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囚犯被流放千里,為何官差們都搶着押送?原因太過現實

漢書》記載:「仲舒下吏,夏侯囚執,眭孟誅戮,李尋流放,此學者之大戒也。」可見,我國古人早已制定流放制度,來懲罰囚犯。

所謂流放,是古代的一種刑罰,就是把囚犯放逐到邊遠地區,遠離家鄉,其路途遙遠,十分艱苦,那麼古代女囚犯被流放千里時,為何官差們都搶着押送?其原因太過現實。

隋朝時期的《刑罰志》曾記載了囚犯流放到千里之外的邊緣地區,而且有具體的流放時長,以及要承受杖打的責罰,在到達流放地點後,每天還要做苦力。

如果想解救流放的囚犯,則要繳納一定的贖金,其金額是根據流放的遠近而定,比如流放一千里者,贖金是八十斤銅板,每等則加十斤,二千里者則要上百斤的銅錢。

至於流放的地點,大多數都在嶺南地區,或者東北地區。因為歷代的朝都都選擇在中原地帶,地處平原,資源廣闊,氣候怡人,而古代的嶺南、東北地區,不僅荒無人煙,氣候環境也十分不好,所以大部分流放之地都選擇那裡。

古代時期,男囚犯在被流放期間,其生存的環境以及要面臨的狀況,都要好過女囚犯。這是什麼原因呢?

其一則是因為古代流放的路途遙遠,通常都會經歷千辛萬苦,而囚犯只能徒步從家鄉走到流放的邊遠地區,其艱辛可想而知。

再加上古時候的女子許多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體力自然不如男子康健,像有些已經開始纏足的朝代,女囚犯在趕路期間更是加重了艱苦。許多女囚犯在還未到達流放之地時,身子骨就已經承受不住,病倒在途中也是常有的事。

既然流放千里是個苦差事,為何官差們都搶着去押送呢?我們都知道,古代時期的社會有着封建的制度,以及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女囚犯也是如此。

古代女囚犯在被流放的路途中,定會受到官差們的打罵責罰,而那些長相貌美的女囚犯,說不定還會受到官差們的輕薄。有些心生歪念的官差們,便會利用押送女囚犯的機會。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非常現實的原因。古代官差這個職業,別看是在衙門裡當差,其實薪水並不多,普通的官差一個月最多八兩銀子。而之所以官差們會搶着押送囚犯去流放的千里之外,就是因為可以賺外快。

有些被流放的囚犯,家世並不差,所以在被流放之時,其家人或朋友為了讓囚犯在途中少受點罪,就會拿銀兩打點押送的官差們。有些為了保護女囚犯的貞潔,則會花重金打點官差。

所以,論哪個普通的官差都會搶着押送囚犯,畢竟這其中可以撈着不少的油水。其原因太過現實。好在我們身處在開放又平等的社會中,那些流放的刑罰早已成為了歷史。