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清朝奇女子,憑着智慧從歌妓升為寵妃,僅憑一首詩兩次改寫命運

提起才女,大部分人想到的有李清照卓文君蔡文姬,她們的芳名流傳千古。然而古代的才女並不只有她們,實在太多,她們的才情不遜於男子。只可惜在封建社會,她們生活卑微,沒有權利去考取功名,也沒有權利出人頭地。大部分才女都被埋沒,名字也隨着歷史的塵埃化為烏有。在《唐詩三百首》中有一首壓軸詩,這首詩的作者就是一位女性杜秋娘。她也是唯一入《唐詩三百首》的女性,她不僅是才女,還憑着自己的才華成為寵妃,曾兩次改寫命運。杜秋娘的的身份並不是很好,據說她的母親是金陵的官方歌妓,也是個才華橫溢的女子。後來她和一位姓杜的官員談戀愛,後懷上了杜秋娘。然而那位官員並不負責任,反而將母親拋棄,母親含恨生下她。


因為孩子太小,無處送養,她只能帶回金陵的青樓養育。

杜秋娘自小就長得好,而且聰明好學,經常跟着母親學習歌舞,學習文化。

長大一些的她更加的天生麗質,於是被培養成一位全能的歌妓,不僅如此,她還善於跳舞。

能寫詩對詞,年僅15歲便名聲在外,很多人都慕名前來。

當時身為鎮海節度使的李錡看她好看,又才藝俱佳,於是以重金將她買入府中為歌妓。

雖然杜秋娘出身卑微,但是她並不自甘墮落,也不願意成為他人的掌中之物。

於是她寫了一首《金縷衣》,並唱給李錡聽,他聽完後對這個女子刮目相看,認為她不是尋常女子。

於是將她視為侍妾,對於當時身為卑微的歌妓來說,能成為節度使的侍妾也是比較好的歸宿了。

然而沒有多久,李錡就因為起兵造反失敗,在戰亂中被殺身亡。

杜秋娘身為他的侍妾,自然難免責罰,因此獲罪成為宮中的歌妓。


進入皇宮的杜秋娘很謹慎小心,她知道想要擺脫這樣的生活,必須等待一個時機。

這天唐憲宗召她唱歌,於是杜秋娘抓住機會,在唐憲宗面前唱起了這首《金縷衣》。

唐憲宗聽完大為驚訝,並被她獨特的氣質,歌聲深深吸引,還不由自主的愛上了杜秋娘。

而杜秋娘也從一個歌妓成為寵妃,後期還被封為秋妃。

不過可惜的是,後期杜秋娘因為和宰相秘密偶除掉宦官,最終秘密被識破,導致她被學籍為民,賜歸故鄉。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我勸你不要顧惜華貴的金縷衣,我勸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花兒綻放可以折取的時候就要儘管去折,不要等到花謝之後只折了個空枝。

杜秋娘這首詩所表達的含義是非常直白的,她用「金縷衣」來比喻榮華富貴,告誡人們不要貪圖富貴而忘了珍惜時光,尤其是青春年少這段寶貴的時期。如果有機會,或者有條件就要去把握,實現某些美好事物時,就應該當機立斷,不要等到錯過了再後悔莫及。「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開篇這兩句以「勸君」來強調不要看重華貴的金縷衣,而是要珍惜年少的美好時光,直接點明主題。「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這兩句詩人以花為喻,「花開」二字則象徵青春年少。而「堪折直須折」是詩人勸人抓住時機,不要錯過,「莫待無花空折枝」這句強調錯過時機的遺憾,這兩句也是廣為流傳的名句。雖然全詩只有28個字而且全詩語言比較直白易懂,但也蘊含深刻人生哲理,具有比較強的感染力,能引起不同階層、不同年齡讀者的共鳴。這首詩在告訴人們在及時享受生活,鼓勵人們在青春年少時,一定要勇敢的去把握當下的生活,不要等到青春已逝,才想到後悔。當時在封建社會女子的思想和地位都比較低,而杜秋娘的這種性格卻是非常先進的,而且她憑着自己的聰明和智慧,逐漸成為備受寵愛的嬪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