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談判,蔣介石準備讓毛主席擔任新疆省長,主席作何反應?

視頻請點擊下方鏈接:

為了儘快達成目的,蔣介石自8月14日起打着「和平統一」的旗號連續向延安發送了三封電報,對比內容可以看出,蔣介石的語氣一次比一次強烈,8月23日的致電中甚至直接坦言已經準備好了飛機。蔣介石看似迫切希望毛澤東立即前往重慶,但實際上他比任何人都希望被拒絕。

對於毛主席來說,去或不去都很難抉擇。如果拒絕,正如蔣介石所願,但如果赴約,將迎來一場鴻門宴,屆時要面對的是老蔣提前布下的天羅地網。

那麼在收到這三封來電之後,延安方面是何反應?

其實在收到第一封電報之後,我黨就立即召開了會議進行討論,不過大多數人都持反對意見,最終商議決定讓周恩來代替前往。但蔣介石不肯就此罷休,隨後又兩次致電。大家都知道重慶那邊已經布好了陷阱,去了就會中計,而且如果有意外情況發生,延安這邊一時半會兒也支援不了,所以大家都勸主席千萬不要去。

但再三考慮之後,毛主席還是決定親自前往重慶參與談判。他說到,如今的形勢去或不去都是死局。如果選擇不去,就等於給了蔣介石一個開戰的理由。如果去了,這盤死局就還有機會被盤活,既然他們可以做兩手準備,我們為什麼不可以?隨後主席便給重慶回了電報。看到回電的蔣介石愣住了,這個結果出乎他的意料。

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周恩來等人如約抵達重慶。次日上午,談判正式開始。不過,當天雙方的爭議較大,談判無果而終。

但毛主席心裏很清楚,既然是談判,就難免要做出妥協,破裂不是最終的目的。其實在來重慶之前,他就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必要的時候會做出一定的讓步,但前提是不能觸及雙方的根本利益。毛主席和周總理在來的路上也探討過這個問題,他們一致認為蔣介石想要的無非就是黨派的主導地位,這個我們可以不要,但他們必須得承認我黨的合法位置,並且以後的政治工作我們也得參與。

為了避免談判發生破裂,毛主席、周總理等人商議後決定做出讓步,並於9月3日提交了11份要點,其中明確表示,我黨將擁護三民主義和蔣介石的領導地位,同時為了維護和平,雙方不能有武裝衝突,並且承認彼此黨派的合法位置。除此之外,我黨在人民軍隊的問題上也做出了讓步,同意只保留20個師。同時,還表示願意撤離廣東浙江等區域的軍隊。

為了讓全國人民能夠享受來之不易的和平,我黨已經做出了最大的妥協。然而,蔣介石卻得寸進尺。看到這些條件之後,他竟表示只能給我黨保留12個師,同時還堅持一黨專政,蔣介石的態度註定了這場談判不會順利。

我黨不願接受他的條件,蔣介石也不想再出面。在雙方陷入膠着之時,赫爾利出面當起了傳話筒。這位來自美國的駐華大使,自然不會為我黨的利益考慮。為了儘快完成任務,赫爾利找到了毛主席,對他說:你們可以保留20個師的軍隊,同時蔣委員長還同意讓您到一個省擔任省長。

毛主席聽完之後便問到:哪個省的省長?赫爾利回復說:新疆。蔣介石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盤,主席一旦同意去了新疆就遠離了政治中心,以後他在國內的影響力也會大大削弱。

赫爾利見毛主席沉默了,於是就追加了一句:你們現在只有兩個選擇,要麼接受這個條件,要麼就等着談判破裂。這哪裡是調解,這分明是威脅!不僅逼着我們接受他們的不合理要求,還要把談判破裂的鍋甩到我們身上。

不過,毛主席是非常高明的,自然不會吃這一套。隨後寫下了一首《七律·憶重慶談判》,這首詩不僅諷刺了國民政府,還表明了我們堅決的態度,無疑就是對蔣介石最好的回應。

隨後談判又進行了半個多月,可惜遲遲沒有進展。毛主席不急,蔣介石不急,赫爾利卻急了,他一心只想趕緊完事回去交差。為了儘快解決問題,赫爾利提出雙方的軍隊都按照比例進行縮編。蔣介石一聽更不樂意了,最後赫爾利也沒促成談判,一怒之下就走了。

僵持多日後,這場談判隨着《雙十協定》的發佈終於畫上了句號。10月11日,毛主席等人也順利返回了延安。在接受採訪時,主席還表示,希望雙方能夠努力維護和平。

可惜蔣介石並不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談判結束八個月之後,他擅自撕毀了《雙十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