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餘之人,心狠手辣,自古然也。
在封建社會當中,皇室官員成為了社會的統治和管控者,擁有着至高無上的權利,對於百姓的管制,並非易事。
畢竟那時的人們,並沒有很高的法律意識,為了一己私慾,很有可能走錯路。
因此,需要採取一定的明文律法,也就是「醜話說在前」的做法,將所犯的惡對應其所應該承擔的罪責,這樣在很大程度上能夠終止犯罪。
所以這樣的管制方式延續至今,不過,也有一些改進和不同的地方。
比如,對於大奸大惡之人,這些人所犯的罪孽早已超越法律的底線,無法給予他們悔過的機會,被定為死囚犯。
但我國的死囚一般是在特定的封閉場所,由執行官員槍斃,而古代的死囚會在人潮聚集的集市,被處以極刑。
時間點更是掌握的精確,定在午時三刻,為何一定要選在這個時間點呢,究竟有什麼講究?
古人對時間的把握
時間對很多人來說都很重要,在這轉瞬即逝的時間裏,可以完成很多有意義的事,通過規劃時間制定計劃,也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如今的我們,想要看時間有各種各樣的方式。
比如手錶、手機、電腦顯示屏,隨處可見,而且精確到秒。
但這都是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古代社會並沒有電,如今,我們看時間的方式,在那時是萬萬行不通的。
可這並沒有阻止古人探索時間的慾望。
由於那時的作息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此他們開始通過判斷太陽光的強度,來估摸大致的時間。
因此發明了日晷、圭表,通過太陽所照射形成的影子,判斷時間,此時有了工具比純靠日光更加準確。
後來又有了銅壺滴漏,利用沙漏的原理,雖然在精確度上,肯定是不及現代的,可這也是老祖宗們的瑰寶。
若有一天,人類脫離了電,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判斷時間,不至於變成無頭蒼蠅。
隨着時代的發展,以及各類儀器的出現,人們將一天分為12個時辰,一個時辰中又有三刻,對應成現在的時間,大概一個時辰是兩個小時,一刻又是15分鐘。
而時辰的命名是通過天干地支,為的就是方便一說出在哪個時辰,大家就知道此刻所對應的時間。
從此可以看出,古人的智慧是無窮的,天干地支中的名稱也有很大的考究,每個字加上時辰也有很足的意境。
惡人不配轉世
午時就是太陽光照最足的時刻,對應到如今大概指的就是12點,如果用12個時辰來看,那就是11點到13點之間。
由此可見,午時三刻就是12點45分,這個時間點究竟有什麼特殊呢?
古代社會信奉鬼神之說,他們會潛心信佛為神明續香火錢,也會因為做了虧心事或者本身心理膽小,而對鬼魂畏手畏腳。
在他們眼中,人死後,肉體雖然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腐爛,但靈魂會在亡盡那一刻抽離肉身,漂泊在世間,為所欲為。
人類並沒有法力對抗鬼魂,再加上本身就害怕,所以在他們面前也是十分弱小可欺。
那些被斬首的死囚犯,本身就是大奸大惡之人,生前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滔天罪孽,令人無比畏懼。
死後若立刻生成鬼魂,那麼心思歹毒的他們,肯定會利用擁有的法力向周圍的人發怒。
劊子手在人間可以無所畏懼,但面對鬼魂,那又能怎麼辦呢,心中必然是懼怕無比的,那如此一來,又有誰會去做劊子手呢?
而太陽光照最足的時刻,會產生諸多陽氣,而這些陽氣能夠很好的鎮壓邪祟,無論那些鬼魂有多麼厲害,也逃不過烈日的灼燒。
是信奉這些,蒲松齡才會在《聊齋》中寫到,即便是沒有做過錯事的女鬼,思逃到了人間,也需要打着傘,否則,在陽光之下會被燃燒殆盡。
即便是那些死囚成為鬼魂後,不會再為禍人間,但是生前所犯的罪孽本身就不可饒恕,死後定然不會得到寬容。
他們若安然的過了奈何橋喝下孟婆湯,忘卻了前塵往事,投胎重新做人,也無法改變罪惡形成的影響。
如果真的因為一死就抵消了這些罪孽,是否過於輕鬆呢?
所以為了防止那些死囚能夠安然轉世,選在午時三刻行刑,可以斷絕其投胎之路。
這樣也能更好的給予世人警示,即便是為了以後能夠轉世,在生前也不能犯下太多罪孽。
不過,只是古代人的信奉,如今在科學思想沐浴下的我們,已經知道這些是沒有根據的說法。
君主震懾世人的手段
君主僅一人之力,是無法管控這龐大的社會,也無法保證其能夠成功運轉,因此有了朝廷、官員和律法的輔助。
即便是在律法嚴明之下,還是會有一些窮凶極惡之人。
他們或許已經犯下了諸多罪孽,因此變成亡命之徒後,更加肆無忌憚。
為了防止這樣事情的發生,一定是要給世人警示。
午時三刻,烈日炎炎,但卻是市井上人最多的時候。
畢竟,在他們眼中曬太陽是很健康的一種方式,一些婦人為了準備晚飯,會提早來到市井選購食材。
若此刻有人被斬首,君主必然是想要達到震懾世人的效果,可以選擇放在市井中心,人潮最集中的地方。
那時處於死刑犯的方式有些殘忍,將他們手腳捆綁,跪在案板前,劊子手手起刀落,人頭落地。
場景不用多說,想想就很殘忍恐怖。
當然,也有一些死刑犯會在下午問斬,遵循日落而息的百姓,此刻已經放下手中的農活回到家裡。
因此會彙集人群,也能夠達到震懾世人的手段。
結語
死刑犯選在午時三刻問斬,有君主震懾世人的手段,也有遏制鬼魂的說法在。
只不過放在如今來看,會不會過於殘忍了。
和現代化社會和古代調換,想必那時的君主,也不會選擇在世人面前這樣處死死刑犯。
畢竟此刻,我們作為百姓已經得到了較高的教育,不需要通過此等方式讓其遵守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