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巷擠400人,政府樓堂停建,市長落淚改政策


1961年廣州有個副市長叫梁湘,去城裡的小巷檢查工作。回來就讓政府停建新大樓,把錢省下來給窮人蓋房子。當時沒人明白為啥突然變卦,後來才知道梁湘在起義路的小巷裡看見了啥。

那天梁湘走進一條窄巷,看見破舊大屋裡擠了60多戶人家,400多人。他隨便推開一戶門,屋裡擠了11口人,16平米的地方連下腳都沒地方。床上疊着床,連個轉身都難。梁湘當場就哭了,說咱們當官的這麼多年,老百姓還住這麼差,太對不起人了。

當時廣州正按計劃蓋政府大樓,突然叫停肯定有人反對。梁湘在會上說,現在工廠工人搬到郊區員村,那邊啥都沒有,看病上學買東西都不方便。政府要是光顧着蓋大樓,老百姓不滿意,發展有啥用?

後來政府把錢全用在蓋便宜房子上,優先給住得特別擠的家庭。東郊西郊蓋了一排排樓,雖然簡單但能住人。員村那邊更麻煩,工廠建好了,但連個買菜的地方都沒有。工人想調回市區上班,鬧得厲害。

梁湘帶着人去員村看了,說工人搬來已經不容易了,得給他們解決生活問題。後來在員村中心建了條街,有菜市場、小賣部、學校,旁邊還修了廣州第一個森林公園。工人慢慢不鬧了,還能在公園裡歇歇腳。

梁湘後來去世了,但很多老廣州還記得他。以前住在起義路的人搬進新樓,員村的工人能在便民街買東西,這些事都是梁湘想辦法弄成的。現在年輕人可能不知道他,但老一輩人說起當年的住房難、生活不便,總會提到這個名字。

政府後來又遇到類似問題,有時候還是先蓋大樓,再慢慢搞民生。但梁湘那次確實讓很多人有了像樣的房子,至少不用再擠在16平米的地方。現在看那些老房子雖然舊,但對當年的人來說,已經是天大的好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