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桐城一派
浙江調速電機廠四層樓集體宿舍(徐建榮攝)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能進國營工廠,或者供銷社,絕對是吃香的事情,倘若是夫妻同在一爿廠里,雙職工,那就更香了。
工資不菲,還有加班費拿,逢年過節還髮長發短,更有用不完的勞保用品。我認識的一對夫妻,家裡的紗手套、毛巾、洗髮精、沐浴露、牙膏牙刷等,堆山堆海,快趕上小賣部了。
尤其是毛巾,用不完,根本用不完。勤勞聰明的主婦就把多餘的毛巾一塊塊拼接起來,夏天當毛巾被蓋在身上,不要太愜意。
機關事業單位,比如工商稅務,清水衙門,不僅乾的活得罪人,勞保也不發,摳搜的很,讓人嫌棄。
那個時候,西南的崇福鎮,憑藉著老底子崇德縣底蘊,大廠林立,工業發達,輝煌一時。桐鄉化肥廠,全國小化肥行業的標兵;崇德絲廠,絲廠的祖師爺,誕生於1935年。其它還有崇德農藥廠、崇德皮毛廠、金屬絲網廠等規上企業。
桐鄉化肥廠廠區
毫不誇張地說,當時的崇福鎮,占桐鄉工業半壁江山。不服來辯。
再看這邊縣城梧桐鎮,就小巫見大巫了,拿得出手的,也就桐鄉調速電機廠、桐鄉煤礦機械廠、梧桐絲廠等寥寥幾家國營企業。直到先鋒機械廠從山溝溝里搬到桐鄉,調速電機廠掛上「省字頭」招牌,中外合資企業開始興起,縣城的工業才有資本跟老崇德縣扳扳手腕。
進國營廠也有講究,如果能進帶「省字頭」的大廠,肯定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
我有個初中同學,當時在桐鄉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的材料倉庫發貨,開同學會時,這廝逢人便說,我在「浙江恆聯皮革有限公司」工作,說到浙江兩字,咬音不要太重,唯恐別人疏忽。
八十年代,帶「省字頭」的企業,扳扳指節頭整個桐鄉也就三家,全在梧桐鎮,浙江調速電機廠,浙江先鋒機械廠和浙江恆聯皮革有限公司。
後來在改制浪潮下,浙江調速電機廠,浙江恆聯皮革有限公司,已不復存在。
從淳安山溝溝里搬出來的浙江先鋒機械廠,1989年10月整體搬遷至梧桐鎮,廠址位於石門公路口。工人連同家屬,都安置在振興中路南側的先鋒新村,「碗大桐鄉城」憑空多了3000多人馬,據說當時物價都為之上漲了不少。
先鋒機械廠可是大名鼎鼎的軍工企業,直屬於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原址位於淳安縣汾口鎮林深源村,軍工代號「5316」,故也稱國營第五三一六廠,因始建於1970年3月,當地人則稱之為703。
2011年4月,該廠改製為非公有制的有限責任公司,並於2015年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註冊為浙江先鋒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以前造槍造炮造彈藥的兵工廠,從此不看兵法,研究起民用產品來,「先鋒」牌電動伸縮門成為本地暢銷貨。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以前在省字號即便做個普通工人,也是臉上有光,要是謀得一官半職,當個車間主任啥的,那絕對是祖墳冒煙了。
如今,國字號遍地走,省字號不吃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