失控,還企圖帶領本部兵馬向小早川隊的本陣進攻,最後在明石全登的苦苦勸諫之下才撤退。而石田隊則往北陸地方逃走,被家康的部隊捕獲。只有來自薩摩地區的島津義弘相當勇猛,硬是突破了東軍的圍追堵截,成功撤回九州老巢。西軍的撤退標誌着關原之戰的結束。

江戶時代繪製的關原之戰屏風

(素材源於:https://www.allhistory.com/article/5ebbbba7d47fa20001793015;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