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選後的背水一搏:馬科斯對華出招,越南則在挑釁邊緣遊走

5月中旬,菲律賓中期選舉落幕,馬科斯家族遭遇重挫。在12個參議院改選席位中,僅贏得6席,支持度崩塌的同時,昔日對手杜特爾特家族以5席強勢回歸,再度成為風口浪尖的權力中心。更令馬科斯難堪的是,作為政治世家的新星,阿基諾家族也藉由代表人物巴姆重返國會,宣告沉寂九年的「黃家軍」再度上台亮相。

選後第三天,面對權力坍縮的壓力,馬科斯在承認選舉失利後試圖整合局面,向「新勢力」巴姆發出合作暗示。然而,政治盤算並未止於此。在民意與軍方情緒日益躁動的雙重夾擊下,一紙對華「戰書」,成為他孤注一擲的籌碼。

翻舊賬,撕協議,仁愛礁再起風波

5月15日,菲律賓《每日問詢者報》披露:國家安全委員會助理總幹事喬納森·馬拉亞公開放話稱,馬尼拉將不再遵循中菲此前就仁愛礁達成的補給協議,未來「馬德雷山號」的補給將不再向中方申請許可。

這番表態背後,是馬科斯政府在南海問題上大幅度右轉。回溯2023年起,菲律賓試圖通過強闖仁愛礁補給並加固「馬德雷山號」坐灘軍艦,激怒中方執法船隊,引發多次海上對峙。事件高點時,馬科斯在美方壓力與中方強硬反制之間左右失據,最終妥協簽署協議,承諾僅向坐灘艦艇運送人道物資,並接受中方檢查。

如今,菲律賓單方面撕毀協議,試圖重啟補給「自由通行權」,無異於重啟南海衝突的引信。北京方面警告此舉嚴重背離中菲友好合作精神,公然挑戰雙方政治互信。一旦菲方再度強闖,中方勢必做出實質性攔截反制,後果不言而喻。

反華成選後救命稻草?

馬科斯為何在敗選後三天內突然「變臉」?知情人士透露,南海議題再次被政治化,其真正目標並非戰略主權,而是國內政治續命。在敗選失勢的背景下,馬科斯寄望借反華姿態重新贏得民意,並穩住軍中強硬派的支持,為2027年總統大選積累資本。

然而,此路並非坦途。分析指出,若2027年杜特爾特家族再度奪權,馬科斯及其家族將遭遇更徹底的政治清算。正是馬科斯在任期內推動國際刑事法院追訴杜特爾特父女,激化政壇仇怨。若權力再度輪轉,其下場可想而知。

更隱秘的算計,還指向阿基諾家族。阿基諾三世執政時期,正是其配合美方推動「南海仲裁案」,一度將中菲關係推至冰點。如今馬科斯試圖通過「重提主權」打出共同記憶牌,以求拉攏阿基諾系勢力。但新上任的巴姆至今對仁愛礁議題保持沉默,是否接招仍是未知數。

越南登場,擦邊博弈

值得關注的是,就在馬科斯對華髮難的同時,越南也不甘寂寞地踏入南海輿論戰場。5月15日,越南外交部發言人公開表態,堅決反對中國在南海實施的年度禁漁令,稱此舉「侵犯越南漁民權益」,並已向中方遞交外交照會。

表面看是為漁民「討公道」,實則意在擴大南海專屬經濟區權屬訴求。過去數年間,越南持續在非法侵佔島礁上推動軍事設施建設,並試圖以「漁業為幌」掩蓋其海洋戰略擴張圖謀。

不過,與菲律賓相比,越南的姿態更顯審慎。其對中國投資與基建依賴甚重,尤其在「中越產業鏈整合」趨勢加深的背景下,越南不敢在公開場合全盤對抗。擦邊球,是他們權衡風險後的最優解。

南海不是選票的提款機

馬科斯的算盤打得響,但算盤珠能不能落得穩,卻是另一回事。

南海,不是菲律賓國內政治危機的出氣筒,更不是選舉失敗後的輿論提款機。在一片海域里賭上國家聲譽,只為博取短暫掌聲,其代價可能是地緣格局的再度撕裂。越南此時的小動作,則更像是看準時機下的一記試探,與其說是聯動,不如說是等風來。

在這個懸而未決的節點上,南海風雲正急,而馬科斯的孤注一擲,恐怕還沒等到「補給船靠岸」,便要先算清一筆賬——是賭贏了未來,還是再度推開深淵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