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王震上將回鄉,下令抓走弟弟的20多隻鴨子,鄉親們掌聲雷動

1963年秋,在湖南北盛區委大院的會場內,坐滿了黨員幹部和老百姓,他們要在這裡召開一場重要的會議。

此次會議,更是有着一位重要的國家領導人出席,他就是開國上將王震。

會上,王震將軍仔細聽取了黨員幹部的生產報告,以及當地的發展情況,隨後,王震也發表了自己的講話。

王震首先對群眾們的成就作出了鼓勵,以及對未來的展望,他的講話給了參會人員們極大的信心,大家也是幹勁十足。

然而,接下來王震卻講起了一件小事。

王震表示要將王余美的二十幾隻鴨子全部抓起來,交給生產隊,而這王余美正是王震的親弟弟。

此話一出,台下的鄉親們皆是露出笑容,掌聲雷動,看着台下的反應,王震也是欣慰無比。

那麼,王震為何要下令抓走自己親弟弟的鴨子呢,鄉親們又為何對此拍手叫好?王震與自己的親兄弟之間還有哪些往事?

能文能武王鬍子

首先,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王鬍子」王震是一位怎樣的傳奇將領。

長征時,王震就已是六軍團政委,並且開始負責率領紅二六軍團的轉移。

1935年十一月開始,王震就開始率部從湖南進行移動,為了避免國民黨部隊的追擊,王震謹慎行軍,下令只在晚上移動,不走大路和村子,在密林中移動,因此沒有遇到敵軍。

次年轉移到了貴州地區後,王震更是考察了當地地形地勢,多次將追擊的敵軍迷惑,同時,王震還聯繫群眾,從中吸取了大量的新生紅軍力量。

隨後,過草地,渡大江,翻雪山,王震成功帶領部隊抵達北方,順利和中央紅軍完成會師。

途中王震屢次衝破敵人的圍追堵截,大大提高了紅軍的氣勢。

直到長徵結束,中央紅軍從原來的八萬人減少至不足一萬人,而王震所在的紅二方面軍從一萬七千人到最後的一萬三千人,其損失至少足以算得上是長征中的奇蹟。

事實上,王震的「長征」遠遠沒有結束。

1944年,王震聽從黨中央的命令,帶着自己的三五九旅團南下,開始了長達兩萬七千多里的「長征」。

兩年後,王震才順利回到延安,鬍子都沒有刮的他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見,毛主席激動地握住了王震的手,久久不能吐出一個字。

解放戰爭爆發後,王震又擔任中原軍區的副司令員,並在之後的中原突圍中做出了極其重大的貢獻。

此後的幾次重大戰役,諸如呂梁戰役等作戰,王震都有着優異的表現,其出色的指揮能力讓解放軍戰士們捷報頻頻。

王震的軍事才能和戰功無需贅述,1955年的上將軍銜便是黨和國家對他最大的肯定,但是,王震將軍最為人所稱讚的,卻是他對於新疆的貢獻。

1949年三月四日,解放戰爭結束在即,黨中央也特地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重點討論了之後黨的工作。

會議後,毛主席親自接見了王震,王震的軍事能力毛主席是知道的,但毛主席更清楚的是,王震的帶隊建設能力也是數一數二的。

毛主席語重心長地說:解放戰爭結束後,我們要開始把重點放到地區建設和經濟的發展上面來。

王震聽了毛主席的話後,沒有任何猶豫,表示自己要去新疆,去建設祖國的邊疆地區!

顯然,王震有着豐富的建設經驗,南泥灣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但是新疆形勢複雜,這對於王震來說無疑是一個具有極大難度的考驗。

同年四月二十一日,王震正式揮師西進,一舉將盤踞在西北地區的馬家軍胡宗南殘部清剿乾淨,隨後更是擔任第一兵團司令員,一路掃平寶雞甘南等地,接連解放了甘肅和青海。

最終,王震帶着部隊接管了新疆境內的所有重大城市,圓滿完成了解放新疆全境的任務。

要知道,清朝時期,收復新疆總共花費了兩年多的時間,國民黨在1943年時更是花費了兩年半才抵達烏魯木齊,而王震及其部隊,僅僅用了兩個月時間,這是軍事史上的一大奇蹟。

