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舉:金榜題名和蟾宮折桂
成語金榜題名和蟾宮折桂,原指古代科舉時代考生考中進士,榮登殿試錄取榜單。現泛指考試被錄取或取得很大的成就或很高的榮譽或取得好的成績。
"金榜題名"是古代中國科舉時代常用詞彙,用來形容一個人在科舉考試中取得了好成績。在朝廷公布的黃榜中列有他的名字和取得的名次。
金榜題名一詞,原出於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第三卷:「何扶,太和九年及第;明年,捷三篇,因以一絕寄舊同年曰:'金榜題名墨上新,今年依舊去年春。花間每被紅妝問,何事重來只一人?」
在古代科考中,要想金榜題名並非易事,十年寒窗苦讀書,太多的人終其一生都未能企及金榜題名。
古代科舉考試的順序有: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和殿試。一名考生要想獲得金榜題名,需要經歷參加一系列的考試,一路走來過五關斬六將,會試取得優秀成績,才能獲得參加殿試的資格。。
殿試是由皇帝親自主持的最高級別的考試,也是科舉考試中的最後一道關卡,會試中選者始得參與。
殿試中考生表現出色,得到皇帝的賞識,分三甲錄取: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第一名稱狀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稱三鼎甲。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一、二、三甲通稱進士。進士榜稱甲榜,或稱甲科。進士榜用黃紙書寫,故叫黃甲,也稱金榜,所以舊時人們習慣稱中進士為金榜題名。
從唐代開始人們還將科舉及第稱為「蟾宮折桂」。
舊時傳說月宮中有蟾蜍,故稱蟾宮。又相傳月宮中有桂樹。唐以來將兩件事牽合一起,便以「蟾宮折桂」比喻科舉及第。
現代「蟾宮折桂」引申為獲得很大的成就或很高的榮譽,多指金榜題名;還指體育比賽中運動員獲得冠軍,社會生活中人們參加各種考試,取得較好的名次。
「古代科舉:金榜題名和蟾宮折桂」相關視頻
-
25:17
-
2:08
-
28:00
-
9:12
-
29:32
-
1:47:54
-
9:26:29
-
17:50
-
4:58
-
21:33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歷史分類視頻推薦
-
3:01:59
-
2:11:01
-
2:28:45
-
22:59
-
2:26:07
-
2:2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