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在歷史上究竟有什麼歷史恩怨才導致現在年年爭戰?

現在巴以衝突加劇,炮火紛飛,一邊是猶太人,一邊是阿拉伯人,為什麼老是在打仗?他們之間到底有着怎樣的恩怨?

今天為大家一次性講明白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多麼錯綜複雜。

首先,故事的開端我們得一口氣追溯到4000年以前,因為那個時候猶太人的祖先就居住在兩河流域波斯灣附近,而且同時呢,這片區域也是傳統意義上阿拉伯人的居住區。所以,首先可以明確的就是在遠古時期,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間是具有相近血緣的鄰里關係。然而在4000年以前,農業種植還極不發達,稍有不慎,天乾物燥,很容易顆粒無收,而猶太人呢,就不幸的遭遇了災荒,無法生活,於是他們就組隊從兩河流域一起逃亡去了埃及。但問題是埃及在古時侯,也是個兵家必爭之地,猶太人逃亡過去之後,沒過多少安穩日子,埃及又變天了,猶太人待不下去了,咋辦?那這個時候,他們又想起了曾經的家園兩河流域。《聖經》里有個章節《出埃及》就專門介紹先知摩西帶領猶太人歷經艱難險阻出埃及回故土的故事。

距今3500年左右,猶太人從埃及回到了曾經的故土,並且正式建立起國家,取名叫做以色列。然而好日子並不太長久,公元前500多年,巴比倫王國崛起,一口氣統治了整個兩河流域,其中的以色列自然就被無情吞滅。但是中東這個地方連接亞歐大陸,盤根錯節,東西南北,四戰之地,總結起來就是一代版本,一代神。巴比倫剛剛載入史冊,波斯帝國又來了,他們一口氣橫掃千軍,差點都打到希臘去了。那麼這個時候被奴役的猶太人幸運的得到了解放,重歸故土,又回到了約旦河的西岸,同時,還建立起了一座知名的古城耶路撒冷,公元前期63年羅馬帝國建立開始統治這片區域,在此期間,以色列因為反對羅馬的統治而遭到殘酷的鎮壓,就連耶路撒冷猶太聖殿都被拆毀的一乾二淨,猶太人這個民族也被徹底打散,流落到了世界各地,後來,阿拉伯帝國興起又統治這片區域。

長話短說,19世紀後期,猶太資產階級鼓吹猶太復國主義,號召猶太人返回巴勒斯坦,建立猶太國家。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巴勒斯坦由英國委任統治,猶太復國主義得到英、美等國支持,大批猶太人移居巴勒斯坦。猶太人購買或強佔阿拉伯人土地,逐漸形成一個猶太政治實體。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通過關於巴勒斯坦分治的決議。1948年5月14日,宣布成立以色列國。當時這個地方已經是巴勒斯坦人的生活區了。自從猶太人在1900年以前被羅馬帝國打散以後,約旦河的西岸,巴勒斯坦世世代代、祖祖輩輩常駐於此,結果一紙宣言,你說要在這建個國家出來,換成猶太人來住,誰能服氣?他還能和平的起來嗎?怎樣?從上個世紀開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就在地中海的東岸,約旦河以西,一直兵戎相見,打到了現在。而在國際上的各路勢力也以此為借口,反覆插手中東,甚至可以這麼說,巴以不平則世界不寧,地中海以東,約旦河西岸,這本是一片氣候依然啊,物產豐饒的土地,然而卻不幸糾纏的歷史、宗教,還有千年以來的各路戰爭,他這從未熄滅了彈藥桶。也是整個中東地區最難以釋懷的恩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