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為什麼叫湛江?這事兒得從頭說起!》


今天咱來嘮嘮湛江這名字的來歷。別看現在湛江是個濱海大都市,無敵海景刷爆朋友圈,但它的名字居然跟「江」沒啥直接關係!是不是覺得離譜?別急,聽我慢慢給你捋清楚。


一、名字的由來


先說個冷知識,湛江這個地方,在古代並不叫「湛江」,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它還不算是個大城市。

早在秦朝的時候,湛江這一帶屬於象郡地界,後來歸入了合浦郡。到了漢代,這裡開始有了行政建制,不過那時候的名字聽起來就比較古老了,比如「高涼郡」、「徐聞縣」啥的。

真正讓湛江這個地方開始嶄露頭角的,是在唐宋時期。特別是宋代,雷州半島作為南方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商貿逐漸活躍起來。

隋朝的時候(589年),湛江這片地兒設了個椹川縣,縣治就在現在的遂溪縣附近。那時候,「椹川」這個名字聽着就挺文縐縐的,啥意思呢?「椹」是桑葚,「川」是河流,合起來就是「桑葚河畔」的意思。


二、從「廣州灣」到湛江市:被殖民的百年屈辱

湛江這個名字真正火起來,是在1945年。但在這之前,它有個更「國際范兒」的名字——廣州灣
1899年,法國人看上了湛江這片風水寶地,強行租借了這裡,統稱「廣州灣」。為啥叫「廣州灣」?其實跟廣州沒半毛錢關係!據說當年法國軍艦迷航跑這兒來了,一看這地方港口深水良港,直接畫個圈就佔了。後來清朝簽了《中法互訂廣州灣租界條約》,湛江就淪為法國殖民地,直到1945年抗戰勝利才被中國收回。

收回後,政府琢磨着得給這地方起個新名。有人從晉代謝混的詩里找靈感——「水木湛清華」,這句詩聽着就透着一股子清亮勁兒。於是,大家覺得「椹川」不如「湛江」順口,直接把「椹」改成「湛」,「川」改成「江」,椹川→湛江,就這麼約定俗成了。

還有一種說法更直接:「椹川」和「鑒江」各取一字。鑒江是廣東第三大河,流經湛江,兩岸風光秀麗。所以,有人說「湛江」是拿「椹川」和「鑒江」拼出來的。反正不管哪種說法,這名字都帶着水汽,和湛江靠海的地理位置完美契合。

最終選了「湛江」這個名字,既保留了歷史淵源(椹川縣),又透着股子「濱海之城」的氣勢。1946年1月15日,湛江市政府掛牌成立,從此「廣州灣」成了歷史名詞。


三、湛江的「隱藏身份」:不只是一個地名


湛江的名字雖然低調,但這地方的「履歷」可不簡單:

  1. 中國大陸最南端:湛江是雷州半島的核心,三面環海,海岸線長達1500多公里,妥妥的「南方海門」。
  2. 殖民歷史活化石:法國人留下的法式建築群(比如維多爾天主教堂)至今還能看到,當年周總理來視察,還說這些建築讓他想起巴黎,湛江一度被稱為「小巴黎」。
  3. 「雷文化」發源地:雷州半島雷暴多,當地人拜雷神、跳雷舞,連名字都帶着「雷」字,比如雷州、雷劇、雷祖祠……
  4. 經濟重鎮:湛江港是中國南方最大的港口之一,鋼鐵、化工、能源產業扎堆,湛江人吃海鮮、種甘蔗、養對蝦,靠海吃海玩得風生水起。

結語:湛江這個名字,不只是個稱呼

說到底,「湛江」這個名字,承載的不僅是地理標識,更是一段段歷史記憶。從古時的小漁村到如今的現代化港口城市,湛江走過的每一步都值得我們去了解和銘記。

如果你是湛江本地人,希望這篇文章能讓你更加熱愛這片土地;如果你是外地朋友,歡迎你來湛江走一走,看看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感受一下雷州半島的獨特魅力。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咱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