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池翊:張學良將軍囚禁黃山的片斷

引子

#本文摘自《黃山市文史資料》第一輯(1989年12月),作者邵池翔(註:在《安徽文史資料》第二十四輯(1985年8月出版)有篇《張學良將軍在囚禁中的片斷》,顯示作者邵池翊[yì],不確信具體哪個正確。但根據其它出處,似應為邵池翊),原標題《張學良將軍囚禁黃山的片斷》

曾有人留言質疑此君文章內容(有關於鳳至),大致可以推斷在信息極為封閉的時代,出現這個問題不足為奇。

正文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將軍被蔣介石囚禁在浙江奉化溪口附近的雪竇山(距離溪口八里)。由軍委會派劉乙光(湖南永興人,黃埔軍校四期畢業,當時為隊長,對外稱少將專員)率特工30餘名和司機、炊事、醫務、通信、警衛等人員負責內部看守。我所在的國民黨憲兵第八團第七連擔任外線警戒。

1937年10月,由於日軍已侵佔上海,寧波外海面已發現日寇海軍艦艇,天空中也有日機飛過,日寇大有向寧波登陸竄犯之勢。11月中旬的一個晚上,我們全部離開雪實寺,在夜色茫茫中車隊從溪口出發。當時的目的地秘而不宣,誰也不知道。第二天中午,到達安徽歙縣黃山。當時黃山的茅蓬溫泉附近,除有一座旅館、浴池外,只有一幢據說是北洋軍閥段祺瑞的別墅。張學良夫婦和隨行的特工人員,全住在別墅內。憲兵住在黃山旅社。上至慈光閣,下至湯口鎮,均派憲兵駐守。山上設有一個直屬安徽民政廳管轄的警察所。我們一切對外是保密的。

離黃山七十公里的屯溪,是當時皖南重鎮,商業茂盛,交通發達,抗戰開始後,京滬杭一帶逃難的人特多,畸形繁榮,有「小上海」之稱。張將軍沒有到過皖南,乘我們到屯溪採購什物之便,提出要到屯溪觀光一下。到達黃山的第三天,張學良將軍和夫人于鳳至,由劉乙光、許歆及便衣警衛「陪同」與採購人員一起,分乘小轎車二輛、大卡車一輛(車上漆有軍事委員會標名,無人敢阻)前往屯溪。汽車停在屯溪汽車站,張將軍一行沿着屯溪老街,漫步走到大橋,在橋上瀏覽了舊貨攤、古董攤,買了毛筆、徽墨及宣紙,觀看了街頭的抗戰宣傳畫和標語。這是張將軍「管束」後外出路程最遠的一次。當時屯溪誰也不知道這一行人就有大名鼎鼎的張學良將軍,事後也未披露。我們嚴加封鎖張學良將軍住在黃山的消息,任何人問我們,回答一問三不知。不料黃山警察所所長,原來在東北軍干過,認出了張學良將軍,就打長途電話報告了當時的安徽省政府主席劉尚清。劉尚清原是東北的將領,曾跟隨過張作霖和張學良,後被蔣介石拉攏,當了安徽省政府主席。他一聽到少帥到了黃山,就在電話里指示黃山警察所長去報告少帥,說次日專程由當時安徽省會安慶到黃山晉謁。當這個大個子所長,操着東北口音,到憲兵崗哨處,要求晉見張學良將軍時,我們大吃一驚。誰將機密泄露出去的?當由隊長劉乙光親自盤問這個所長,才明白事情真相。劉乙光知道事情嚴重,不能作主,就電報向蔣介石請示,當夜得回電,命令馬上將張學良將軍向江西轉移,阻止劉尚清來黃山。我們連夜做準備。翌日天一亮,又先電告劉尚清說張學良將軍已離開黃山,毋庸來山。省府的秘書長回電話說,劉尚清的專車剛發出,正在大渡口,聞電話後已折回。

阻止劉尚清與張將軍會面,原因他是張家兩代的舊部,在東北軍內是個有影響的人物,現又當安徽省政府主席,東北籍人士在安徽有一定的勢力(黃山警察所長的出現就是一個證明)。而且,當時于學忠部已調駐皖北,將張將軍劫走,不是不可能。因為區區一百餘名警衛武裝,在劉尚清、于學忠的勢力範圍內要想解決,一聲令下,易如反掌。當時蔣介石的嫡系部隊,正在京滬線一帶設防,鞭長莫及,無法顧及皖南。所以,我們一面阻止劉尚清來黃山,一面就向江西轉移。這一切,劉隊長未向張將軍透露一星半點,只是說前線戰事不利,為了安全而轉移。

張將軍原來是準備在黃山住一段時間的,所以他就沒有急於去離溫泉稍遠的文殊院天都峰、獅子林、北海等風景點,而把這些都留待日後慢慢遊覽,僅在溫泉、慈光寺人字瀑一帶瀏覽散步,每日洗溫泉澡一次,沒想到這樣匆匆離開,張將軍遊覽黃山各處風景的計劃,也就變成了泡影。

資料來源:

《黃山市文史資料》第一輯(198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