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遺愛慕容恪,桓溫北伐兵敗枋頭

360年慕容儁去世,其子慕容暐即皇帝位,在境內實行大赦,改年號為建熙,立其母可足渾氏為皇太后。任慕容恪為太宰、錄尚書事輔佐君王慕容暐。

慕容暐同他的祖父輩想比就是一個庸才,房玄齡等著《晉書》記載:景茂庸材,不親厥務,賢輔攸賴,逆臣挫謀。暐既庸弱,國事緣委之於恪。這裡說的恪就是他的叔父,輔助大臣慕容恪。

前燕頂樑柱——慕容恪

慕容恪系慕容儁之弟,是前燕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十六國名將之一。「慕容玄恭,信奇士也,可謂古之遺愛矣!」,「容貌魁傑,雄毅嚴重,每所言及,輒經綸世務,數從皝征伐,臨機多奇策。」

在史書的慕容恪有着很高的聲譽,也是為前燕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可以說是前燕第一名將,慕容恪戰昌黎、密雲,破高句麗、宇文部,攻石趙殘餘,滅冉魏、段齊,擊東晉下洛陽,戰功赫赫,構築了前燕的最大版圖。慕容恪不僅為前燕汗馬功勞,在輔助慕容暐的時候以謙恭寬和的姿態穩定國政,使得國內相對穩定。

誅殺慕輿根

慕容暐平庸暗弱,國家大事全部交付給慕容恪。同為輔助大臣的慕輿根自恃功臣,忌恨慕容恪統領朝廷大權,準備伺機作亂。慕輿根先是攛掇慕容恪造反,慕容恪是什麼人,當然臭罵了一頓慕輿根。慕容垂從慕容恪知道慕輿根的這些話後就勸慕容恪殺掉慕輿根,慕容恪反而為慕輿根說話,說算了吧,都是輔助大臣不能自相殘殺,暫且可以容忍他。

其實慕輿根攛掇慕容恪造反,真實想法是讓前燕大亂自己好漁翁得利,但是怎麼也沒想到慕容恪壓根不理他。這樣慕輿根只好自己動手了,慕輿根與慕輿干密謀殺害慕容恪及慕容評,篡奪皇位。他們到慕容暐那裡說:慕容恪要造反,請讓我去平亂。慕容暐雖說平庸又不是傻子,怎麼能信你一外姓人的話,慕容暐對慕容恪的為人也很清楚。慕輿根自己不長腦子,慕容暐於是派人拘捕慕輿根等人隨機就殺了他們。

攻佔洛陽

361前燕河內太守呂護倒戈為導火索,前燕與東晉在中原展開了連綿的戰事。363年前燕全面的攻勢開始發動,4月,慕容忠攻滎陽,東晉滎陽太守逃到魯陽。

364前燕李洪開始略地河南,4月前燕攻許昌、汝南、陳郡,遣鎮南將軍慕容塵屯許昌。7月,太宰慕容恪親自領兵攻打洛陽,東晉洛陽守軍戰敗逃離。經這一系列的戰役後,前燕從東晉手中獲得了中原的控制權。

枋頭之戰

經過一系列的戰役前燕從東晉手中取得了中原的控制權,連洛陽也被前燕拿下。在南邊的東晉王朝當然不能忍,東晉計划著收復中原的決心。369年東晉大司馬桓溫北伐,前燕和東晉又一次正面交鋒。

公元369年7月,桓溫首開戰果,攻克湖陸生擒前燕守將寧東將軍慕容忠。慕容暐任命下邳王慕容厲為征討大都督,倉促調兩萬兵馬,與桓溫在黃墟交戰,慕容厲大敗,全軍覆沒。隨即,前燕高平太守徐翻向晉軍投降。慕容暐慌忙任命慕容臧接替慕容厲率各路軍馬阻截,但晉軍勢如破竹,慕容臧無法招架,節節敗退。隨即桓溫大軍進抵枋頭,距離前燕國都鄴城,已不過百里。

桓溫到達枋頭後慕容暐和太傅慕容評聞知大驚失色,已打算逃回故鄉龍城,將中原拱手讓給東晉。369年前燕的頂樑柱慕容恪已經病故,慕容恪死之前向慕容暐推薦了慕容垂,但是慕容暐和慕容評非常不喜歡慕容垂,對慕容恪的話也沒聽,眼看桓溫就要打到國都了,廢物皇帝和大臣還想跑回老家,於是慕容垂主動站出來要和桓溫打,沒辦法慕容暐讓慕容垂領兵去和桓溫打。

慕容垂也是一代名將,到後燕的時候會注重介紹他,總之就是慕容垂小心翼翼地和桓溫打了機場,小有勝仗扭轉屢敗之勢,穩住了前燕的軍心。桓溫北伐糧食問題一直是個大問題,桓溫於是在石門開鑿漕運運輸糧食。慕容垂本部和桓溫大戰,令慕容德至石門阻止晉軍開通漕運,豫州刺史李邽又斷晉軍糧道,桓溫屢戰不利,糧食又不足,終於九月循陸路撤軍。

桓溫撤軍後慕容垂下令進攻,騎兵於是加速追擊晉軍,配合慕容德所率埋伏在襄邑的伏兵夾擊桓溫,隨機慕容垂擊敗晉軍,殺三萬人。前秦的苟池率的前秦兵亦在譙國攻擊桓溫,殺傷又以萬計,桓溫只有收拾殘軍退回東晉。

枋頭之戰慕容垂大敗桓溫,威名大振,慕容評對慕容垂是又忌又恨。前秦和前燕因共同的敵人桓溫也有更多的接觸,慕容恪去世後前燕隨即走下坡路被正在崛起前秦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