當然,這僅僅是建設新疆的第一步,之後還有無數問題等着王震解決。

首先,王震先是解決了新疆內部的匪徒,用強硬手段剿清了所有匪幫,實現了新疆內部的穩定。

然後,王震得知新疆缺少專業人員,於是利用自己的人際關係四處從全國「借人」,找來了許多國家短缺的專業技術人才,為建設新疆做出了許多貢獻。

根據毛主席的指示,王震始終將建設任務放在首位,並且在軍中多次召開會議,提出所有士兵和軍官,都必須參加生產任務,都必須投入到勞動之中。

這支驍勇善戰的部隊,一時間又立刻轉變成了拿着鎬子和鏟子的工人,開始挖荒地,修水渠,建農田。

一時間,新疆開始了浩浩蕩蕩的建設行動,當然,王震還特別注重新疆的文化教育工作,修建了大量的學校和醫院。

1950年開始,王震親自參加了建設和平渠的勞動,他組織了幾百個指揮員一起運送材料前往修建水渠,新疆本地民眾紛紛圍觀。

僅在一年之間,王震就帶着部隊開墾了八十五萬畝荒地,生產了三千多萬公斤糧食,新疆人民的生活大為改善。

兩年後,毛主席在相關文件中更是點名表揚王震以及新疆部隊,「他們已經站穩腳跟,取得了當地百姓的擁護和歡迎」。

1954年十月,王震離開了新疆,去執行更為重要的任務,但在之後王震十四次返回新疆考察工作,足以見得他對新疆的關切之心。

王震既是能打勝仗的猛將,也是能搞建設的文臣。那麼這樣一位文武雙全的開國上將,為何會在之後下令抓自己親弟弟的鴨子呢?

始終與家裡人過不去

新中國成立後,王震不僅成為了進軍新疆的「封疆大臣」,更是在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可想而知王震的家人們也自然是十分高興的。

革命時期,家人們就因為王震的中共黨員身份受到了當地地主和特務的刁難,如今終於是等到了新中國成立,他們想要獲得一些便利的心理也是情有可原的。

新中國成立之初,彼時的王震家裡條件還比較差,他的三弟王余美便想着,自己哥哥身居要職,當了大官,肯定能給家裡修一棟大房子。

王余美在1952年的十月,給遠在新疆的哥哥寄去了一封信,信里的內容也很簡單:希望哥哥寄點錢回家,用來修建房子和提供家人使用。

當時正在新疆進行建設工作的王震看到信後,陷入了沉思,他哪裡不知道自己這個三弟的想法,但這也無可厚非,畢竟他們在過去這些年受到了很多委屈,以前更是被當作「匪幫」。

話雖如此,王震仍舊不打算讓家裡修建大房子,而是回了一封信,信中表示:我會負責修建房子,但必須是最低規格,如果執意修建大房子,我會叫人鬥爭你們。

幾日後,王余美收到了哥哥的信,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竟然對自己的親人說出此般話語,完全不留情面。

後來,王余美雖然沒有修建一棟大房子,但他造了土木房舍,在當時仍算是較為突出。

王震知道這件事情後非常生氣,於是再也不給自己三弟寄錢,每年寄給老母親的生活費也都是通過政府給予,多出來的錢直接充公。

當然,王震和三弟的「過節」並沒有就此結束。

1963年秋天,王震從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回到了家鄉湖南,抵達老家後,王震立即召開了一次報告會議,聽取當地的發展情況。

會上,王震提出了幾個問題,且都是「針對」自己三弟王余美的。

王震開門見山地說在生產隊里,是不是有一個人叫作「美先生」?

群眾們立即知道王震所指是誰,王余美因為自己是王震的弟弟,於是自稱「美先生」,並且也讓別人這麼叫他,久而久之,當地便有了「美先生」這一稱呼。

台下立即有人站出來,說鄰里鄉親現在大家都互相稱呼對方為先生,這並無任何不妥。

王震聽完後冷哼一聲,說回來幾天了,沒見到鄉親們稱呼對方為先生的!頓時台下鴉雀無聲。

看到這種情況,王震知道必須要警告自己的弟弟,於是當眾表示,以後不得再喊王余美「美先生」,誰再這麼叫,就需要罰一斗稻穀充公生產隊,由王余美提供!

至此之後,村裡再無人稱呼王余美為「美先生」了。

而會上,王震提出王余美的問題可不止這一個。

美先生的稱呼了結後,王震繼續談到,王余美家的二十幾隻鴨子,長得肥不肥啊?

群眾們沒想到王震問出這麼一個問題,於是有人疑惑地回答余美家的鴨子長得很肥。

聽完這話,王震帶着怒氣說那是因為吃得好,生產隊都捨不得吃的稻穀,全給這些鴨子吃掉了!

原來,王余美家裡養了二十多隻鴨子,經常外出吃食,生產隊的大批稻穀就經常被這二十多隻鴨子吃掉。

為何生產隊沒有人站出來說?還是因為王余美哥哥王震身份的原因,於是也就沒有人敢管,久而久之,生產隊無形之中損失了大量收成。

王震表示:毛主席對我們解放軍,我們幹部有着嚴格的要求和規範,王余美這屬於損害群眾利益,他必須要進行賠償!

又有人站出來解圍,說余美既不是中央幹部,也不是解放軍,這次就免了吧,下次他肯定會注意的。

王震大公無私,表示可自己是幹部,他是自己的親戚,那麼他也應該遵守紀律和制度,這次他損害了群眾利益,若是不進行懲罰,下次就會繼續肆無忌憚!

參會人員們震驚了,他們沒想到王震將軍竟是如此地公正廉潔,哪怕是自己的親弟弟,也不曾有絲毫寬容。

最終,區委書記周名勝提出了一個解決辦法——讓王余美家的二十多隻鴨子充公到生產隊,生產隊也付錢給他進行賠償,以後鴨子屬於生產隊就方便管理了。

王震欣然同意這個方案,王余美自然也不敢反對,於是王震立即下令:將王余美家的二十幾隻鴨子抓到生產隊!

