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面見隆裕太后,隆裕流着淚着問他:我跪你,還是你跪我?

袁世凱作為慈禧太后的親信大臣,在清廷中有着很大的權力,尤其是對於新式軍隊的掌控。在清朝末年,袁世凱成為了革命黨和清廷爭相拉攏的對象。

隨着慈禧太后的去世,清朝這個靠地方團練和以賣國爭取洋人支持的平衡也被瞬間打破,清廷為了防止大權旁落,於是就讓載灃擔任攝政王,處理清廷政事。

結果載灃根本不會處理國家大事,不得已只能請出袁世凱出山,結果袁世凱直接投身到了革命的隊伍中,開始逼迫清廷下台。當袁世凱來覲見隆裕太后的時候,隆裕太后就悲傷的問他:「我跪你,還是你跪我呢?」

袁世凱和清廷的權力之爭

清朝在康熙年間自「三藩之亂」後,不管漢人立多大的功勞,也都不敢封王。終滿清一朝,對漢人的防範一直從未鬆懈,所以無論在任何情況下,清朝的皇帝都不敢過於重用漢臣。

當時清末的名臣李鴻章等人就是如此,被重用過後,立馬就被打壓,袁世凱也是一樣的待遇。袁世凱此人在早年時期就開始嶄露頭角,被當時很多大臣所重視,在眾多大臣的鼎力舉薦之下,袁世凱開始在德國教官的指引下,將一支清軍訓練成戰鬥力強勁的近代化陸軍。

而這支近代化陸軍,也成為了後來袁世凱北洋軍閥的最初家底。袁世凱並非滿族之人,所以清朝對他依舊有所防範,因為他訓練出來的軍隊頗具戰鬥力,清廷不願意讓他擁有這支軍隊的指揮權,於是總是將他放在其他的職位上。

因為此時清朝正是用人之際,所以即使對他有所防範,但是也不會用過於激烈的手段削弱他手中的權力。後來隨着清廷統治的局勢漸趨穩定,袁世凱等人開始勸諫慈禧變法,希望將清朝的制度變為「君主立憲制」,從而走上近代化的道路。

袁世凱當然也存有自己的私心,可是由於慈禧仍然掌控着清朝的最高權力,而她又是一個極度反對變法的人,所以對於袁世凱提出的變革非常厭惡。

意識到袁世凱可能會威脅清朝的統治,於是就將雖然找了一個堂而皇之的理由,將袁世凱一擼到底,袁世凱也因此回到了河南老家。

後來,隨着慈禧死去,新上任的裕隆太后,還有攝政王載灃都對清廷的大小事務知之甚少,雖然載灃想要以新政來挽救清朝的統治,但是中國人民對於清朝的腐朽早已恨之入骨。

而且,載灃雖為攝政王,但是他完全沒有慈禧那樣的威懾力,所以表面上他掌握着清朝的最高權力,可是他的命令幾乎沒有什麼大員會老實的施行。

1911年,武昌起義震驚了全國,許多省份遙相呼應開始通電全國宣布脫離清朝統治。眼看着革命的浪潮波濤洶湧,清廷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只得再次啟用袁世凱,希望他能夠帶領着新軍前去鎮壓國民黨軍隊。

於是賦閑在家的袁世凱,再一次被清廷重用,可是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後來逼迫清帝退位的人,正是手握軍權的袁世凱。

袁世凱的選擇

袁世凱重新掌權之後,在朝堂之上信誓旦旦的保證,一定會打敗革命黨維護清朝的統治,實際上卻早已和清廷同床異夢了。

革命黨的風潮雖然聲勢浩大,但是手中能夠對抗清廷的力量,卻較為薄弱,袁世凱率領的新軍剛剛加入,革命黨軍的進攻勢頭,就明顯被大大減緩。

並且參加革命的人,其內部也不團結,山東更是在通電參加起義後,又反悔站在了清朝那邊。很多宣布起義的省份也都在忙着招募自己的私兵,更有甚者選擇隔岸觀火,目的只是為了加強自己的力量,企圖稱霸一方。

此時袁世凱的內心,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論起誰的拳頭最大,放眼整個中國的武裝力量,沒人能夠超過他,所以一旦自己可以順着革命的風潮藉機將逼迫清帝遜位,那麼自己很有可能會成為中國的大總統。

於是他一邊和革命黨作戰,一邊和他們和談,最終在得到清朝滅亡後自己可以就任大總統的承諾後,開始臨陣倒戈,將矛頭直指清朝。

其實袁世凱也不是不清楚,即使自己真的打敗了革命黨,那麼自己遲早會被清朝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再次被清廷隨意的拋棄,於是他這次說什麼都不會再讓上次的悲劇重演。

當袁世凱投靠革命黨人的消息被公布之後,清廷失去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而清朝也早已民心盡失,根本組織不起有效的力量和袁世凱等人對抗。

而袁世凱也不想用武力進攻,於是就選擇和清廷商議。袁世凱用清朝整個皇族的命運作為要挾,使得隆裕太后還有攝政王載灃內心動搖。

為了保住眼前的富貴,無奈之下,只得和袁世凱在談判桌上商議清帝退位的條件。袁世凱為了讓清廷可以接受,於是答應了很多清朝提出的條件,使得清帝仍然可以在後三宮中居住,並且每年還能夠獲得豐厚的錢財,供養皇室的生活需要。

就這樣,清朝在談判桌上結束了自己的統治,龜縮在紫禁城之中,當著那一小塊地方的「小皇帝」。清朝滅亡後一個多月,正值隆裕太后的大壽,袁世凱得知後,就想要前來為太后拜壽。

當手下的人將袁世凱的即將前來拜壽的消息,告訴隆裕太后的時候,她的臉色極為難看,因為此時的袁世凱要當大總統的事情早已人盡皆知,所以此舉無疑是帶有對他們的諷刺。

隆裕太后本想拒絕,可是又害怕被袁世凱報復,讓一眾皇族丟掉性命,於是就還是同意了。當袁世凱來到隆裕太后面前時,隆裕太后問他:「你現在馬上就是大總統了,是你跪下呢?還是我給你跪下?」說完她就開始哭泣起來。

袁世凱聽後毫不猶豫的跪了下來,給太后拜壽,其實這也讓眾多人看到了袁世凱會善待這些人的態度,讓他們可以放心,但是至於袁世凱本人內心是怎麼想的,就沒人知道了。

不過從他後面妄圖稱帝,以及答應優待清朝的條件沒有妥善落實的事情來看,當初的拜壽也確實有些黃鼠狼給雞拜年的味道。

信源:

《對話與共識: 談判桌上出生的民國》——中國知網 作者:傅國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