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來自於網絡,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繫刪除。本文僅在今日頭條首發,請勿搬運。
順治,滿清歷史上一個相對黯淡的存在。他在滿清十二帝中顯得有些黯然失色,大多數人想到他,腦海里勉強浮現的也只有多爾袞與孝庄的紛爭,以及康熙聖明的統治。關於順治本人,除了董鄂妃的名字,幾乎無人能言及。然而,這位年僅24歲的皇帝,卻以驚人的生育能力而讓人驚嘆不已。他活了短短24年,卻留下了17個子女,這意味着自他有生育能力以來,每年都有至少一個孩子的降臨。這與後世的清帝相比,簡直是天差地別。
順治,原名愛新覺羅·福臨,是滿清入關後的首位皇帝。他於6歲登基,然而這幾年卻一直是傀儡,直到多爾袞去世後才開始接觸政務。1651年,14歲的順治開始親政,同年八月,他迎娶了自己的妻子,而十二月,長子愛新覺羅·牛鈕便降生了。這時,順治已經在事業、愛情和子嗣三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這使得許多男人望塵莫及。
對於多爾袞,順治抱有極大的厭惡之情,他在政治上力圖扭轉多爾袞的政策,以確立自己的權威。在後宮中,他也絕不懈怠,首先廢黜了多爾袞選立的皇后,然後陸續納妃,充實自己的後宮。1656年8月,他遇見了他一生中最愛的女子——董鄂氏。她被冊封為「賢妃」,僅一個多月後,順治便將她封為皇貴妃,並且為她頒佈大赦令。在整個清朝歷史上,只有冊封皇后才會引發大赦,而董鄂妃成為了唯一一位得到此殊榮的皇貴妃,可見她在順治心中的地位之高。
1657年,董鄂妃為順治誕下皇四子,令順治欣喜若狂,他宣布天下「此乃朕第一子」,而可憐的玄燁(即後來的康熙)作為皇三子,卻黯然失色。然而,這個嬰兒在出生僅不到三個月便夭折了,董鄂妃備受打擊,她的身體也一蹶不振。1660年8月,她離世了,順治的心如同被撕裂般痛苦。因此,他產生了出家的念頭,他在同年10月剃髮,只差一步之遙,就要踏入寺廟。然而,在玉林通琇禪師的勸誡下,他放棄了這個念頭。然而,1661年正月初二,他卻安排親信吳良輔前去憫忠寺出家,並親自見證了出家儀式。可惜的是,當晚他染上了天花,高燒不退。正月初七,頒下了遺詔後,他與這個世界告別了。
《清實錄》中對他的去世只有簡單的一句:「上崩於養心殿」。然而,結合這些時間點,人們難以不懷疑,順治的離世是否與因董鄂妃去世而導致的心情低落有着密切的關係。很多人認為,順治或許只是因為失去董鄂妃,心情沉重而無心朝政,於是選擇了佛門,尋求內心的寧靜。這種看法也在許多文學作品中得到了體現。
順治的一生或許可以稱之為悲催。在成長的時代,他因為畏懼多爾袞的權勢而備受壓抑,一直小心翼翼。而在多爾袞去世後,又遭遇了民間的反清高潮。好不容易找到了知己知彼的董鄂妃,卻早早地與世長辭。或許正是因為如此,他在後宮中留戀不已。
順治的後宮規模龐大,皇后、嬪妃、格格共37人,再加上無法統計的其他女子,令人嘆為觀止。然而,他的親生子女只有14人,與其它帝王相比,這並不算多。總體來說,順治的一生頗為坎坷。或許他是個痴情的人,如果僅僅是普通人,那麼這或許是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但是我們不應忘記,他是一位皇帝,即便懷念着董鄂妃,也不會耽誤他寵幸其他妃子的決心。
以上內容資料均來源於網絡,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數據,理論考證於網絡資料,以上內容並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產生的任何問題任何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