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撤教育部、取消edi、砍掉哥倫比亞大學4億聯邦資助,特朗普一連串行動把美國教育界搞得雞犬不寧。
如今,重拳終於砸向了中國留學生,不過這次始作俑者是美國眾議院的共和黨議員。
fox news報道,美國眾議院共和黨正在推動立法,禁止中國公民在美國獲得學生簽證。
近日,美國眾議院的共和黨議員,由美國眾議員riley moore牽頭,正在推動一項名為「stop ccp visas act」的立法,旨在禁止中國公民獲得美國學生簽證。
他們聲稱,這一措施是為了應對中國利用美國學生簽證項目進行間/諜活動和竊/取知識產權的「國家安全威脅」。
圖源:foxnews
moore認為,「每年,我們允許近 30 萬中國公民持學生簽證來美國。我們實際上是在邀請他們來監視我們的軍/隊、竊/取我們的知識產權並威脅國家/安全。」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moore第一次提出類似的議案。今年2月,他就試圖推動類似禁令,但當時並未成功。
這次,隨着中美關係的進一步緊張,以及涉及中國留學生的敏感案件曝光,他又借勢捲土重來,希望國會能徹底「關上水龍頭」,直接掐斷中國學生赴美學習的可能性。
圖源:foxnews
這個提案在美國國內也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支持者認為,國家安全至關重要,必須防範任何潛在風險;但反對者則指出,這種做法太過極端,把所有中國學生都當成嫌疑人,不僅不公平,還可能加劇對亞裔群體的歧視。
當時一些分析人士認為,比起全面禁止中國學生,更現實的做法應該是加強對敏感領域的監管,比如限制中國政府資助的學生社團在美國校園的活動,而不是「一刀切」地拒絕所有申請者。
對於在美的中國留學生來說,這樣的提案讓他們的處境更加焦慮。
voa採訪了一位在華盛頓一所大學讀研究生的中國學生陸希(化名)認為「如果把所有的中國學生都這樣對待,我覺得太過分了,因為大部分的人都只是一般普通學生,這樣的做法有點敵視的感覺。」
陸希認為美中兩國政府之間的紛爭增多,連帶影響到了無辜的學生。她身邊一些就讀理工專業的朋友,入境美國時擔心被關進「小黑屋」,他們對美國簽證政策未來的不確定性感到擔憂。
在喬治·華盛頓大學學習機械工程的李華(化名)說,由於自己有研究機械人的經歷,他在申請簽證時遇到額外審查,花了比別人更長的時間才拿到簽證。相比於其他學科的留學生拿到五年學生簽證,他的簽證有效期只有一年。
他認為,「(目前針對中國學生的簽證措施)現在已經挺嚴了,再嚴也嚴不到哪裡去了。」
moore的提案最終能否通過還不好說,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國對中國留學生的態度正在變得越來越謹慎甚至敵視。
未來,想去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可能會遇到更多的障礙和不確定性,而這種趨勢短期內恐怕不會改變。
美國多少有點被害妄想症了,在華人論壇上,看到這樣一條很諷刺的評論:砍科研經費的勸退效果,比卡簽證更有效。
圖源:北美華人e網
特朗普削減nih經費,導致多所學校取消博士生招生計劃、撤回offer、減少資助等,這些做法更是直接讓中國學生放棄留美。
其實最近幾年美國留學已經風光不再,美中關係緊張、簽證政策收緊、學費飆升、針對中國留學生的「政治化」言論等都在都讓中國留學生望而卻步。
根據statista的統計,2023-2024學年,中國留美學生人數比上一年減少了4.2%。
圖源:statista
中國學生赴美讀本科的熱情,已經連續6年下跌。
2017年,中國學生美本申請人數超過35萬;而到了2023-2024學年,這一數字僅剩17,611人,短短六年時間銳減了90%!
不僅是申請人數減少,中國留學生的回國率也在飆升。
一項調查顯示,近年來中國留學生選擇回國的比例大幅增加。2002年的歸來率只有14%,到了2019年已經增長到80%以上。
一些曾在海外知名高校或研究機構工作的學術大佬紛紛選擇回國發展。
生物學家施一公從普林斯頓大學回國,成為清華大學副校長,並推動西湖大學的成立;
美國兩院院士顏寧從普林斯頓大學回到深圳,推動清華大學與深圳生物醫藥領域的合作;
最近,北京日報「長安街知事」等媒體報道,核物理學家劉暢於2025年2月正式加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重離子物理研究所,擔任助理教授,繼續從事等離子體物理前沿研究。
在美國俄勒岡大學執教30年的著名數學家林華新回國,並且加入新成立的上海數學與交叉學科研究院(simis)擔任教授。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計算物理學家陳滬東近期回國,並全職加盟浙江大學能源工程學院。
中國留學生、中國學者選擇歸國,把他們在海外積累的經驗、技術和資源帶回中國,反向推動了本土科技和產業的發展。
相比之下,美國對中國學者的限制、歧視性政策,甚至是間/諜的指控,反而讓很多曾經對美國科研體系充滿信心的學者心寒。
美國政府的這番騷操作可以說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限制中國學生留學的這一做法,曾經英國也有人提出,但很快就被多所大學反對。
當時英國政府主要是擔心英國大學太依賴中國留學生,但這一提議很快就遭到了英國大學的強烈反對,最後不得不作罷。
圖源:福布斯
英國高校為何迅速反對?原因很簡單——錢。
2020年英國泰晤士報發佈了一份數據,來分析英國大學對中國學生的依賴程度。
從學費佔比來看,最依賴中國學生的學校為格拉斯哥大學,有近1/3的學費是由中國學生給的;利物浦大學29%的學費收入來自中國學生。
從學費貢獻總量來看,倫敦大學學院收取了中國學生最多的學費,為1.27億英鎊;其次是曼徹斯特大學,總共收取中國學生1.1億英鎊學費。
報告里還提到,中國留學生每年的學費貢獻,高達17億英鎊。
圖源:the
英國名校如劍橋、牛津、帝國理工、倫敦大學學院等,都有相當比例的留學生來自中國。
據統計,在過去10年里倫敦大學學院里的中國學生增長了4.3倍。根據官方數據顯示,23/24學年,共計有13975位中國學生在ucl就讀,其中本科生6274位。
圖源:bbc
英國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hepi)發現,通過ucas申請英國本科的中國學生人數在兩年內下降了7.7%,從2022年的1.85萬人降至2024年的1.7萬人,嚇得立馬呼籲英國大學需要採取行動,以保持對中國學生的吸引力,並為中國留學生提供更多支持。
反觀美國,顯然是忘記了美國高校的財政困境。
根據open doors數據,2023-2024年中國留學生依然為美國貢獻142.96億美元的經濟收入。中國學生流失,美國高校必然會迎來寒冬。
而且美國大學本身就面臨嚴重的生源危機,由於學費高昂、生活成本飆升,再加上人口出生率下降,美國本土大學生的數量持續減少。
威斯康辛大學集團旗下的三個分校區也官宣倒閉
再加上近段時間,特朗普大刀闊斧的削減高校科研經費、砍掉資助等行動,更是把美國大學逼入新的困境。
本來靠國際生續命的高校,現在不得不面對生源減少、學費收入下降的問題。很多學校已經開始裁員、削減開支,甚至有的大學直接宣布破產。
美國似乎仍在執迷不悟,試圖用政治手段干涉教育,完全無視高校的實際需求。
最終,美國可能會親手毀掉自己曾經引以為傲的高等教育體系,而中國的優秀人才,正在把目光投向其他國家,或者直接選擇回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