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蔣介石命令少帥張學良:儘可能避免和日本人發生任何衝突

自從日本明治維新之後,便以奉行軍事優先為原則,培養了大批職業軍人。

而在華盛頓會議後,日本開始大規模裁軍,軍費更是縮減了40%,這引起了職業軍人的不滿,於是他們開始秘密集會,天劍黨、櫻會、一夕會等以東條英機岡村寧次石原莞爾為首的軍人秘密組織紛紛成立。

1927年,日本政府在東京召開會議,首相田中義一起草了一份秘密奏摺呈給天皇,制定了《對華政策綱要》。

田中在奏摺中寫道:

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

正是從這時候開始,日本帝國主義向外進行侵略擴張的國策已經充分暴露,只是當時國人並沒有察覺到日本人的狼子野心,其中也包括正在國內領導國民革命軍進行北伐的蔣介石

1929年,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波及日本,經過兩年的苦熬,日本經濟並沒有任何起色。等到了1931年時,已經陷入極端困難的境地。

為了維護統治,日本政府急於發動侵華戰爭,以轉移國內民眾的視線,緩和階級矛盾。

而在民族危亡的關頭,蔣介石依然沒有意識到山雨欲來,反而命令少帥張學良:儘可能地避免和日本人發生任何衝突。

馬首是瞻

自從蔣介石掀起北伐戰爭之後,國內的諸多軍閥幾乎盡皆被他收拾了一遍,只是蔣介石並沒有真正地征服他們,而是沉醉於明面上的效忠。

北伐軍一路向北之時,原本佔據着北京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只得選擇暫避其鋒芒,捲鋪蓋返回奉天以自保。

可是在回奉天的路上,卻被日本人炸成重傷,回到奉天大帥府後不久便不治身亡,身為長子的張學良就此開始執掌奉軍

蔣介石佔據北京之後,擔心蔣介石會武力謀求東北,便在得到蔣介石的許諾後,通電全國宣布東北易幟,服從蔣介石的國民政府

蔣介石對張學良的選擇表示極大的寬慰,自此之後,張學良只能服從蔣介石的各項命令。

尤其是中原大戰之後,蔣介石橫掃各個軍閥,讓張學良更加沒有了抵抗的勇氣,畢竟他的野心不大,只想守着東北那一畝三分地。

1931年,國內外局勢發生了劇變,蔣介石所遇到的麻煩事則接踵而來。

只是他無論如何都想不到,在不久之後,他將犯下他一生中最大的一次錯誤。

對日政策

1931年9月11日,蔣介石接到張學良的急電,詢問他該如何對付日本人。

此時的張學良已經意識到了不妙,在東北地區的日本關東軍已經開始有了動作,他必須要拿出對策來。

蔣介石接到張學良的急電後,向他下達了避免與日本人發生任何衝突的命令。

僅僅一周之後,日本關東軍島本大隊川島中隊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在瀋陽北大營南約800米的柳條湖附近,炸毀了南滿鐵路一段路軌。

隨後,他們布置假的現場,反誣中國軍隊破壞鐵路,隨即日本獨立守備隊第二大隊向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發起進攻。

萬分焦急的張學良再次發電請示蔣介石:

我該怎麼辦?

蔣介石的回答很明確:

為了避免這一事件的任何擴大,必須堅決執行不抵抗政策

東北淪陷

張學良接到蔣介石的命令之後,隨即向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公署中將參謀長榮臻下達指令:

所有東北軍不準抵抗,不準動,把槍放到庫房裡,挺着死,大家成仁,為國犧牲。

由於這一荒唐的不抵抗命令,北大營守軍被不及十分之一的日軍擊潰。

日本侵略者並沒有因此而心生仁慈,反而向奉天發動進攻,不到一天的時間,日軍便佔領了奉天等附近的18座城鎮。

在之後不到半年的時間裏,東北全境淪陷。

山河淪陷,國人痛哭,而蔣介石自始至終都沒有意識到日本的亡我之心。

蔣介石之所以對日本這般退讓,是因為他早已經對解決軍事問題的順序做出了決定:

先消滅國內的反對力量,然後在對付外國的侵略者。

即便在後來,蔣介石意識到了日本人的企圖,他依然堅持自己既定的決策——攘外必先安內。

不可否認,蔣介石是想過抗日,但有個大前提,那就是中國必須統一在他的領導下,沒有這個前提,那麼抗日之事就免談。

等到五年之後,張學良逼了蔣介石一把,這才讓他改變了解決軍事問題的先後順序,只是他已經在國人的謾罵中失去了民心。

參考資料:《蔣介石傳》、《中華民國史》等。

(圖網,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