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德為何寧死不降關羽,連曹操都一頭霧水,直到看了馬超一封信才懂。
龐德的火靠的是,襄樊之戰曹魏眾將都被關羽嚇怕了,唯獨他龐德竟然敢跟關羽叫板,還敢揚言要親自給關羽送終。縱觀整個三國時代,敢這樣跟關羽說話的,真的只有龐德。關羽水淹七軍後,曹魏五子良將于禁投降了,龐德竟然寧死不降關羽,這一對比也讓龐德着實出名了一把。
面對於禁投降關羽,曹操發出的感嘆是:我和于禁相識了三十年,沒想到于禁這麼膽小怕死,竟然比不過一個剛投降我的龐德。《三國志》記載:太祖聞之,哀嘆者久之,曰:「吾知于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如龐德邪!」
而面對龐德寧死不降,曹操聽到這個消息後,為龐德的忠義流下了眼淚。並冊封了龐德的二個兒子為列侯,曹丕即位後還特意下詔書派使者到龐德陵墓送去謚號。《三國志》記載:太祖聞而悲之,為之流涕,封其二子為列侯。魏文帝曹丕即王位,乃遣使就龐德墓賜謚。
如此大的區別待遇,足可見曹操都一頭霧水,連曹操都驚嘆納悶,跟了他幾十年的于禁背叛了他,這個龐德公元215年剛投降的將領,竟然為他而盡忠了。
這個龐德究竟咋想的?為何寧死不降關羽呢?
背後最關鍵的一個根本原因:在於馬超臨終前的一封信。馬超臨沒上疏曰:「臣門宗二百餘口,為曹孟德所誅略盡,惟有從弟馬岱,當為微宗血食之繼,深託陛下,餘無復言。」
從公元215年曹操平定漢中後,龐德本來是馬超的麾下部將,其後分道揚鑣了,馬超因和曹操恩怨太深而選擇投降了劉備,龐德和曹操沒那麼大恩怨而選擇了投奔曹操。而到了公元219年,龐德顯然看到了自己投降曹操和馬超投降劉備的待遇不同。劉備願意給馬超的兵馬不過幾千,導致馬超鬱鬱而終;而曹操願意給龐德的兵馬那可是三四萬軍隊的副將啊。對龐德來說,明顯曹操的格局更大,曹魏總兵馬也更多,顯然晉陞空間更大。故而龐德在赴死前大罵:魏王帶甲百萬,威振天下。汝劉備庸才耳,豈能敵邪!客觀事實也是如此,龐德在曹操麾下發揮空間明顯更大。
還有個次要原因:龐德就是不服關羽,關羽是他的標靶,放過狠話,大丈夫一言既出。
龐德請戰前就誇下了海口:我受國恩,義在效死。我欲身自擊關羽。今年我不殺關羽,關羽當殺我。可見龐德請戰的目的就是奔着和關羽單挑去的,牛逼都吹出去了收不回來了。龐德原來跟馬超,後來奔張魯,最終受到曹操厚恩,死前還能射中關羽前額,也算功成名就不負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