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語言文化相同的朝鮮和韓國為何會分裂?美蘇做了什麼?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Severn

編輯|S

1948年以前,朝鮮半島一直作為一個整體國家存在於東北亞地區。

然而隨着日本法西斯勢力的潰敗,身為戰勝國的美、蘇紛紛登陸朝鮮半島,扶植起親近己方的政府勢力。

冷戰到來、美蘇爭霸的大背景下,朝鮮半島成為兩大集團對峙的前沿陣地,甚至引發朝鮮戰爭

那麼,朝鮮半島由整體走向分裂究竟經歷了怎樣一番過程?

朝鮮戰爭又在美蘇爭霸中扮演着什麼樣的角色?

三八線

1910年8月22日,隨着《韓日合併條約》的簽訂,朝鮮半島正式淪為日本法西斯的殖民地。

自此,日本人對朝鮮半島展開了長達36年的殖民統治

直到1945年,隨着法西斯軸心國的相繼落敗,對朝鮮半島的收回也被提上日程。

這年8月,盟國各首腦之間就朝鮮半島問題達成共識。

首先,朝鮮半島保持獨立。

這一主張率先由中國提出,並獲得英美等國支持,蘇聯方面也表示完全贊同。

可朝鮮半島什麼時候獨立,這一點卻並未在各國之間達成共識,畢竟當時美蘇兩大陣營已初見雛形,朝鮮半島這塊關乎亞太局勢的戰略要地,誰都不想拱手讓人。

其次,盟國達成對朝鮮半島「四國託管」協議,即美、中、蘇、英聯合管理。

這一共識的達成,為後來朝鮮半島的分裂、朝鮮戰爭的爆發埋下了伏筆。

同盟國領導人

1945年7月,美蘇兩國大軍湧入朝鮮半島,開始對駐守在島上的日軍進行全面驅逐。

值得一提的是,雙方僅僅在海空領域劃分了各自負責的驅逐範圍,但並未就朝鮮半島陸地範圍劃分出明確界限。

8月8日作戰開始後,蘇聯大軍全面向南推進,隱隱有佔據大半個朝鮮半島的架勢。

此時仍忙着在太平洋與日軍搏殺的美國人,慌忙指示美軍陸軍登島,避免朝鮮全境落入蘇聯手中。

可面對如猛虎下山的強大蘇軍,已經失去先機的美國陸軍認為,現在行動為時已晚。

為尋求解決辦法,美國政府8月10日召開緊急會議,一位作戰參謀提出:以朝鮮半島中部38度線為界,劃分出美蘇地面部隊受降區域。

蘇聯軍隊

這一主張很快得到杜魯門總統的批准,也被蘇聯、英國順利通過。

於是在8月15日日本投降後,太平洋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將這一命令公佈於世。

三八線名義上只是美蘇兩國的受降區域分界線,但實質上已成為美蘇陣營爭霸的分隔線,也是後來朝鮮與韓國國界線

8月下旬開始,被美蘇分別控制的南北朝鮮中斷了一切聯繫。

包括人員物資、交通線、通訊設施,朝鮮半島的分隔狀態到來。

而後,美蘇分別對三八線兩側實施軍事化佔領,按照各自的模式對佔領區進行管理,並分別培植起代表各自製度的政府當局。

朝鮮半島在分裂的道路上,徹底一去不返。

麥克阿瑟

固定化的朝鮮分裂

1945年11月,蘇聯率先成立「北朝鮮五道行政局」,而後又輔佐朝鮮共產黨領導人金日成,建立起人民委員會。

另一邊,美國則是宣布解散所有朝鮮人自治組織,成立所謂的「軍政廳」對其進行軍事統治。1947年2月、6月,美國分別成立由朝鮮人控制的民政長官室內和臨時政府,但掌控這兩大組織的朝鮮人,背後仍受到美國的控制。

三八線的出現,將朝鮮半島北方重工業與南方糧食基地分隔開來,給南北朝鮮的經濟恢復和人民正貨帶來極大困擾。

美蘇不得不就恢復南北交流進行協商,只不過此時兩國已從盟友身份轉向對立,合作之事沒有任何利益基礎。

儘管有聯合國的介入,但雙方還是未能就統一朝鮮半島達成共識。

三八線隔離帶

1948年5月,執意南朝鮮單獨選舉的朝鮮領袖李承晚,成功在南朝鮮開啟普選,並在同年8月15日成立大韓民國,李承晚任首位總統。

面對這種情況,北朝鮮共產黨領導人金日成也於8月進行普選,在9月成立以金日成為內閣首相的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

三八線兩側的南北朝鮮,正式分裂成兩個獨立國家,雙方都宣布自己是「唯一合法政府」。

雙方建國後,蘇聯於1948年12月撤離北朝鮮,美軍也在次年6月離開。

可朝鮮半島的分裂已成定局,代表不同制度與陣營的兩國,關係迅速迎來惡化。

三八線附近的流血事件頻發,僅1949年爆發的衝突就多達2600起,且規模越來越大。

1950年6月25日,雙方終於爆發全面戰爭

朝鮮戰爭始末

在北朝鮮軍隊的全面出擊下,南韓軍隊節節敗退,一度被打至釜山一帶,此時朝鮮半島90%的土地都落入北朝鮮手中。

然而眼看朝鮮半島統一在即,美國人卻在蘇聯缺席的情況下,強行盜用聯合國旗幟,與北約各國組成15國聯軍殺向朝鮮半島。

1950年9月15日,聯合國軍登陸半島西岸仁川一帶,沿着釜山一路向漢城方向發動反擊。

武器裝備遠不如聯合國軍的北朝鮮部隊,在敵軍的多面夾擊下被打得丟盔棄甲,迅速撤至三八線以北。

可囂張的聯合國軍似乎並不打算就此停止戰火,他們不斷向北朝鮮腹地穿插,甚至將戰火燒到了中國東北地界。

在友國頻頻發來求助、我國領土也岌岌可危的情況下,毛主席力排眾議,做出支援朝鮮、抗擊美軍的決定!

仁川登陸

在彭德懷元帥的指揮下,數十萬志願軍將士奔赴朝鮮半島,猖獗狂妄的西方軍隊這次「碰到了石頭」!

短短兩個月時間,中國志願軍便接連發動兩次戰役,成功將敵人逼退至三八線附近,雙方形成相持局勢。

面對頑強不屈、戰鬥力異常強悍的中國軍隊,美國人在陸續經過第三、四、五次戰役後損失慘重,不得不坐到談判桌前。

雙方邊打邊停直到1953年10月1日,再也架不住如此消耗的美國人,被迫與中朝簽訂停火協議。

持續三年之久的朝鮮戰爭,就此落下帷幕。

然而,中朝聯軍的獲勝、聯合國軍的撤離,並不意味着南北朝鮮矛盾的化解。

此次戰火,不過是南北雙方試圖統一朝鮮半島的一次嘗試,但兩國早已深深牽連上了美蘇兩大陣營,這註定了統一問題無法輕易解決,這一情況延續到了今天。

結語

朝鮮半島好不容易擺脫日本人的殖民,可轉過頭卻又淪為美蘇爭霸的前沿陣地,這是南北朝鮮人民的悲哀。

現如今的朝韓兩國,仍處於尖銳對立與摩擦中。

已經徹底走向兩個發展極端的兩國,在統一道路上似乎只剩下「武力征服」一條路可走。

可朝鮮戰火一旦徹底爆發,勢必會將中美俄等全球多極勢力捲入,屆時或許又是一場全球性的戰火。

就目前全球局勢來看,朝鮮半島的戰火不會被允許燒起,如此一來南北統一也就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