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定諤式的美國政治,兩黨又妥協:政府「關門」等2個月後再說

據環球網報道,近日有多名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兩黨已就2024年政府支出達成權宜之計,而這也就意味着,在白宮發出「關門」預警的一天後,事態已經出現反轉。

事實上,有關拜登政府的2024年財政預算,美國兩黨早在去年5月份就已經達成了協議,只不過共和黨內部對此有着不少分歧,因為部分反對此協議的共和議員有意讓拜登政府削減預算開支。也正因如此,美國政府在去年9月底就曾一度陷入「關門」危機。

之後時任眾議長麥卡錫推出了為期45天的短期支出法案,拜登政府算是暫且逃脫了政府「關門」窘境,但麥卡錫這一看似緩和分歧的舉動,非但沒有討好兩黨議員,反而遭到雙方嫌棄。

由於麥卡錫先前歷經15輪投票才勉強當上了眾議長,為此他不得不向馬特·蓋茨等保守派議員妥協,承諾1人可提出議長罷免動議,結果在短期支出法案推出後,麥卡錫更是直接被當初的承諾趕下台。

再後來,經過數輪「廝殺」,毫無經驗和資歷的共和黨議員邁克·約翰遜成為了新任議長。

既然如此,現在共和黨為何又堅持拒絕通過拜登政府提出的2024年聯邦預算撥款法案呢?

其一,這份撥款法案涵蓋了援助烏克蘭條款,這並不是共和黨樂意看到的。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美國已經為烏克蘭提供了不少援助,然而烏軍卻始終難以在戰場上取得什麼成績,有鑒於此,共和黨早就不想繼續往俄烏衝突中砸錢了;

其二,法案只滿足了民主黨援助烏克蘭的要求,卻對共和黨提出的撥款應對非法移民問題視而不見。非法移民始終是兩黨爭吵的熱點問題之一,既然拜登政府現在想要共和黨點頭通過相關法案,那麼就必須在共和黨關注的問題上做出讓步。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去年11月通過短期撥款法案後,美國政府眼下又再度面臨「關門」危機,白宮甚至已經為此暗戳戳地給國會施壓,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兩黨又是否能夠就此事達成一致呢?

自中東重燃戰火後,全世界的目光都已被其吸引,尤其是隨着也門胡塞武裝、「真主黨」等陸續下場策應「哈馬斯」的行動後,一時間紅海和黎以邊境局勢也在不斷升級。

如今內塔尼亞胡擺明了不想輕易從加沙撤軍,這一點無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心裏也都清楚,另外考慮到支持以色列本來就是美國的「政治正確」,在中東局勢如此複雜的情況下,美國政府陷入「關門」危機,這似乎看起來並不合適。

再者說,政府「關門」這不僅會損害美國的國際形象,也會影響美國的信用評級,即使是出於共同的利益所求,共和黨和民主黨在某種程度上也會暫時就此事達成妥協。

但考慮到現如今美國的內鬥已經日益加深,並且民主黨接連幾次出手,試圖擠掉特朗普的初選資格,共和黨未必能咽下這口氣。換句話說,即使現階段兩黨將「政府關門」日期推遲到三月份,此事也不可能徹底得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