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這5人也是好漢,卻沒入108將,反而都死在梁山好漢手中

對於沒讀過《水滸傳》的人而言,似乎「上梁山」並不是什麼無奈之舉,而是成為「好漢」的鍍金之旅一般,然而讀過原著的人就會知道,哪怕是上了梁山的人,也未必就是好人,說得直白一些,書中的「好漢」絕不等同於「好人」。

就拿讀者最欣賞的武松來說,他打虎時的樣子絕對英勇,他那打虎英雄的稱號是當之無愧,然而武松也有殘忍的一面,蜈蚣嶺一戰,他就將那無辜的小道童給殺了,還有十字坡面對專門宰殺過路客的張青、孫二娘夫婦,他卻又選擇放對方一條生路,這豈是「好人」所為?

(武松、魯智深劇照)


反倒是書中有五位好漢很冤,以書中對於「好漢」的定義,他們絕對算得上是好漢,可他們不僅沒能上梁山,反而都死在了梁山好漢的手中。

第一位:無名頭陀

武松這個角色最開始的形象其實是與「行者」不搭邊的,他可不是什麼出家之人,之所以他能成為「行者」,還得歸功於一位頭陀貢獻出了自己的一身行者行頭。

那頭陀便是被張青夫婦殺死的無名頭陀,關於那人,書中有這麼一段描述:「張青道:『只可惜了一個頭陀,長七八尺一條大漢,也把來麻壞了。小人歸得遲了些個,已把他卸下四足。如今只留得一個箍頭的鐵界尺,一領皂直裰,一張度牒在此。別的都不打緊,有兩件物最難得:一件是一百單八顆人頂骨做成的數珠;一件是兩把雪花鑌鐵打成的戒刀。想這個頭陀也自殺人不少。直到如今,那刀要便半夜裡嘯響。』

(頭陀劇照)


那頭陀的武功應該也不差,只是中了孫二娘的迷藥才被殺,他若上了梁山,怕也能混個天罡的排名。

第二位:史文恭

作為曾頭市的教頭,史文恭堪稱故事初梁山遇上的最強敵人之一。

史文恭之所以成為梁山的死敵,是因為晁天王被他的箭射中,事實上書中一直都沒有明確晁蓋之死是否真是史文恭下的毒手,只是那箭矢上刻着史文恭的名字而已。

(史文恭劇照)


退一步說,史文恭始終是個人才,你要說因為他殺了晁蓋就沒法上梁山,那當年林沖殺了王倫,不也和王倫的小弟杜遷宋萬朱貴稱兄道弟嗎?

再有宋江吳用害了秦明扈三娘一家老小,那二人不也在梁山過得挺滋潤?所以後來宋江選擇將史文恭處決掉,還真有幾分「殺人滅口」的意味。

第三位:欒廷玉

梁山好漢們上山的時候都會拖家帶口,還有不少好漢其實就是憑藉關係混上梁山的,比如「小遮攔」穆春就是沾了他兄長「沒遮攔」穆弘的光才得以混上梁山。

祝家莊的教師欒廷玉與那「病尉遲孫立是師兄弟的關係,孫立可以說是地煞中被低估最多的好漢之一,那欒廷玉的武功自然也不差,然而在祝家莊一戰之後,欒廷玉則是死在亂軍之中。

(欒廷玉劇照)


就連宋江都對這位好漢感慨萬分,說是錯失了一位人才:「再說宋江已在祝家莊上正廳坐下,眾頭領都來獻功,生擒得四五百人,奪得好馬五百餘匹,活捉牛羊不計其數。宋江見了大喜道:『只可惜殺了欒廷玉那個好漢。』正嗟嘆間,聞人報道:『黑旋風』燒了扈家莊,砍得頭來獻納。」

着實是慘吶,憑欒廷玉的本領,即便排不上天罡,也至少能排在孫立前後的位置。

第四位:韓伯龍

要說書中最強的好漢是哪一位,或許很難評價,但要論最冤的好漢是哪一位,那麼韓伯龍說自己第二,怕是沒人敢說自己第一。

韓伯龍是何人,若你沒讀過原著,還真不一定知道這號人物,當然,即便讀過原著,也未必記得他,因為他的戲份確實不多,但他配得上「好漢」之名。

韓伯龍是被李逵殺死的,而他的死因可不是做了什麼傷天害理的事,相反,他是在阻止李逵吃霸王餐的時候被李逵偷襲死的。

原著道:「當時李逵去腰間拔出一把板斧,看着韓伯龍道:『把斧頭為當。』韓伯龍不知是計,舒手來接,見李逵手起,望面門上只一斧,肐瘩地砍着。可憐韓伯龍做了半世強人,死在李逵之手。」

李逵這傢伙着實不講武德,其實韓伯龍不僅是一位仗義出手的好漢,同時他也早已在朱貴那兒報了到,等於說他已經是半隻腳踏入梁山了,此時卻死在自己人手裡,李逵這種人都能上梁山,可見這地方不去也罷,只是韓伯龍沒這機會反悔了。

第五位:李助

在眾多沒能上梁山的好漢中,最讓人遺憾的無疑是那「金劍先生」李助。

李助是作為王慶的手下登場,同時也是王慶最厲害的一位幫手,他與公孫勝樊瑞一樣,也是會用法術的高手。

你可能要說了,這人既是王慶的手下,又有何可惜,君不知當初梁山征田虎的時候就收服了不少降將,其中那「幻魔君」喬道清可是憑藉一己之力就能夠將梁山一眾將領逼得要自刎的高手,幸虧有公孫勝出手,才將那道人制服,後來喬道清也隨軍出征,替梁山立下了不少功勞。

(劍客劇照)


而李助的才能也不在喬道清之下,至少盧俊義就鬥不過他,比如這段描述就很直觀:「那李助有劍術,一把劍如掣電般舞將來。盧俊義正在抵當不住,卻得宋江中軍兵到,右手下入雲龍公孫勝,口中念念有詞,喝聲道:『疾!』李助那口劍,托地離了手,落在地上。」

你看,若非公孫勝出手,只怕盧俊義就要死在李助手上了,可惜李助卻沒有喬道清那樣投降的機會,就這麼被梁山軍殺了。

其實將《水滸傳》通讀下來,不難發現梁山吸納人才根本沒有什麼標準,有時候惡人也收,沒才能的也收,卻錯過了這五位好漢,着實讓人摸不着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