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極盛時期疆域,漲知識了

1. 商周時期(前1600-前256)

- 核心區:黃河中下游"中原"

- 特點:城邦聯盟制,實際控制區約50萬平方公里(今河南+山東西部)


2. 秦漢第一擴張期(前221-220)

秦朝:首次整合(340萬km²)南至嶺南,北抵陰山

漢朝:西域都護府設立(前60年),巔峰期600萬km²


關鍵事件:張騫通西域河西走廊開發


3. 三國至隋唐波動期(220-907)

- 隋朝:重修大運河串聯南北(467萬km²)

- 唐朝極盛:安西都護府直達鹹海(1237萬km²)

- 收縮標誌:安史之亂後失去西域

4. 宋遼金對峙期(960-1279)

- 宋朝:僅守漢地十八省(280萬km²)

異族政權:遼(489萬)、金(361萬)、西夏(77萬)三分北方


5. 元朝大整合(1271-1368)

- 橫跨歐亞:1372萬km²(含今蒙古/俄羅斯部分)

- 創新治理:行省制度起源


6. 明清定型期(1368-1912)

- 明朝:兩京十三省(997萬km²)後期縮至350萬


- 清朝:康雍乾三代奠定現代版圖(1316萬km²)

- 重要事件:1884年新疆建省,台灣正式設省(1885)


【疆域變遷三大規律】

1. 農耕-游牧拉鋸線:始終在400毫米等降水線(長城沿線)波動

2. 擴展方向:由黃河中下游→長江流域→邊疆地區

3. 統治成本:每向西北擴展500公里,行政成本增加3倍



(註:所有數據為各王朝極盛時期理論疆域,實際控制區常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