台下所有群眾立即爆發出了響亮的掌聲!雖說事情圓滿解決,王余美在會上也不敢反對,但是他心中自然是憋着一肚子火,接連幾天閉門不出,生着悶氣。

王震雖然以集體利益為重,為人處世大公無私,但王余美畢竟是自己的親弟弟,於是他找了個機會和弟弟促膝長談。

剛見面,王余美就生氣地說有人當了官,就忘了兄弟了。

王震只能解釋當了官更要有擔當和責任,要是家裡人利用這個官來行使特權,自己第一個不同意。

王余美看着哥哥,然後說想當年,家裡因為支持你革命,沒少受到打擊,如今當了大官,難道就不能為家裡考慮考慮嗎?對自己是如此,對二哥也是如此。

王余美口中的「二哥」,是王震的親弟弟王余民,這裡王余美所說的事情,就是王震帶着二弟王余民前往新疆。

那是五十年代初,當時的王余民已有了兩個兒子,家裡生活條件雖然不算富裕,但是也還不錯。

彼時王震正在新疆進行建設任務,他便呼籲二弟王余民參與其中,王余民聽到哥哥的召喚,沒有絲毫猶豫便攜一家五口北上,到達了新疆。

抵達新疆後,王余民一家被安排在了一處農場中,王余民本人也開始從事園林工人的工作。

在那裡,沒有詩情畫意的風土人情,有的只是一望無際的荒漠,比起昔日在瀏陽河的日子,新疆的時光苦了不知多少。

王余民雖然一聲不吭,但是他的兩個兒子卻多次抱怨,妻子也是小有怨言,五口之家時常便會爆發爭吵。

最後,王震找到了二弟一家,語重心長地和他們談論了一番,這才平復了他們的怨言,讓他們開始以此為榮。

想到這段事情,王震心中也是有所愧疚,但是他始終堅持將國家和人民放在首位。

一段長談之後,王余美也明白了哥哥王震的苦心,頓時感到自己誤會了哥哥,眼角流下了眼淚,至此再也不會打着哥哥的名號亂用特權。

一生公正廉潔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始終被王震作為自己的行事準則而牢牢記住。

早在戰爭時期,王震就表現出了節儉的品格,即便是作為軍政委等重要將領,可他始終穿着一件打滿補丁的舊軍裝。

在成為「封疆大臣」之後,王震更是和其他士兵們要求一致,減少自己的開支和補貼,幾乎全部用於新疆的建設工作和生產工作。

1957年,因為要前往日本考察,王震百般不得已的情況下,訂做了自己的第一套西裝,回國之後他立即脫下,換上了舊軍裝,並將這套西裝上交國家。

根據統計,王震從新中國成立後直到去世,幾十年的時間內竟然只添加過八套衣服,剩餘的全是舊軍裝。

除了對自己要求嚴格,王震對家人也同樣嚴苛。

在國家建設的關鍵時期,物資緊缺,王震告訴自己的隨行人員,自己每個月只需三十元,自己的家人也不能超過這個數,家裡有剩飯就必須吃完。

多年後,王震當選國家副主席,每當有外賓來到王震家裡拜會時,便會驚訝地發現,這位國家副主席的家竟然如此簡陋。

大家紛紛勸王震修一棟新房子,既要舒適些,也要氣派些。

王震嚴詞拒絕,表示昔日我們住延安窯洞,住南泥灣,住新疆荒漠,那些條件比這裡苦多了,如今國家開支嚴重,我要從我自己做起,盡量減少國家的支出。

此外,當自己一些親戚想要靠王震的身份謀取私利時,王震也是會斷然拒絕。

王震二妹有着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找不到工作時便想着讓王震幫忙,王震知道後直接拒絕。被拒後,他們又找到王震的部下,希望幫忙將戶口遷到北京。

殊不知王震早已和部下交代過,如果他的家人找他們辦事,必須要先問過王震。

王震得知是幾個晚輩想要他幫忙後,說了一句話:我連同輩都不認識,又怎麼會認識晚輩呢?

1993年三月,開國上將王震去世,享年八十四歲。

結語

王震革命時期為黨和國家做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建國後擔任「封疆大臣」,獲勛開國上將,之後更是上任國家副主席。

其權利和地位可想而知,但是他卻始終將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為親人謀私利,不為親戚走後門,完美詮釋了何為大公無私。

參考文獻:

胡新民.王震:創造性地執行毛澤東指示的「建設闖將」[J].黨史博採(上),2021(11):38-43.

坤靜.王震:凱歌進疆開新篇[J].黨員之友(新疆),2020(12):48-49.

班永吉.「王鬍子」將軍的故事[J].湘潮,2020(04):42-45.

春奇.王震:革命的猛將 建設的闖將[J].新長征,2019(05):58-59.

徐忠友.王震:經常擔任「墾荒隊長」的開國上將[J].黨史文苑,2018(05):4-7.

編輯:弗道恩

責編:林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