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上世紀九十年代,相關部門組織了一場紅軍老兵的聚會,80歲高齡的開國上將楊得志也在邀請之列。
到了那天,楊得志早早就來到了現場,可當工作人員想把他請進去落座的時候,他卻死活不願意,一臉鄭重的說道:
「咋敢坐,他還是在外面等着吧。」
那麼,為什麼功勛卓著的老將軍不敢落座,他在外面又是要等誰呢?
強將手下無弱兵
提起虎將楊得志,強渡大渡河的經典戰例一定是繞不過去的。
大渡河可是長征路上最大的一處天險,當年太平天國的常勝將軍翼王石達開,就是在這裡折戟沉沙,被滿清朝廷給剿滅的。
當時,蔣介石也準備以險峻的大渡河為依託,把北上的紅軍隊伍給「剿滅」。
但可惜他低估了紅軍戰士的勇猛,最後在紅一團團長楊得志的帶領下,紅軍先遣隊以不可思議的速度突破了敵人的封鎖,把大渡河天險踩在了腳下。
但其實,強渡大渡河的總指揮並不是楊得志,而是另有其人,當時的楊得志只不過是一個戰術的執行者。
這個人就是長征中負責先遣任務的紅一師師長李聚奎。
1904年,在湖南安化出生的李聚奎24歲就參加了革命。
因為之前就在國民黨唐生智的部隊中待過,所以,加入紅軍後,李聚奎就擔任了排長職務。
他似乎天生就對打仗非常精通,因此短短的幾年當中,他就已經是紅軍當中數得着的領兵之人。
長征開始以後,他被賦予重任,率領紅一師為後面的大部隊開路。
那段時間,楊得志經歷的所有戰鬥,都是李聚奎這個師長親自指揮的,要不是李聚奎在提前偵查的時候,發現對岸的國民黨守軍乘船過來魚肉百姓,從而俘虜了他們,強渡大渡河的戰鬥還真的沒有那麼好打。
跟在李聚奎身邊的時候,楊得志學了很多打仗的技巧,所以,他對李聚奎一直都非常的尊敬。
周總理曾經稱讚楊得志所率領的部隊是「天下第一團」的時候,楊得志非常謙虛的表示,強將手下無弱兵,都是師長李聚奎指揮的好。
原本的第十一位開國大將
長征時候就擔任紅一師師長的李聚奎是紅軍隊伍裏面響噹噹的高級將領。
部隊順利到達延安後,他更是參加了之後的西征。
雖然,因為西路軍高層的胡亂指揮導致這支英雄的部隊損失慘重,但李聚奎卻憑藉著頑強的意志逃脫了敵人的追捕。
他裝扮成乞丐,歷時兩個多月,橫跨千里,最終又一次回到了延安。
日軍打進來後,李聚奎被中央派到劉帥麾下,負責做陳賡的參謀長。
陳賡將軍本來就是個軍事奇才,再加上李聚奎這個打仗不遑多讓的人輔助,386旅那段時間打的日軍苦不堪言。
為了發泄心中的憋屈,晉察冀地區的日軍甚至在自己的坦克前面掛了一面旗幟,上面寫着:專打386旅幾個大字。
386旅在神頭嶺痛擊鬼子的埋伏圈,就是李聚奎帶着人定下來的。
抗日戰爭勝利後,李聚奎被黨中央派往了東北,開始提前為可能發生的東北戰事做準備。
西滿軍區能夠成立,並逐漸的發展壯大,擔任參謀長的李聚奎功不可沒。
剛剛成立的西滿軍區在李聚奎的指揮下打了很多個勝仗,有利的牽制了國民黨軍隊的調取,為之後的遼瀋戰役成功奠定了基礎。
就連打仗算無遺策的林彪,提起李聚奎的時候都讚賞有加。
為抗美援朝立大功
新中國成立後不久,抗美援朝就爆發了。
當時的中國百廢待興,民間的資源很有限,如何保證志願軍的後勤補給,成為了中央軍委最頭疼的事情。
在這種危難的情況下,中央軍委又一次點了李聚奎的將,讓他前往東北,組建後勤部,專門負責為志願軍提供後勤保障。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剛剛上任的時候李聚奎也是一腦門子的官司,每天愁的都快要睡不着覺。
為了確保把糧食和衣物運送到最需要的前線戰士手中,李聚奎制定了很多條例規定,加強了各地兵站的職能管理。
在他的調整督促下,後勤運輸工作變得快捷有效,浪費的情況被大大的減少。
這雖然暫時緩解了一部分壓力,但卻不足以徹底解決志願軍戰士們糧食不夠的不利局面。
就在這時,李聚奎突然想到,他要飯的時候經過西北農村,曾見過當地人吃一種炒麵。
這種炒麵製作好以後特別頂餓,而且易於儲存,吃起來也很方便。
越想李聚奎越覺得炒麵非常適合前線打仗的戰士們,於是他連夜找人開始製作炒麵。
當第一批製作好的炒麵被送到志願軍前線的時候,這種新奇的食物得到了指戰員的一致好評。
彭帥等志願軍的高層更是致電中央軍委,表示李聚奎同志解決了他們最大的後顧之憂。
正是因為他在後方為抗美援朝貢獻了不小的力量,所以戰爭勝利後,朝鮮政府給他頒發了自由獨立一級勳章。
第十一個開國大將的候選人
在共產黨最重要的三個時期,李聚奎都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這讓他在黨內的地位一直都很高。
但他從來都不恃功而驕,表現的非常謙虛低調,只要國家有需要,讓他幹什麼他都願意。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1955年七月石油部成立後,李聚奎接受周總理的安排,成為了新中國第一位石油部部長。
當時為有功將士授銜的事情早已開始啟動,不少負責評選工作的人都認為,李聚奎這個長征時候就擔任紅一師師長的老兵,可以被授予開國大將的軍銜。
但沒想到李聚奎堅決反對這個說法,認為開國大將有十人足矣,再多一人反而不好。
不但如此,他還根據當時中央的決定,以不在軍隊中任職為理由,拒絕參加這一次的全軍大授銜。
這也是為什麼1955年的時候,開過將領的評選中沒有李聚奎的原因。
雖然李聚奎在1955年的時候沒有被授予任何軍銜,但毛主席和中央軍委一直都記着他的貢獻。
1958年的時候,卸任了石油部部長職務的李聚奎被中央軍委授予了開國上將的軍銜。
這位老將軍的高風亮節讓黨內的將領們對他都非常欽佩,他曾經的部下們更是如此。
所以,就算楊得志已經八十歲高齡,而且還擔任過原解放軍總參謀長的職務。
可當他得知老首長李聚奎還沒有到來的時候,依舊如同曾經一樣,會規規矩矩的在門口等着迎接。
參考資料:
上將.人民網 [引用日期2019-06-6]
開國上將之李聚奎.人民網 [引用日期2019-12-9]
上將李聚奎:從農民成長起來的智勇雙全的將軍.人民網 [引用日期2018-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