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中,王姓十一位名將!

三國歷史上究竟哪個姓氏的將領比較多呢,以下王氏可以說是三國名將比較多的了,讓我們看看都有誰。

1.王平

王平與馬謖

王平是蜀漢後期名將,官至漢中太守,鎮北大將軍,早年跟隨曹操,後追隨劉備,跟隨馬謖鎮守街亭時,勸諫馬謖不要在山上駐紮,奈何馬謖不聽,致使失掉街亭,後鎮守漢中,曹爽兵發十萬大軍進攻漢中,王平獻策,成功擊敗曹爽大軍,受封安漢侯。

2.王朗

王朗

以訛傳訛被罵死的王司徒,實在是太冤了,官至司徒,封蘭陵侯,早年被漢獻帝封為會稽太守,小霸王孫策率軍進攻會稽,王朗統軍數次擊敗孫策,奈何兵力懸殊,最終兵敗投降孫策,曹操隨其十分欣賞,將其收到自己帳下,為曹魏出謀劃策,屢立功勛。

3.王匡

王匡

王匡早年在何進手下任職,何進被殺後,擔任河內郡太守,董卓把持朝政後,王匡聯合袁術韓馥等一眾人員,起兵反抗董卓,後在孟津駐守,準備派出泰山兵襲擊董卓,誰知董卓從後方襲擊王匡,大破其軍,全軍覆沒,王匡逃走後,準備東山再起,誰知胡母班聯合曹操將其殺死。

4.王累

王累

王累起初在劉璋手下任職,劉璋想讓劉備入川一同抗擊張魯,王累說劉備入川必成心腹大患,不能讓他來,怎奈劉璋不聽,王累自用繩索倒吊於城門之上,一手執諫章,一手仗劍,並說如果不聽從,就割斷繩子撞死,劉璋執意不聽,王累割斷繩子撞死了。

5.王雙

王雙

曹魏將領,諸葛亮久攻陳倉攻不下,於是準備引兵撤去,王雙率軍在後面追擊,怎奈被蜀軍射死了,在《三國演義》中,王雙被魏延斬殺。

6.王沈

王沈

曹魏大臣,官至散騎常侍,封博陵縣公,因為喜歡寫文章,收到曹爽的賞識,仕途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在曹髦不想被司馬昭控制的時候,召集王沈等商議,誰知王沈轉頭就告訴了司馬昭,導致後續司馬昭被殺。在司馬炎建立晉朝時,對王沈大加封賞,司馬炎打算把朝政託付給他,可見對他的重視程度。

7.王昶

王昶

官至司空,封京陵侯,在司馬懿掌權後,深受司馬懿重用,大戰東吳,擊敗施績,斬殺鍾離茂、許旻,繳獲奇珍異寶無數,此戰過後被任命為征南大將軍、儀同三司,率軍平定毌丘儉文欽叛亂,牽制施績、全熙,戰功卓著,為曹魏付出了所有。

8.王基

官至荊州都督,封東武侯,早年收到司馬懿的舉薦仕途順暢,後因為上書曹叡反對大興土木,遭到貶職,而後又被啟用,擔任尚書、荊州刺史司馬師執掌朝政時,獻策平定淮南三叛,不貪功,將功勞讓給他人,司馬昭每逢大事都要與其探討,可見其地位不一般,晚年因病去世。

9.王經

王經

曹魏大臣,官至司隸校尉、尚書,早年擔任江夏太守、雍州刺史,率軍大戰蜀漢姜維,奈何大敗,被召到京城,曹髦對其非常欣賞,曹髦在想要拜託司馬昭控制的時候與王經、王沈、王業商議,誰知王沈、王業想要拉着王經一同向司馬昭告密,王經不去,在曹髦被成濟殺掉後,司馬昭怪罪王經沒有向他通風報信,於是將他和他的母親一同下入大獄,不久後被誅殺。

10.王渾

王渾

官至司徒,封京陵公,曹魏司空王昶的兒子,早年在曹爽手下做事,曹爽被殺後,被罷官,後收到司馬昭賞識,得以平步青雲,西晉建立後,擔任徐州刺史,主政期間愛民如子,深受百姓愛戴。在擔任征虜將軍期間,擊敗東吳將領薛瑩魯淑的十萬大軍,在司馬炎發動滅吳戰爭後,率軍屢破東吳城池,為滅吳立下赫赫戰功,但是沒有早一步率兵進入建業,讓王濬率先進入了,導致兩人後來爭功勞。回朝後,為表彰他的功勛,司馬炎增加他的食邑,封尚書左僕射,加散騎常侍,緊接着加升司空,位列三公,可見其地位已經非常的高了,也是深得司馬炎信任。

11.王濬

王濬

攻破東吳第一人,因為受到羊祜的賞識,命運的齒輪便開始轉動了,一路從車騎將軍從事中郎、巴郡太守、右衛將軍、大司農等做到了撫軍大將軍,可謂是人生贏家。

司馬炎對其也是非常重用的,交給他打造戰船,訓練水軍,讓其統領率軍,後率領水路大軍從成都一路打到了石頭城,長驅直入,如入無人之境,孫皓見狀只能上表投降,王濬將孫皓送往洛陽,由此王濬便載入史冊了,滅吳首功,實現西晉統一大業。隨後後來因為滅蜀牽扯的一些事情,有官員彈劾他,他彈劾人家,也都沒有動搖晉武帝對他的讚賞。

以上王姓十一位將領,為三國增添了不少的色彩,雖然沒有特別突出,但也都是不可或缺的,他們為王姓在歷史上的地位,添磚加瓦,是值得肯定的。

喜歡我,請「點贊」+「評論」哦,我們不見不散,歡迎來我主頁觀看更多精彩內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